叫我怎能不歌唱--60位翻身农奴的讲述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跨越苦难创造幸福——记翻身农奴、山南市乃东区昌 珠镇克松居委会达娃 刘枫 身份背景 达娃,女,生于1937年4月,现年82岁,山南市乃东 区昌珠镇克松居委会居民。西藏民主改革以前,达娃一家 5口人都是克松谿卡(西藏民主改革前属于官府、寺院和 奴隶主的庄园)的“差巴”(租种庄园土地的农奴),没 有人身自由,没有土地,常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达娃 从小在庄园内干活、支差,备受欺辱。民主改革后,达娃 居住在克松居委会,先后育有7个子女,生活安定富足。 目前,她与女儿巴珠、女婿巴桑多吉、儿子平措、外孙女 旦增卓嘎生活在一起。 2019年2月18日,克松居委会,上午11点,阳光正 好,温暖如春。 82岁的达娃老人坐在自家的阳光棚下,一边呷着酥油 茶,一边听着外孙女旦增卓嘎练习“扎念”(藏式六弦 琴)。老人的儿子平措在一旁指点着,琴声和笑语交织在 一起。 看到记者进门,达娃脸上笑容更加灿烂。老人面容沧 桑但精神矍铄,她起身要给记者搬藤椅,还嘱咐儿子平措 去端糖果和牛肉干。 “嬷啦(奶奶),您身体可还硬朗啊?” “托国家的福,吃得香、住得好,除了有点耳聋,腰 不酸、脚不疼,好着呢。” 60年前,达娃怎么也想不到,一家人的生活会像今天 这样安泰、惬意。 “我8岁起就在庄园里干活,吃尽了苦头。”达娃回 忆说,“那时候我们种的粮食全都要交给庄园,庄园每年 只给我们100来斤青稞,根本就不够吃。如果交的粮食达 不到要求的话,租的土地还要被收回去,我们就会变成乞 丐。” “不光吃不饱饭,住得更差。房子是用土垒起来的茅 屋,又黑又冷。家里除一张小木桌、一个茶壶、几个碗之 外啥都没有。衣服、被子都是捡庄园主扔掉的破布缝在一 起的。”老人回忆说。 “我小时候就得干和大人一样的活。天不亮就得起来 种地,星星都出来了才准回去。干活全靠一双手,拔草拔 得手上全是血泡,而且随时都有可能挨打。有一次,我正 在浇地,管家说我干得不好,上来就是两耳光,又把我踹 倒在地。不仅如此,我的弟弟被庄园主送走,我们也不敢 吭声,只能默默流泪。”说起这段痛苦的往事,老人眼里 闪着泪光。 民主改革以前的克松人,生活在无尽的黑暗中,他们 只是“会说话的牛马”,连基本的生存权都得不到保障, 人身自由更是奢望。 1959年,声势浩大的民主改革运动在高原蓬勃开展, 封建农奴制度土崩瓦解。 “当时庄园管家跟我们说,解放军来了要杀人放火, 我们吓得躲到了山上。”达娃喝了一口酥油茶,接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