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不了婚都怪老妈?

结不了婚都怪老妈?
作者: 著 者:[日]五百田达成、樱场江利子 译 者:宋晓煜
出版社: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24.40
折扣购买: 结不了婚都怪老妈?
ISBN: 9781510898969

作者简介

五百田达成,美国CCE,Inc.承认的GCDF职业顾问。毕业于东京大学教养系,曾任职于角川书店、博报堂、博报堂生活综合研究所。主要就“沟通”“恋爱·结婚·工作”“生活者心理”“社会变化和男女关系”等主题进行演讲和写作。在东京惠比寿专门为女性开设人生商谈咖啡馆“恋爱工作的职业咖啡屋”。 其敏锐的分析和温柔的说话方式受到众多好评,曾作为“日本第壹了解女性心理的男性”出演各类电视节目。 樱场江利子,美国CCE,Inc.承认的GCDF职业顾问。毕业于上智大学外国语学院西班牙语系,曾任职于三越股份有限公司、牙买加驻日大使馆、澳大利亚驻日大使馆,致力于帮助 日本年轻人就职和自立。出生于委内瑞拉,发挥自己在英国国际学校初、高中学习的经验,运用国际化视角追寻“快乐”。以让日本年轻人变得更加有活力为目标,结合自身的育儿经验,在公私领域为许多女性提供协助。

内容简介

第1章 谈不了恋爱都怪老妈? 恋爱因母亲的反对而动摇 “以后不许和那孩子一起玩,没礼貌,还唧唧喳喳。记住了吗?” 朋友刚离开我家,老妈就严肃地说道。 好朋友被老妈批评得一无是处,我自然感到不满与伤心,可是对着满面怒容的老妈,我却什么都反驳不了。 如果背着老妈偷偷和好朋友玩耍,一旦被发现就更糟了。老妈肯定会严厉地指责我撒谎。 因为这个缘故,尽管并非出自本意,我最终还是不得不唯老妈之命是从。 “今天能一起玩吗?” “抱歉,不能。” “今天还不行吗?” “不好意思,今天还是不行……” 如上种种,想必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经历,也都曾这样失去了自己的朋友。 长大成人之后,同样的事情仍在发生。 “我觉得他不怎么样啊。不够稳重,人又轻浮。上班的地方……是家小公司吧?” 不是的,他对我很好,人很阳光,工作上也很上进…… 尽管并不认同老妈的批评,可我还是无法直接反驳老妈。 老妈的反对最终还是影响到了我们的感情。和他约会时,老妈那句“我觉得他不怎么样啊”总徘徊在脑海里,使我对他的喜欢之情也逐渐消散。 中学时代也就罢了,但为什么女生长大成人后,就连恋爱都会受到母亲意见的左右?那是因为在女儿内心,总是把母亲的意见看得非常重要。 母亲深爱着女儿,最期盼的就是女儿获得幸福。然而,愿望越强烈,“担心”就越剧烈,一点点不安都会被迅速扩大。“带手帕了吗?纸巾带了吗?中午要下雨,带折叠伞没问题吧?”在母亲眼里,女儿永远是个孩子。 而已经长大的女儿,也仍然如同孩提时代一般,自然而然地被母亲操心着。女儿越是单纯善良,情况越是如此。 放心不下女儿的母亲,离不开母亲的女儿就这样,母亲总对女儿说不,女儿自然会感到被母亲操纵,甚至觉得自己失去了独自闯荡的勇气。 母亲把女儿生下并娇养其长大,她是这个世界上最了解女儿的人。在劝告或警告女儿时,母亲清楚该怎样表达效果最好,她可以轻易地从女儿的态度、声音、表情中知晓女儿在想些什么。 当女儿没有按照母亲所设定的轨道前行,母亲的唠叨便如影随形。 有些母亲由于过度担心女儿,不但在口头上控制女儿的行动,而且像跟踪狂一样时刻留意女儿的动向。更有甚者,还会偷看女儿的手机,查阅她微博和博客的信息。 母亲之所以对女儿的控制欲如此强烈,或许是因为在母亲心里,女儿不仅仅是个“可爱的孩子”,还是“自己的所有物”。 作为女儿,如果不在母亲和自己之间划条明确的界限,母亲就会对自己的一切唠叨不停。 被母亲唠叨后失落、焦躁、失去自信,不少女性会陷入这样的情感怪圈,难以脱离。这是什么缘故呢? 出现这种情况,不应仅仅把罪过归咎于母亲的控制欲,被母亲控制的女儿也有一定责任。 不自觉地希望生活在母亲的庇护中,只要自己不作决定,就可以不必承担重大的责任。如果是这样想,那么,“听妈妈的话”就成了唯一的选择。 甚至如果作出了错误的选择,还可以把责任都推到母亲身上。 这个年代的三十岁女性,她们的母亲是在泡沫经济时代养育子女的。泡沫经济时代的母亲们并不介意在子女身上多花钱。不论是学习、兴趣,还是衣食住行,那个时代的母亲都尽量满足子女的愿望。正因为被母亲以这样的方式娇养大,所以对女儿来说,受母亲庇护便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也正因如此,女儿往往难以从这个定位中脱离。 如此一来,母亲有母亲的理由,女儿有女儿的想法,母女关系也就变得越发复杂。 处理母女关系最重要的一点是,“女儿应加深对母亲的理解”。 母亲精心守护着女儿长大,当女儿长大成人,就立刻要求母亲放松对女儿的控制,这对母亲来说,简直痛如刀割。在某种意义上,女儿应该明白,母亲对女儿的沉重束缚,正是源于母亲对女儿深深的爱。 如果女儿断然拒绝母亲的安排,或者顶撞母亲,伤害到她的感情,那么母女关系就会变得更加糟糕。 另外,笔者在略为冗长的前言中也曾提到,现在的三十岁女性与其母亲那一代在价值观上有着巨大的代沟。 母亲们所谓“普遍”的事物,现在往往已经不再“普 遍”。如果无法理解这一点,那么无意义的争论只会不断增加。 当自己的常识在女儿面前行不通时,母亲常常会感到焦躁。然而,如果女儿因为怕母亲生气而盲从于母亲,就更加糟糕了。 重要的是,女儿应该把母亲当成自己的上司,努力和“上司”斡旋,争取贯彻自己的主张。想必没有人会对上司直来直去,哭着抱怨上司“为什么不理解我”;但如果只是对其唯命是从,那也别活了。因此,我们可以把成年女儿与她上了年纪的母亲之间的关系,看做下属与上司之间的关系。 如何从被灌输的价值观中解脱出来 尽管如此,但实际上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成功地反抗母亲的安排。她们从小就被原封不动地灌输了母亲的价值观,在该价值观的操控下,想必有许多人都感到不自由。 按照常理,青春期是母女之间发生大肆争执的时期,二者间的争端在女儿青春期时就该有个决断了。然而,这一代子女成长于泡沫经济时代下的优渥环境,因此他们所要面临的难关更高。 当母亲对女儿说“那种想法有问题”“我年轻时如何如何”的时候,女儿往往会对自己的想法和感知越来越缺乏自信。 每当需要作出选择时,女儿往往会按照母亲的标准来思考问题,并且会不安地问自己:“这样行吗?” 如果在找男朋友时被母亲的标准束缚,按照母亲的想法去考察男方的年收入、社会地位、职业、家世等,那么在现在这个时代,你连好好谈恋爱都做不到。 若由母亲帮着寻找合适的结婚对象,这个方案或许可行,但估计还会有其他问题,有可能女儿就会心存不满:“别人都在享受自由恋爱的快乐,为什么我跟他们不同?”或者女儿会瞒着母亲偷偷和男人交往,但是内心深处却无法摆脱违背母亲教诲的罪恶感。 诸如此类的价值观差异想必在各个家庭里有不同的表现。 该如何去做,要看自己怎样选择。是甘心接受母亲的安排?还是久久地犹豫、最终选择顶撞母亲呢?如何决定,完全在于自己。 不自信的女性往往会被坏男人纠缠 如果一个人以母亲的价值观为人生标准,而自己的价值观又尚未成形,这个人就会缺乏自信。如此一来,一旦有人对她赞赏有加,她就很容易喜欢上对方。 “没问题的”“这样就行”“你努力过了”——倘若无法获得他人的肯定,她就难以安下心来。 有的女性常常过分在意周围人的想法,每天都在关心“自己现在的状态有没有问题”“是否能获得他人的认同”等问题。而偏偏就有人能够轻易看穿这些女人的想法,其中有些男人对这类女性可谓虎视眈眈,专门瞄准她们下手。 如果一个人的价值观不够稳定,被赞赏时就会沾沾自喜,被贬低时又会轻易地跌落谷底。周围人的一句评价就能轻易动摇她的情绪。 在男人看来,要把这类女人耍得团团转,可绝非难事。 “你这样不行啊。”“你到底学了些什么东西?” 他会先严厉地斥责女方,使其消沉并丧失自信。接着又夸奖她:“干得不是挺好吗?” “你努力过了,我就知道你能行。”诸如此类的赞赏会令女方的情绪高昂起来。 如果一个人对自己有足够的自信,那么她就不会因为被斥责或者被赞赏而产生心情的极端变化,并且有足够的理智察觉对方言语中的真正意图。 但是,缺乏自信的女人却很容易被他人左右心情。顺便说一句,有的人过度沉浸于学习与工作当中,甚至令周围人感到担心。这样的人也极有可能轻易被他人左右心情。当然,努力是件很棒的事情,但如果努力学习、努力工作是为了填补内心的不安,那么这种情形就有些令人担忧了。 不过不管怎么说,这样的女人往往是在恋爱方面令人担忧的。 她们需要注意别被控制欲强且不诚实的男人纠缠。 哪些女性容易爱上有妇之夫 在被母亲灌输价值观之前,有些女性自小就与母亲感情不合,她们一直深深地感觉自己“缺爱”。 这样的女性已经不处在因责备或夸奖而患得患失的层面上了,由于她们有着强烈的缺失感,因此会不自觉地去寻找能填补自己空虚的对象。 一旦她遇见一个温柔体贴、耐心聆听自己的人,不论对方是同性还是异性,便都有可能全面地依赖对方。 “这个人应该能理解我!”她欣喜地向对方冲去。然而不幸的是,这些女性遇见有妇之夫的概率实在是不低。 她所需要的依赖对象既要有包容力和理解力,又要宽容地、不作任何批评地聆听自己,而同时具备以上特质的人,往往以年长者居多。因此,从概率上来说,“缺爱”的人陷入不伦关系的风险较高。 按理说,如果我们遇见需要帮助的女性,觉得自己“不能置之不理”的话,就会选择认真倾听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从不被社会非议的角度来帮助这些女性,理应是符合社会常识和道义的应对方式。 然而如前文所述,“有些男性对这类女性虎视眈眈”,她们一旦被这样的男性盯上,可就糟糕了:她们的心情起伏会被男人左右,甚至还会被任意利用。 此外,如果女性自己不预先了解自身的这一弱点,其结局就有可能是被人伤害,浪费了宝贵的青春和人生机遇,甚至蒙受严重的创伤。 尽管女人会试着说服自己,让自己相信对方爱着自己,他们是在谈恋爱,并不存在利用关系。然而,和有妇之夫陷入情网所带来的风险实在是非常高,结局往往得不偿失。 与其如此,还不如从“缺爱”的执念中努力解脱出来,这才是对未来的人生绝对有益的方式。 冷静思考母亲的劝告 几乎所有母亲都真挚地爱着自己的女儿,这是事实。然而有些时候,母亲的所作所为虽然是为女儿好,却束缚了她的自由。 被母亲的言行过多地束缚住,就会产生各种弊端。 “你的衣服太花哨了吧?”“这个颜色不适合你,看起来很怪。”若母亲经常这样批评女儿,那么女儿在挑选喜欢的衣服时,就可能会越来越优柔寡断。 “学那个有什么用?” “你怎么能在那种公司工作?” 面临人生的重要关口时,母亲便开始评头论足。最后, “你这个男朋友似乎有点……”一句含糊不清的评价都可能会让女儿在选取人生伴侣时抓狂。 如果母亲的建议有用,女儿当然应该参考。 但如果女儿对母亲的建议心存疑虑,担心自己的理想无法实现,那就无须认真听取了。你的身体,你的人生,毫无疑问都属于你自己,而非母亲。 只要你有决心为自己的选择负责,那么,当母亲用“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心态说道: “你看看,妈妈说得没错吧!”这个时候,你便无须畏惧听到她的任何非难。反正你 也不会找母亲给你收拾残局,所以完全可以装作没听懂,把这些话置之脑后。 不论谁去作选择,都会有失败的风险。然而如果能够获得自己所期待的结果,那么你所收获的巨大喜悦也是无可替代的。 为了享受人生,发展出良好的恋爱关系及人际关系,我们需要从母亲那些类似“诅咒”的劝告当中解脱出来。 母亲对自己下了怎样的“诅咒”?母亲的哪些言论夺走了自己的自由和思考能力? 让我们回首童年时代,仔细回想。冷静地思考,母亲那时的劝告是否现在仍对自己生效。 真的是“为了你好”吗? “我是为了你好才这样说的。” “你知道妈妈为了你,已经忍了多久了吗?” “你知道我为什么不和你爸离婚吗?我都是为了你的将来考虑。” 可能有些人经常听到母亲唠叨这几句话。作为子女,你可能一方面背负着罪恶感,觉得自己给母亲添了不少麻烦;另一方面又怀着逆反心理,觉得并不是自己求着母亲这样做的。 一句“为了你好”,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传家宝刀”。如果你反驳说,“又不是我求着你那样做的”,就意味着你在践踏母亲的心意,必然会被骂为“不孝”。 然而,真的是“为了你好”吗? 小时候,母亲强制我们学知识、学特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或许的确是“为了孩子”。孩子什么都会当然是最好不过,并且若能发现孩子某方面的天赋,对将来也有好处。 至于对我们的工作评头论足,那是为了我们的生活安定着想,所以被说几句也是无可厚非的。 但是,一句“我是为了你才没离婚的”,却意味着母亲把自己人生不顺的责任归咎给了子女。对于这句固定台词,我们又该怎样想呢? 这句让女儿感到无比沉重的唠叨,或许只是因为母亲一时焦躁才顺口说出,而并非发自其内心。 说到夫妻感情问题,非当事者是无法了解所有详情的。毕竟关于父母的真实想法以及夫妻关系,双方往往各执一词,就算女儿绞尽脑汁,也无法作出判断。因此,女儿完全没有必要认为自己应该对父母的行为负责。 实际上,在心理咨询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案例,有些女儿会认为:“爸妈关系那么差,要真是为了孩子,还不如离婚呢。” 不过,与现在不同的是,在过去,离婚是个更为重大的决定,毕竟女性在经济方面处于弱势地位。可能有些母亲想离婚却不敢离,所以便把不能离婚的理由强行归咎到孩子身上。 姑且不论大人是因为什么缘故不离婚,一方面母亲告诉孩子是“为了你好”,另一方面孩子又目睹着父母(貌 似)完全冷却的夫妻关系,这样下去,孩子会变得十分悲伤和不安。 那种悲伤和不安甚至会在孩子长大成人后继续产生不良影响。在那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女儿一旦遇到某个困境,就很容易将因果关系的原点归罪于自己的成长环境。 “因为从小缺爱,才会有所欠缺吧?” “这样的自己,将来能经营好家庭吗?” 并且当问题真的出现时,就会如同母亲肆意挥舞“传家宝刀”一样,轻易地为自己找借口:“因为我和我妈的感情不好……” 一旦开始找借口,她就会发现,很多问题都有了答案。 “和朋友有矛盾,是因为没有在和睦的家庭长大。” “无法和男性顺利交往,是因为父母没有做出该有的表率。” 诸如此类的借口可以无限活用。每当人生不顺的时候,它们都可以作为理由,来回登场。 然而,尽管在相似的家庭环境中长大,有些女性却能顺利地抓住幸福,不再重蹈父母的覆辙。 如果希望自己拥有幸福的人际关系,与其抱住那个“能简单解释所有生活不顺的理由”,不如试着向前踏出自己的一步,才是更重要的事。 参考其他家庭或小说中的世界 在对于恋爱、结婚感到迟疑的女性中,有些人会对母亲怀有复杂的感情,担心自己会和母亲在同一个地方跌倒(遭遇同样的命运)。 离婚是会遗传的,不幸是会有连锁反应的……听到这类莫名其妙的言论时,或许你会感到心痛,但其实并没有必要把它们放在心上。 笔者采访过许多女性,发现在她们当中,越是不安地认为“自己也有可能不幸”,越是容易招致不幸的到来。 确实,来自母亲价值观的影响不可谓不大。但是不论影响有多大,女儿终究是女儿,她与母亲并不是同一个人。 尽管她们身处相似的环境,也不意味着她们会面临同样的命运。 因此,担心“自己肯定也无法获得幸福”,是没有道理的。 尽管如此,她们的不安也可以理解。毕竟她们没有值得参考的对象,无法在脑海中形成模范家庭的图像。既然难以从父母身上学到什么,那么就有必要参考自己家庭以外的存在。 亲戚家也好,朋友家也好,都可以用来参考。 如果觉得其他家庭很和睦,令人羡慕,就去那里玩,观察别人家的交流方式,听一听他们的价值观和思考方法。 例如,有的家庭伴侣之间说话轻言细语,爸爸可以毫不顾忌地对妈妈说“我爱你”。 此外,也可以从各种书籍、电影、电视连续剧等事物当中学习,形成价值观和家庭观。 即使是虚构的世界,多读读、多看看,也可以增长见识,了解更多的价值观。 还可以咨询一些恋爱生活、婚姻生活较为幸福的朋友,问问他们“看过哪些电影(书籍、电视剧)后,比较有感触”“有没有什么好东西可以推荐”等,这些都可以作为参考。 了解母亲真实形象的意义 前文反复强调,母亲的价值观并不是绝对的,所谓的背离母亲价值观就会不幸的想法,也不过是胡思乱想。 孩子从小遵从母亲的教诲长大。越是所谓的好孩子,越是会毫不抵触地听从母亲。 然而,时代在变,价值观也在变。况且女儿与母亲具有不同的人格,为了朝着自己的梦想前行,有时女儿会选择与母亲截然不同的选项。 这是很自然的事情。 母亲也仅仅是一个普通女人。她也会犯错,也有很多不知道的东西。母亲的意见当然是为了女儿好,但她的意见和普通阿姨的意见并没有什么不同。 当女儿认清这一事实的时候,她就真正迈出了离开父母的第一步。 作为人生的前辈,母亲的许多意见都值得参考。虽说如此,也不能保证母亲的意见永远是最好的。即使是面对结婚这一课题,尽管母亲有经验,她的建议也不可能100%正确。 而在社会上积累了丰富经验的女儿,反而充分见识过更多的情形和事件。 “你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以后到底打算怎么办?” “我就是这样获得幸福的,所以你也得照做。” 即便被母亲责备,也不要一步步丧失自信。 请试着冷静分析母亲到底是个怎样的人,有着怎样的能力。分析完,再按同样的方式分析自己。 不要历数自己的不足和无能之处,而应该数数自己拥有什么、会做什么。 但是,不建议丧失自信的人单独开展这项工作,因为这类人会很难发现自己的优点。 与其如此,不如问问了解自己的朋友或心理医生等,请他们客观地指出自己会做什么,以及有何种天赋。 开展完这项工作,你慢慢地就不会再因为自己没能力没天赋而苦恼,长期以来笼罩在心里的乌云(父母灌输给自己的错觉)也会逐渐消散。 像对待同性朋友一样和母亲相处 母亲也是女人。成年后的女儿已经可以自己去判断母亲是怎样的人,因此无须像青春期时那样,把自己的感情完全展现给母亲,赤裸裸地与她对峙。 即使母亲的话不中听,大可不必一一讲明自己的意见,甚至掀起反击的战火。 比如说,朋友提出的建议不得要领,你会怎样做呢?想必你不会情绪化地反对:“那样不对!”“那种想法有问题!” 首先你会顺着对方的建议说:“原来如此,是这样啊”“还可以这样思考啊”,然后表达谢意,“谢谢你肯听我说话,我会参考你的建议”。最后,你却并未听从对方的建议。 其后,朋友可能会追问你:“那件事后来怎样了?”“为什么你不那样做呢?”如果觉得没必要说清楚,就随便敷衍一下。假如他还在这个问题上纠缠,就不动声色地与其疏远距离。 当对象变成母亲时,你也大可如此应对。这种相处方式是普遍的处世之道,完全不会显得不尊重对方。况且和对方强行争论也太消耗精力,还会影响双方的感情。 另外,母女之间并非什么时候都要说真心话。 当你觉得“如果告诉妈妈可能会遭到反对”时,不一一对母亲详细汇报,其实是种重要的智慧。 有些人觉得如果不把所有事情告诉母亲,就会于心难安,这证明她们从小就中了母亲的“诅咒”,直到现在仍然认为“应该向母亲汇报所有事情”“不能对母亲撒谎”。或者她们不在乎自己的听众是谁,倾诉,这也是依赖心理的一种表现。 有些谎言不能乱说,因为可能会给他人造成麻烦。但是作为一个成年人,没有理由总被母亲干涉,不断地被追问自己和朋友在哪里见面、和男朋友在哪里约会。 假如隐瞒母亲会令母亲感到不快,那么就在不触犯底线的范围内适当回答母亲。毕竟你已不是小孩,不要把向母亲汇报当做义务。 既然你在面对纠缠不放的朋友时可以装作毫不介意,那么面对母亲充满束缚意味的询问时,也可以练习搪塞母亲。 像对待上司一样和母亲相处 和母亲正常说话都很容易产生摩擦;没法像对待同性朋友一样和母亲相处……如果是这样的情况,那么,试着把母亲当做自己的上司进行交流不失为一个办法。 上司与下属之间是一种事务性的理智关系。同样,你也可以把和母亲的相处模式划到这种关系里,与母亲保持适当的距离,从而使双方交流更加协调。 如果是上司要求你做某事,即使你认为对方不讲道理,也会选择遵从吧?公司聚餐时,你得陪同出席,偶尔还要适当地恭维一下上司。和母亲相处时,也要这样做。 例如,母亲要你和家里人一起出去吃饭,你不能表现出厌烦,或者流露出不高兴的神色。因为如果是上司要你陪同吃饭,你肯定会聪明淡定地应对过去。 在和母亲相处时,要像和上司相处时那样,充分尊重对方,用毫不介意的态度接受对方委派的杂务等。对话时则彻底扮演倾听者的角色,绝不破坏对方的好心情。 即使对母亲的言行感到抵触,也不能像中学生一样,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那样实在是太孩子气。也许你对母亲的言行有自己的看法,但如果你选择和母亲对峙,最后留给你的可能只会是焦躁与徒劳。 这个时候,你应该放弃对峙,完全把自己当做一个下属;也可以试着探询母亲的心情和想法,可能你会意外地发现她的真实心意和她行为背后的动机。 当你了解了母亲的真实想法,想必以后就会改变与母亲的相处方式。当你明白母亲唠唠叨叨的干涉是出于怎样的心理后,就能很快找出应对策略。 如果你觉得“心累”“听腻了母亲的唠叨”,那就和朋友出去玩,或者做点别的,转换一下心情就好了。 你并不是一天到晚和母亲面对面,所以在有限的居家时刻,请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随着年龄增长,人会在某些方面变得顽固。况且在三十岁女性的母亲当中,有许多人正处于更年期,本来就身心不适,再加上子女远离身边而感到寂寞,一些母亲就会变得难以控制自己的情感。 面对这样的母亲,叹一声“真拿你没办法啊”,采取豁达的态度去应对,才是成年后的女儿所应该做的。 先试着表达自己的心情 然而,有时候如果只是单方面地倾听对方,了解对方的心意,自己的心情仍无法变得舒畅。 问题在于相互对话可能会产生矛盾,而为了避免矛盾,我们应该巧妙地吐露自己的心情和意见。 母女之间的关系是奇妙而亲密的,因此双方往往会期待心意相通。当然,有时母女之间确实会心有灵犀,互相理解对方的心情,但并不是所有情况下都会这样。 还有一种情况是,母女两人都相信彼此“能够互相理解”,因此便忽略了交流,进而导致误解或情感上的摩擦产生。 我们没有超能力,无法实际了解他人的内心深处到底在想些什么,因此才有必要通过语言来进行确认。 顺便说一下,许多男性并不擅长揣摩人心。几乎所有男性都曾在约会时破坏女性的好心情,而自己却根本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即使男性问女性“到底怎么了”,女性大多也会回答说“没什么”“我没事”,却不告诉男性自己生气的理由,而男性也就愈发困惑。 在这种情况下,女性还不如直接对迟钝的男性发火,明确地对男性说“我对你感到很生气”“我不喜欢你了”等,这种方式交流起来更加顺畅。 同样地,在面对母亲时,也该冷静淡然地告诉她发生了什么事,以及自己不高兴的原因。 比如有的时候,你不想听母亲唠叨,除了心情糟糕以外,也可能身体不适、正在担心某件事,抑或情绪比较激动 …… 在这些情况下,你很难保持平静的心情去聆听他人。 这时,一旦被母亲唠唠叨叨,那么平时忍一忍就能过去的事情也会变得令你难以忍受,让你不禁想要反驳回去。为了避免发生这种情况,应直率地对母亲表明自己的状态。“我现在很累,以后再说。”“我现在因为工作上的事情很焦躁,下回再谈这件事吧。”真这样做的话,估计母亲也不会继续缠着你不放。如果她还对你唠叨,那就告诉母亲,“我现在身体不大舒服,没法听你讲话,抱歉”,然后走开。 直率地告诉对方自己的情况,也是一种交流技巧。 如何摆脱母亲最可怕的逼婚 不论女儿如何磨炼交流技巧,如何努力抵挡母亲的唠叨,仍会对母亲的可怕逼婚感到束手无策。 恐怕许多三十岁单身女性都在为母亲的逼婚而苦恼。 “还没找到合适的男朋友吗?” “你一直单身,以后到底打算怎么办?” 大家单身的原因各有不同:可能是与男性邂逅的机会少,也可能是工作繁忙,可能是恋爱不顺,也可能是因为与对方婚姻观不同或者时机不对而分手…… 然而不了解情况的母亲却宣扬着老一套的价值观,对女儿进行逼婚:“你怎么还没找到男朋友?为什么找不到男朋友?” 最后,她又会以过来人的口气说:“妈妈在你这个年龄早就生下了你!” 当今这个时代和母亲年轻时的时代已经不一样了。除了恋爱,女性还有许多事情必须去做。要是想结婚就能结婚的话,那么谁也不用受这份罪……话说回来,一直以来,到底是谁一直对女儿的男朋友挑三拣四呢? 女儿的焦躁感已经到达要爆发的临界点。 但即使爆发出来,也起不到任何作用,对母亲顶嘴并没有办法让她理解自己的心情,结果可能只会造成激烈争吵、相互攻击,让双方都心力交瘁。 为了不让母亲继续逼婚,你可以试着稍微奉承下母亲: “真好,妈妈能够嫁给爸爸这样的人。” “我是妈妈的孩子,所以我也肯定能很快获得幸福。” 诸如此类,努力让母亲不再继续纠结自己的单身问题,哄哄母亲,蒙混过去。 可能你有心里话想对母亲说,但最好还是不要冒这个险,有一种智慧叫做远离母亲的干涉。 “妈妈是怎样遇到爸爸的?” “妈妈真幸福啊,能和爸爸结婚,生活也一帆风顺,还生下了我这么可爱的孩子!” “我也要像妈妈一样,加油找到男朋友。”如此这般,保持一定距离地夸赞母亲,然后若无其事地暗示“在我未来的人生当中,需要妈妈出场的机会似乎会很少”,也是很重要的事。 软化母女关系的“商务沟通技巧” “还没找到合适的男朋友吗?”面对母亲类似的追问,女儿常常会不小心暴躁起来。 “你好唠叨,别管我!” “我可不想像妈妈这样过一辈子!” “要是让我嫁给爸爸那样的人,那我还不如不结婚!”种种伤人的话脱口而出。 但是,这些话还是不说为好。 母女关系也是人际关系的一种。就算你很暴躁,也不要伤害母亲。想想你与上司、同事相处时的慎重态度,那才是做人的礼貌,也是常识。 朋友向你介绍她的男朋友时,就算你在心里觉得:“啊,这种男人我可受不了!”你也肯定不会真的把话说出口吧? “他到底哪里好?” “要是让我和他交往,那我还不如继续单身……” 几乎所有人都会努力不让朋友察觉自己的真实想法,而是采取成年人应有的应对方式对朋友说:“他看起来挺温柔的。” 面对母亲也该如此。尽管母亲的唠叨令你生气,或者严重刺激到了你,但如果你一一计较的话,那事情就没完没了了。 与其如此,还不如下点功夫,让母亲很难将逼婚的话说出口,这个方法才更具建设性。 比如前文中列举的如下例句。 “真好,妈妈能够嫁给爸爸这样的人,你是怎样遇到爸爸的?” 用这种方式应对母亲的唠叨,是非常有效的。 就像面对上司时说: “部长你真厉害,你是怎样做成这件事的?” “请一定教教我啊。” 可能你曾这般奉承上司,以实现转移话题的目的吧。 面对母亲时,也要这样。你不必在乎事实的真相,给母亲戴几个高帽子,向她询问幸福秘诀,母亲肯定不会感到不快,她那些尖锐的矛头肯定多少会被磨平一些。 采用这种商务沟通技巧同母亲交流,即使遇到气氛沉重的局面,想必你也能顺利闯过。 了解母亲的想法后,更能确定自己的恋爱观对女儿而言,问问母亲到底持有怎样的恋爱观和结婚观,以及母亲希望女儿如何恋爱和结婚,是非常有益的话题。 母亲把女儿视若珍宝,必然希望女儿能获得幸福。 但母亲的唠叨有时会招致女儿的抵触:“你一点都不理解我”“你总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我身上”。而造成这样的局面,并非出自母亲的本意。 母亲认为早点结婚比较幸福,所以才会对一直单身的女儿逼婚。 母亲担心女儿被坏男人欺骗,所以才会关注女儿的交友情况。 母亲是否对自身的婚姻生活感到满意?母亲是怎样看待“男人”这一生物的?女儿并不需要有什么心理负担,而是可以和母亲进行交谈。这样做不仅能了解母亲的想法,说不定还会对恋爱和结婚产生新的感悟。 比如说,假如母亲认为“女性在婚前必须保持处女之身”,并要求女儿必须坚守这一底线,那就意味着在现今这个时代,想好好谈恋爱都会变得很有难度。 女儿不应立即反驳母亲:“你不了解时代变化”“那样没法谈恋爱”等,而是应该首先询问母亲的看法,然后试着理解母亲,“原来妈妈是这样想的”,最后,才认真考虑“我到底该怎么做”。 是遵守母亲的教诲,保持处女之身,和母亲相中的男人结婚?还是表面上听从母亲,装作没事的样子谈恋爱?或者脱离母亲的束缚,在母亲干涉不到的地方讴歌自由? 哪种选择都没有错。“我想这么做”“我就要这么做”,如果你心里有着强烈的意愿,那就选择遵从这一意愿。事情就是这样简单。 但如果一直驻足不前,想着“妈妈不会同意的”“我不想那样做”,那你就永远无法前进。 此外,在向母亲咨询她的恋爱观和结婚观时,也可以谈谈自己的看法。倘若母亲能理解自己的想法,当然再好不过。但如果自己的想法与母亲有冲突,沉默不言也是一种应对方式。 你的身体是你自己的所有物,作为一名成年女性,没有理由再被母亲继续监督。 当然,谈恋爱时一定要注意别染上疾病或意外怀孕。 只要你肯对自己负责,那么无论你采取何种行动,都无须产生罪恶感。 若是无法获得母亲的理解,不要哭泣,也不要反驳。 有时候,你可以思考一下“怎样才能让母亲理解自己”;还有些时候,你也可以放弃寻求理解,只是淡定地尽全力实施自己的想法就好。 只要女儿幸福,最终母亲会原谅一切 唠唠叨叨地要求女儿好好学习,是为了让女儿升入好的学校。 对女儿的求职活动指手画脚,是为女儿未来的安定生活着想。 对女儿的男友挑三拣四,是为了给女儿找到一个条件更好的伴侣。 不管怎样,为了让女儿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顺,母亲无时无刻不在操心。 如前文列举的诸多事例所示,母女之间一旦想法相左,便常常会引发激烈的战争。 然而假如女儿抬头挺胸,自信地认为“我现在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那么即使母亲的想法仍和女儿不同,母亲还是会感到高兴。 女儿的那个男朋友行吗?如果对象是医生或律师的话,生活会更加富足……虽然感到担忧,但如果女儿笑容满面,想必母亲最终还是会为女儿的幸福声援吧。 也就是说,要想从母亲唠唠叨叨的干涉中逃脱出来,最好的办法就是女儿充满自信地抓住幸福。 因此,如果发现“这就是我想要的幸福”,那么不管母亲怎样干涉,不管听到怎样讨厌的唠叨,都请一直向前,追寻自己的幸福。 因为坚持走自己的路,做一个离开母亲也能过得很好的人,才是对养育我们长大的母亲最好的报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