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给了我什么

电影给了我什么
作者: 唐棣
出版社: 江苏文艺
原售价: 35.00
折扣价: 21.00
折扣购买: 电影给了我什么
ISBN: 9787559409119

作者简介

。。。

内容简介

编剧与“工业” 我一直不是编剧身份 “没有好剧本不投资,没有稿酬编剧不动手”是 我所接触的电影行里*常见的僵局,这涉及了投资人 和制片人,制片人与编剧两组关系。近些年,我们在 各种场合听的*多的呼吁是“工业啊,工业”!可是 ,一个正常工业体系下的状况一定是投资人为全局买 单,制片人为剧本买单。**电影人奔走呼号的“工 业”追求,一方面是技术达标,*重要的是谋求规范 的保障。做电影需要热情,热情也常常被拿来践踏, 所以每个想做电影的人时刻要面对“中国特色”的工 业——制片人往往是不出钱的业内人士,制片人瞪着 眼睛,渴望“自己的眼光”获得投资人连同自己和自 己找来的剧本一起买单。其实,开头那句话两边看似 有理,再想则是一个先有*先有蛋的问题。 其实,制片人和投资人属于“工业”上游,大部 分**的制片人纯粹找投资,不涉及创作。编剧在这 个莫名其妙的流水线上处于中下游。挂不挂名的事暂 且不谈,劳动付出之后尾款大部分人拿不到,甚至开 机(涉及尾款),很多编剧并不知情。据说,这样的事 在好莱坞很少发生,因为那是一个正常的、冷静的工 业。 一个剧本的*小单位是一个点子,一套结构。“ 创意”在我们的版权法里没有保护,当然对于创作来 说,也很难界定。创意容易重复,于是每年都会有一 些翻拍。这是名正言顺地取巧。还有一些力主原创, 很多电影圈的官司都是打这个,你说没有借鉴,他说 有借鉴,很多时候我们都可以找出比他们都久远的多 的例子,这就是一个转圈官司。全世界都有这个问题 。 以我所见,说回到创意在剧本与投资之间的种种 惊险。现在,电影发展这么好,制片人和投资人在剧 作层面,需要的首先是一个创意,其次才是剧本细节 。任何时候,专业编剧创作剧本都是简单而愉快的。 在我看来,孰好孰坏在于是否提供出好创意,或者好 架构。比如,导演哈内克曾说过:“创作剧本真正工 作不是在写戏,而是创造出整体的架构。”大家揣着 明白装糊涂,才让**电影圈处处僵局。作为制片人 在整个融资阶段,扮演的是拿剧本找投资的人,连接 作者与资方。既然僵局出现,,只能证明投资人与制 片人判断不同,*好的方式就是编剧赶紧写新剧本, 制片人应该换一个新投资人。这对双方都没有坏处, 因为**的体力脑力付出者是编剧(当然,制片人也 在为剧本四处跑)。剧本好坏不谈,编剧付出具体的 时间和精力。有时,编剧拿出*大能力,依然得不到 资方“好”的评价。一个剧本的初稿基本的气息在那 里,修改无法师剧本有质变,且*可能离编剧的初衷 越来越远。 之前,有个**艺人的经纪人跟我说,他曾拿三 个你觉得好的剧本给艺人看。飞机时间足够看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