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进化:怎样成为有深度思维的年轻人

持续进化:怎样成为有深度思维的年轻人
作者: 何加盐
出版社: 广东人民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26.60
折扣购买: 持续进化:怎样成为有深度思维的年轻人
ISBN: 9787218143729

作者简介

何加盐,浙江大学硕士,曾在政府部门任职,后创立咨询公司。现为企业管理顾问、自媒体人、公众号“何加盐”主理人。

内容简介

岁月很长,人生很短,要学会及时止损 假设你在一家高档餐厅吃饭,两个小时后,你的酒杯里还有1/ 3 杯1982 年的拉菲,盘子里还留着半勺大白鲟鱼子酱。这些剩下的拉菲和鱼子酱,价值1000 美元,而你已经酒足饭饱,再吃就撑了。你会怎么处理? 我想,大部分人都会咬咬牙,强撑着把它们塞进肚子, 以免浪费。但更好的处理方式,也许是直接倒掉。 我们吃任何食物,无非三个目的:果腹、美味、健康。当你已经很饱了,再好的食物对你来说,都成了负担。它们既难以下咽,又有害健康。若因拉菲和鱼子酱很贵,硬把它们塞进肚子,看起来是没有浪费,但是却忘了我们吃它们的目的是什么。 类似的场景,每天都在家庭上演。小两口去某地旅游,发现景色一点都不好看。老公说:“来都来了,还是转转吧。”结果,交通又堵,天气又热,景点又挤,小两口抱着一肚子不顺心回去,路上还大吵了一架。 到电影院看电影,发现片子很“烂”,老婆说:“票都买了,还是看完吧。”结果,浪费了两个小时,看了一部自己完全不喜欢的“烂片”。 在水果摊买了葡萄,回家一吃发现很酸,爸爸说:“钱都花了,还是吃掉吧。”结果,什么美味都没品尝到,反而把牙“酸倒”了。 家里红烧排骨做多了,吃到最后还剩下一些,妈妈说:“每人两块包圆,都别剩下。”结果,你打着饱嗝强行咽下的两块排骨,不仅没有给你带来任何好处,反而使你的血糖、血脂、血压升高,最终变成了腰间肥肉。 * * * 经济学上有一个概念,叫作沉没成本,意思是已经付出、不可收回的资源。我们为一件事所付出的金钱、时间、精力、感情等,都属于沉没成本。在做决策时,我们不能把沉没成本纳入考量,不管之前已经付出了多少,都和当下的决策无关。 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另外两个概念:机会成本和边际收益。 机会成本是现在付出的资源假如用于做其他事能带来什么收益,即为了做这件事情而放弃了多少本来可以拥有的别的收益。 边际收益是要做的这件事情能带来多少新增的好处。边际收益既可以是正的,也可以是负的。如果这件事情不但没带来新的好处,反而带来了新的损害,那么边际收益就是负数。 以看电影为例,它的沉没成本是买电影票的钱和路费。在你开始观影后,这些就无法收回了,你看或不看都不能使它减少分毫。它的机会成本,是你用两个小时的时间干别的事情可能带来的收益。例如,去逛街、玩手机、回家睡觉,或者学习,给你带来的好处。它的边际收益,是指你通过看这场电影获得的体验。 一场不好看的电影,既浪费了你两个小时,又给你带来不好的观影感受,说明它的机会成本很大,边际收益为负。 从理性上来讲,我们一旦确定电影不好看,就应该马上离场,去干别的事情。不管电影票是10元、100元,还是1000元,都应如此。 前面说到的拉菲、鱼子酱、旅游、葡萄、排骨,也都是一样,为此付出的成本已无法收回,如果它们现在只能给你带来负的边际收益,或者说造成损害,那就应该马上放弃。 但人类的不理智之处在于,我们往往会因为惋惜已经付出的东西,而对自己施加新的伤害。 * * * 如果说多吃一块排骨,只不过是让我们长胖一点而已,那么,有很多沉溺于沉没成本的行为,则会给我们的人生带来巨大的痛苦和灾难。最典型的三个领域是感情、事业和投资。 很多情侣或夫妻,相处一段时间之后,已经出现了诸多不合,日常相处龃龉不断,甚至发现另一半原来是“渣女”或“渣男”。但是由于之前已经付出了那么多青春和感情,所以就忍着,当断而不断,结果每天和一个不合适、不喜欢的人在一起,生活过得非常痛苦。 在工作和事业上,有很多人宁愿做着自己不喜欢、不擅长的事情,也不愿意换一条路走。究其原因,是他们觉得自己在这一行已经干了这么久,若改行,原来的这些就都白干了。 有些企业也是如此,在市场已经发生变化,原来的产品渐渐没那么受欢迎时,还会因为已经在这个领域投入了许多的人力、物力,或者沉溺于曾经的辉煌而迟迟不愿转型,结果错失了新的机会。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柯达公司。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柯达是相机和胶片产业的霸主,在相关领域有着强大的品牌支撑和技术储备。它是世界上第一家开发出数码相机的公司,但它为了保持原有产品的优势,没有把重点放在数码相机上面,而是紧抱着传统胶片相机不放。结果,在数码时代,柯达没落了,最后落得一个破产的结局。 在投资领域,人们更是经常犯这种错误。当投资出现损失时,绝大多数人想到的不是及时止损,而是如何回本。 当投入100万元,有80万元已经损失掉的时候,人们并不把那80万元看作已经打水漂了,而是还当成自己的,以为损失的本金迟早会回来。 还有很多人,为了能赚回那80万元,还不断地追加投资,最后血本无归。最极端的例子就是赌博,在沉没成本谬误的影响下,每一个赌徒都是越输越想着回本,不到倾家荡产决不罢休。 当沉没成本很大的时候,人们的心理很难不受影响。但我们必须学会抵抗沉没成本的诱惑,不管这有多难。 上面说的,是狭义的沉没成本,它们是我们主动付出的资源。 广义的沉没成本,还包括那些由于个人或他人的错误,或者无法抗拒的客观因素而业已造成的、无法挽回的损失,例如,打翻的牛奶、破碎的花瓶、错过的末班车。 这些小的损失只不过是让我们心情变差一点而已,但有些较大的沉没成本常常会给我们带来痛苦,并干扰我们的决策。例如,老人没有看好孩子,导致孩子烫伤;老公躺在床上抽烟,导致房子被烧;高管决策失误,导致公司损失了1000万元。 遇到这种情况,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生气和指责。但问题是,这些事情已经发生,沉没成本已经产生,生气和指责毫无意义。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马上解决问题。等把孩子的烫伤处理了、新房子买(租)好了、公司业务恢复正常了,可以再回过头来批评。但批评也不是针对它带来的损失,而是针对如何吸取教训,避免下次发生同样的事情。 有很多家庭或公司,出了问题第一时间就开始争论是谁的责任,而不是解决问题,这就本末倒置了。 * * * 沉溺于沉没成本,是人类的本性。针对我们的这一“缺陷”,有人设计出很多套路,想让我们上当。例如,很多商家会让客户交少量的定金,把客户“锁定”,最后做成一大笔生意。 美国一些学校的兄弟会(如耶鲁大学的骷髅会),在新人入会时,会举行以虐待和侮辱为主要内容的入会仪式,让新人身体和精神都备受折磨。但越是这样,其内部凝聚力越强。因为每一个会员都觉得我经历了千辛万苦才进来,一定要珍惜。 现在有一些付费社群或组织,也是采取同样的路数。组织者要求你填很多复杂的表格,交很多钱,还要经过重重审核才能加入。因此,一旦加入,你就不会轻易退出。 有很多骗局,也是利用人们在乎沉没成本的心理,先是让你交少量的钱把你套住,然后越交越多,到最后,你就无法脱身了。因为一脱身,前面所有的钱都拿不回来了。这样的套路还有很多,稍不注意就会中招。 要排除沉没成本的干扰,我们需要学会改变决策的思维模式,让过去的事情过去,把目光投向未来。 首先,我们需要在脑子里设置一个警铃,当你听到、说到或想到“来都来了、钱都花了、票都买了、都已经投了那么多钱了、都做了一半了、凑合着过吧、当初那么贵买的呢……”这些词句时,脑中警铃就要响起,提醒自己别掉进沉没成本的陷阱里。 你需要马上想想,这件事继续做下去给你带来的是好处还是坏处?你想继续做,是因为心痛已经花掉的钱和时间,还是因为它确实对你有用? 其次,在做决策时,我们有时候需要化身局外人,冷眼旁观,让自己脱离非理性因素的羁绊。 这里有一个绝佳的例子:英特尔公司的转型。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英特尔以做存储器而出名,“英特尔”三个字几乎就是存储器的代名词。但是进入80年代以后,日本厂商崛起,存储器市场被瓜分,英特尔的生意大不如前。 此时,英特尔在存储器方面的人才、技术、品牌的积累都是丰厚的,但这些都已经是沉没成本。 英特尔CEO戈登?摩尔和总裁安迪?格鲁夫进行了一次经典的对话。摩尔问:“如果我们离开,新的CEO上台,他会怎么做?”格鲁夫回答:“他会放弃存储器业务。”摩尔说:“那为什么我们自己不这样做呢?” 就这样,摩尔和格鲁夫放弃了巨大的沉没成本,英特尔重新出发,成为微处理器领域的龙头。它的“Intel Inside”(内有英特尔)几乎成为每台电脑的标配。 英特尔转型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当面对沉没成本时,我们不妨想一想,如果一个没有付出过成本的局外人来处理这事,他会怎么做? 我们日常生活中也可以这样反过来问自己:如果那钱不是我花的,我会怎么做?这样,也许你会更痛快地把最后一点吃不完的菜倒掉;把买了从不穿的衣服送人;把招的不合适的员工辞退…… 普通人往往更关心沉没成本,高手则会看边际收益。沉湎过去,还是着眼未来,这两种不同的看问题方式,决定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老盯着过去,都是惋惜和痛苦;只有看向未来,才有出路和希望。 美团的创始人王兴常说的一句话,我也很喜欢,在这里与大家共勉:既往不恋,纵情向前。现在,请思考一下,你的生活里有哪些“喝不完的拉菲”和“吃不下的鱼子酱”,请把它们倒掉!别让沉没你的人生。 1.胜者通吃、灰度法则、冒牌者综合征,新鲜热辣词语,颠覆自我认知,修复土味大脑。 2.作者长期专注于写作知名企业和企业家的故事,思维独特,观点新颖,常给人醍醐灌顶之感。 3.囊括各阶层人士成长励志心路历程:华为任正非、阿里马云、亚马逊贝佐斯、《明日之子》冠军毛不易、脱口秀名人李诞、寒门状元郑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