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的日常生活

三国的日常生活
作者: 南门太守|责编:张超琪//黄雪彬
出版社: 中国文联
原售价: 98.00
折扣价: 60.80
折扣购买: 三国的日常生活
ISBN: 9787519048693

作者简介

南门太守,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新华社《瞭望智库》特约研究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发展观察》专栏作家、“朝文社”等多家知名自媒体平台的专栏作家。1990年开始发表作品,多年来致力于后汉、三国历史的学习和研究,穷搜广集,遍访各地历史遗迹,自2009年起先后以“南门太守”为笔名创作出版了《曹操秘史》《曹操》《曹操大传》《浪花淘尽英雄》《三国往事》《孙权大传》《刘备大传》《诸葛亮:蜀汉舵手的历史真相》《彪悍的人生不解释:我是温侯吕布》《司马懿》《三国全史》《三国英雄记》《三国冷知识》《盘三国》等。

内容简介

在三国时期的史籍里,除有“猪”字的记载外,很 多时候也使用猪的别称,最多的是“豕”,其次是“彘 ”和“豚”。远在夏商时期,猪还处在逐渐驯化之中, 到了西汉时期,百姓开始大规模饲养家猪,有人饲养了 几百头猪。《史记》记载:“泽中千足彘……此其人皆 与千户侯等。”1 头猪有4 条腿,“千足彘”相当于 250 头猪,在人们心目中足以与千户侯相比了。在出土 的两汉时期陶俑中,也有很多饲养家猪的场景。 三国时期,饲养家猪和吃猪肉成为普通百姓生活的 一部分。嘉平中, 弘农有个郡太守叫刘类,平时待人 刻薄寡恩。《魏略》记载,刘类外出时, 曾住在一农 户家,“民家二狗逐猪,猪惊走,头插栅间,号呼良久 ”,刘类不明真相,听到外面喧哗,认为是手下大吃大 喝,所以不问青红皂白就派人出去责问,最后发现弄错 了。这个记载说明,三国时期的普通农户已经开始养猪 了。 三国时期猪肉很常见,是人们经常吃的肉类。吕布 临死前被曹操围在下邳,长达几个月,城里粮草困难。 《九州春秋》记载,吕布手下将领侯成丢了15 匹马, 又追了回来,侯成刚好“猎得十余头猪”,为庆贺战马 失而复得,就把猪杀了请客,没吃之前,先拿了半头猪 和5 斗酒献给吕布。下邳一带应该没有什么野猪可供猎 杀,而侯成又被困在城内,更不可能打猎,所谓“猎得 ”应该是“抢得”。 三国时期不仅猪肉较常见,人们也食用或使用猪油 。190 年,董卓乱洛阳,四处烧杀抢掠。在与关东联军 作战中董卓所部俘虏了不少敌兵,为震慑对手,董卓将 他们残忍杀害,常用的办法是活活烧死,炼烧之前,往 往用猪油涂满全身,再用布缠住身体,手段异常残忍。 《资治通鉴》记载: “卓获山东兵,以猪膏涂布十余 匹,用缠其身,然后烧之,先从足起。” 除了养猪,三国时期还出现了运输、贩卖家猪为主 的职业,类似于现在的贩猪专业户。《三国志· 管辂 传》记载,善于占卜的管辂在路上遇到一个丢了妻子的 人,管辂“教使明旦于东阳城门中伺担豚人牵与共斗” , 也就是第二天在城门处等一个挑着猪的人,故意跟 他发生摩擦。丢妻子的人照着做了,一番缠斗,那人挑 的猪跑了,挑猪的人去追,丢妻子的人在后面跟随。追 到了一处人家,在那里发现了丢失的妻子。 三国时期也有专业的屠户,大将军何进以及何皇后 就出身于南阳的屠户之家。不过,人们所熟悉的张飞却 不是“杀猪的”,《三国志》对张飞的身世交代得很简 略,只说他字益德,是涿郡人,并没有交代他的具体职 业。 三国既是中国历史中的至暗时刻,也是充满意趣的温馨瞬间。作者南门太守研究三国近三十年,厚积薄发,尽力用严蓮且有趣的语言,写出我们对三国感兴趣的方方面面:衣食住行、文化娱乐、婚丧嫁娶、生产发展、社会管理……从“老百姓的睡衣”到“假发时尚”,从“防火的特种布”到“曹操的裘皮大衣”,从“三国最豪华的大楼”到“住房紧张的许县”……知识性和趣味性兼具,大人物和小市民在此相遇、英雄史诗和平凡故事在此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