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常识

佛学常识
作者: 太虚
出版社: 江苏人民
原售价: 32.80
折扣价: 19.68
折扣购买: 佛学常识
ISBN: 978721412133201

作者简介

太虚   法名唯心,字太虚,号昧庵,俗姓吕,乳名淦森,近代著名高僧。曾任世界佛学苑苑长、中国佛教学会会长、中国佛教整理委员会主任。 释太虚学识广博,兼通内学外学、旧学新学,融会唯识中观、法性法相,在佛学和世学理论上,都提出了不少精深的见解。提倡人生佛教,以大乘佛教“舍己利人”、“饶益有情”的精神去改进社会和人类,建立完善的人格、僧格,是一位使中国乃至世界佛教起到历史性转折的佛教伟人。著有《整理僧伽制度论》《释新僧》《新的唯识论》《法理唯识学》和《佛学常识》等。

内容简介

一 佛学的本质 甲 觉者所知人生宇宙的实事真理——相用性体 梵语佛陀,此云“觉者”,觉了人生宇宙万有诸法的实事真理,故名为觉者。佛非创造及主宰天地人物的神,乃是能于一切事理的因缘果报种种变化,彻上彻下,无不通体透彻者。所以佛学即是觉了人生宇宙实事真理之学,是转迷启悟的、破除无明长夜黑暗的。常人误以佛学为迷信,而不知自己正是迷妄者,堕入深坑而不自觉。颠倒如此,安能不造诸恶业感招苦果呢! 何谓实事真理?譬如桌上之花瓶,在科学上说是原子组成的,佛学说他是地水火风四大和合而成,但是因缘和合假的相用,没有实在的个体。假相又是时时刻刻迁流不息的变动,远而世界万有诸法,近而五蕴身心,皆是因缘和合相续刹那变迁。如世界有成、住、坏、空四大时期,人生一期相续,有少壮老死。世间虽有千差万别,而互相通变,其空性也是同一的。总之,五蕴非有、四大本空,人无慧目,不能觉了,妄从假相上分别而有人我彼此,复从我执上起我贪、我爱、我痴、我慢乃至种种颠倒,酿成世界大乱,迄无宁日。倘人们果能从佛学上不妄认幻躯为我,了达人生宇宙真理、万有诸法皆互缘相通而空性无二,相资相成,和乐的世界即不难实现。 乙 觉者开示我们从人至佛的方法——戒定慧 佛是觉悟全宇宙真理之人,即将此所觉的说出来,指示我们从人至佛的修养功夫,能到成佛地位。成佛不限于人类,佛说“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不过我们是人类,故从人道说起。人的理性与佛及一切众生悉皆平等,唯相用各别,各人逢理行事,背觉合尘,随其假相坚固执者,佛能革除此等不良的恶习,乃从众生而证菩提。吾们不去如此认识,执定小小的个体为我、其余广大的非我,由是颠倒,处处障碍,不得自由解脱,亦不能与佛平等,受诸法乐。佛因之起同体大悲、无缘大慈,说增上戒学,革除其不净的三业,而成不思议的三轮;说增上定学,断除其有漏染心,而成为无漏净善;说增上慧学,泯除颠见邪解,而成为无上正偏觉知。我们既有如是的“解脱”“自由”“平等”之本能,若能依戒、定、慧之原理、原则去做功夫,自可达到觉者的地位。 二 佛学的适应 甲 佛学与宗教及科学 佛学的本质固为美满,而流行在世界上,必须适应于社会文化,方算真俗不二、圆融无碍的大教。现在世界文化,大致不出宗教与科学二种:宗教为富于情意的,其力量在团结人心;科学为富于理智的,其功用在能分析诸法。有此宗教及科学,方成今日的文化社会。倘无宗教的团结集合,则人类分散;无科学的条分缕析,则自然界和社会界成了浑沌。于此两者之间有哲学,与宗教相近的有文学,与科学相近的有工艺;文学与工艺发达进步则有美术。如上所说,无论由宗教方面或科学方面,产生文学、哲学、工艺、美术,皆是文化的内容。此等文化与佛学的相互关系,举示如表一: 佛学在文化上占最高的地位,它究竟是哲学呢、宗教呢、科学呢?甲说是哲学,乙说是科学,丙说是宗教,议论纷纭,是皆不懂佛学而下武断的言论,为向来未决之悬案。就哲学之出发点说,或为宗教之演进,凭空想象地来解释人生宇宙;或为科学的发达,根据心理、生理或物理学来说明人生宇宙。哲学虽与佛学同一说明人生宇宙,而实与佛学不同。佛学之出发点,由于修养所成圆觉的智慧观人生宇宙寓有真理,了如指掌,为了悟他而有所说明,所以佛学虽可称哲学而又不同于哲学。且佛学不 过以解说为初步的工作,他的目的在实行所成的事实,如度一切众生皆成佛道,变娑婆秽土而为极乐是。 佛学的功用,在开人天眼目共趋觉路,亦自然有伟大的宗教团结力。但虽是宗教,却没有其他宗教所崇拜的神或神话迷信,故又可说不是宗教。 科学重在实际经验,不落玄想,佛学亦是脚踏实地渐次修证,不尚空谈。佛学所说者,胥为从实际经验中得来,他所说的宇宙人生、因缘业果种种变化,要皆净智所见。故佛学非科学而亦是科学。 佛学的本身是文化的总汇。予在西洋时,见一般研究东方文化的学者,大都以佛学为总线索,因他在宗教上、哲学上和美术上,均有伟大的成绩。 乙 佛学与政治及社会 1. 共和政治的人生观 中国的政体由专制而变成共和了。佛学在清季衰败得很,因这种学说不合于专制政体,所以一入民国,研究者日见其多。佛学的人生观合乎现代思潮,他说一切众生皆有成佛的可能,凡是发菩提心修菩萨行的人皆可成佛,犹如共和政体的人生观一样,凡是国民有相当的学问道德,具有为国为民的意志,都可做行政领袖一般。佛教此种平等的精神,处处都可以表现的。 2. 大同社会的宇宙观 天下为公,世界大同,为古今中外人民不约而同的公共趋向,亦即三民主义之目的。全世界大同社会之组成,由于各人为单位积集而成的,故一人之行动若优若劣,均能影响全世界,正为佛学上所谓“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随拈一法,皆为法界”的宇宙观。现的。 2. 大同社会的宇宙观 天下为公,世界大同,为古今中外人民不约而同的公共趋向,亦即三民主义之目的。全世界大同社会 组成,由于各人为单位积集而成的,故一人之行动若优若劣,均能影响全世界,正为佛学上所谓“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随拈一法,皆为法界”的宇宙观。 1.中国近代四大高僧,“人生佛教”的提倡者 2.本书系统性极强,但通俗易懂,可谓佛学入门的首选之作 3.内容丰富,系统而全面地讲述了佛学历史和佛教原理,并对中国佛学的特质、宗源作了深刻的解读。 4.可读性强,在讲述佛教思想的同时融入了很多充满智慧与趣味的佛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