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三分钟:科学三分钟·好懂的天体物理学
作者简介
【澳】丽莎·哈维·史密斯 天体物理学家、澳大利亚望远镜国家设施科学项目研究组组长、澳大利亚科学最高荣誉“尤里卡奖”(Eureka Prize)得主。研究方向包括宇宙磁性的起源和演化、超新星遗迹、星际介质、巨大恒星的形成和天体物理脉泽,使用当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望远镜来研究星星的诞生与衰亡、超重黑洞。莉萨是电视和广播节目的常客,也是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热门电视节目《观星直播》(Stargazing Live)的主持人。
内容简介
前言 六岁那年,我第一次和父亲一起仰望夜空。那次我们是在寻找哈雷彗星——这是每 76 年才在我们天空中出现一次的天外 来客。我们没能找到它,因为它太暗了,而且天空中有很多云。但是从那时起,我开始对这个神奇的宇宙充满了好奇,开始思索这片广袤的星空,它们为我展开了一幅从未想象过的画卷。我的梦想从此飞上了天空。 我一次次仰望天空,思索着一个个“为什么”,慢慢走进了一个神奇的世界——天文学,一门研究“星星”的科学。我的母亲带我去了当地的天文爱好者俱乐部,我从其他小伙伴和演讲嘉宾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我借用了俱乐部的望远镜,整晚整晚地沉浸在遥远的世界,观察了月球上的环形山,追踪了猎户座大星云——这是一个发光的气体区域,距离我们大约1 500 光年,里面正孕育着新的恒星。 现在,作为一名专业的天文学家,我仍然喜欢思考宇宙的奥秘,并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深入研究。这门依靠科学,尤其 是物理学来进一步探索宇宙、研究宇宙的学科,被称为天体物理学。在我的日常工作中,我用过世界上一些最大、最厉害的望远镜进行观测,甚至包括环绕地球运行的太空望远镜;我曾到过沙漠、高山和丛林,去寻找最美丽的夜空特写;我还认真钻研过恒星的诞生和死亡,测量过遥远星系中的黑洞质量。作为一名科学家,我看到了前人未看到过的美丽图景。 这本书能让你的梦想飞上蓝天。我希望你在阅读本书、了解宇宙的同时,也能体会到乐趣。本书结尾处列出了一些有用的链接,可以帮助你获取更多的信息。 大胆地去想,尽情享受这美妙旅程吧。 …… 木星是如何“长”出条纹的? 木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实际上,它比地球要大1 300 倍。在过去的 40 年中,我们从地球发射了好些探测器,从而对木星有了不少了解。这些探测器使用照相机拍照,在飞船上进行了科学实验以研究木星的大气层,并尝试进一步了解 这个硕大的气态巨行星。 人类还从来没有去过木星,因为路上就要花好几年的时间;一旦到了那儿,想要刹车掉头返回地球,难度非常大。但是, 想象一下假如你能去木星旅行,那将会是什么样呢? …… 你在别的行星上有多重? 在地球上,你的双脚能牢牢地踩在地上。只要稍用点力,你就能轻松地跑、跳,还能在蹦床上弹起来。但是如果在别的行星上会怎样呢?在太阳系的其他地方,你会有多重?你能跳多高呢? 我们假定你在地球上重 30 千克吧。现在,假设你已经找到了一种有效的隔热方法,可以去太阳上了。在太阳上,站到一 台体重秤上,你的体重将会是沉沉的 812 千克!没错,你基本上跟地球上的小汽车一样重了!因为太阳比地球更大更重,太阳的重力会更加有力地把你向下拉。 …… 恒星是怎样变成黑洞的? 黑洞太神奇了!听起来像科幻故事,但是非常真实。科学家们已经测量过它们的质量,观测过它们的碰撞合并,还拍摄了它们撕裂、吞噬恒星时的照片。黑洞是真实存在的,这一点毫无疑问。 当宇宙还很年轻的时候,某些黑洞就在星系中心诞生了。一个巨大的气团受到引力的拉扯而收缩形成了星系。在星系中心,有部分气体变成了特大质量黑洞,这类黑洞至少比太阳重100 万倍,大的是太阳几十亿倍。问题是,我们还无法确定这是怎么发生的。 …… 1.靠谱作者和插画师倾情打造 国外优秀科普作家撰稿,知名漫画家绘图,让科学更接地气,治愈“科学过敏患者” 2.脑洞大开的小文章,能量满满的大收获 原来科学也能这样好懂,简短的文章蕴含大大的能量 3.奇奇怪怪又认认真真,颠覆常识,构建开放的科学思维 撇开系统的教案,从质疑开始,重新整理科学思维,超open超理性,看完你也能变科学解说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