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的阶梯(中小微企业场外市场挂牌融资理论与实务)

资本的阶梯(中小微企业场外市场挂牌融资理论与实务)
作者: 编者:杜坤伦
出版社: 人民
原售价: 60.00
折扣价: 42.60
折扣购买: 资本的阶梯(中小微企业场外市场挂牌融资理论与实务)
ISBN: 9787010170855

作者简介

。。。

内容简介

前言 资本市场属于要素市场,是金融市场体系的重要 组成部分,包括场内资本市场和场外资本市场。本书 重点对场外市场中的全国性场外交易市场和区域性场 外市场进行研究。 一、研究背景 (一)政策背景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不仅 要规范和发展主板市场,还要推进创业板市场建设, 积极拓展债券市场,加快发展要素市场,规范发展产 权交易市场。中央*初提出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是 基于我国当时单一的市场结构,行政管制的主板市场 融资能力较弱,不能充分满足企业的多元化融资需求 ,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融资环境比较差,融资需求亟 待解决。2004年推出的中小板,2009年推出的创业板 ,为大量中小企业和新兴企业提供了融资新渠道,这 是我国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举措。经过十多年 的实践探索,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不断充实完善 ,场内市场规模不断壮大,场外市场也逐步发展,新 三板的服务范围扩至全国,各地四板市场在探索中积 极推进。 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提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 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 代金融体系,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2013年11月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 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要健全多 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这是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的重要内 容,也是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一项战略任务。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 下简称“《‘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要 “深化创业板、新三板改革”,“积极培育公开透明 、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推进股票和债券发行交易制 度改革,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杠杆率”。《“十 三五”规划建议》对资本市场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尤其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 展理念,为我国资本市场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也 为场内外市场的构建提供了理论支撑。 (二)场内市场的快速发展 我国场内资本市场是在我国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 取得突破性进展,东部沿海地区率先走向现代化、市 场化,全国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格局初步形成的条件 下应运而生、逐步成长的。场内市场初期主要是为了 解决国企改制发展资金需求、自上而下的、由中央政 府推动建立的。1990年在沪深交易所有8家公司上市 ,2000年发展到983家,2015年末再发展到2827家, 总市值53.13万亿,2015年末全国的证券化率达到78 .51%①(①通过wind资讯金融终端统计计算。资产 证券化率是股票市值与**生产总值的比值,是衡量 一国或特定区域经济证券化程度的重要指标。根据国 家统计局于2016年2月29日发布的(2015年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5年我国**生产总值( GDP)初步核算为67.67万亿元。以53.13万亿元的A 、B股股票总市值计算,我国2015年末的证券化率为 78.51%。)。在证券市场的曲折发展中,也曾出现 不少问题、困难和风险,邓小平同志讲:“证券、股 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允许看, 但要坚决地试。”②(②《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 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3页。)经过二十多年的培 育、发展,资本市场在市场经济体系中占有越来越重 要的地位。资本市场是企业直接融资的主要平台,是 拓宽直接融资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主要途径, 是投资者(合格投资者)价值发现与成果分享的主要 载体。资本市场的市场化、法制化程度是衡量现代市 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 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支撑,这已成为理论界与实务界 的普遍共识。 (三)场外市场的探索实践 我国的场外市场建设,是场内市场建设到一定阶 段后,对资本市场本身的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它既是 市场建设和发展的内生需要,也是企业发展和缓解“ 两多两难”矛盾的客观要求,是在自下而上推动、重 点是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长期不能得到 有效解决、非法金融活动蔓延导致地区金融风险隐患 加重的环境下逐步形成的。基于市场、企业及企业的 产品与服务均存在信息有效半径问题,场外市场建设 有利于为中小微企业提供量身定制的融资方案,有利 于新兴产业、创新性企业的创造性发展。 我国的场外市场,包括三个层面,即全国中小企 业股份转让系统(简称“全国股份转让系统”或称“ 新三板”)、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简称“区域性场 外市场”或“区域性股权市场”)和证券公司柜台市 场。截至2015年底,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有5129家, 在四板市场挂牌的股份公司有3375家,展示企业4. 15万家。 我国资本市场为企业法人和市场经济建设融资发 挥了重要作用,但这个市场目前还有很多不足,包括 资本市场体系建设不完善,市场化、法制化改革不充 分,场外市场建设严重滞后,多层次资本市场功能和 对资源的市场化配置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目前我 国资本市场主要依靠场内市场,这种不均衡的市场结 构和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资本市场功能的有 效发挥,加强场外市场建设,是进一步完善我国多层 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工作。 二、研究思路 创新发展在各行各业具有一个共同的规律性“路 线图”,即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 资金链,从而使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创新技术的研 发、运用与*终成果形成一体化。在资金链上,如何 使资本市场从资金的供给侧,中小微企业从资本的需 求侧实现无缝对接,是当前我国经济改革中面临到的 一个重要问题。加快发展场外市场,既是缓解中小微 企业融资难的形势所迫,也是中小微企业拓宽融资渠 道的大势所趋,*是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方向 所在。 本书在充分肯定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取得的 成效基础上,通过全面审视境内外场外市场发展经验 ,以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融入我国全面深化改革为发 展契机,将场外市场的创新发展作为我国进一步加快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落实,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提供资金动力和提升治理水平的重要抓手,全面提 升中小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扩宽直接融资渠道。同 时深刻剖析场外市场建设中的问题,系统梳理中小微 企业借助场外市场*好*快发展的有效路径,理性思 考政府的职能定位,加强政策引导,完善规制建设, 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三、研究方法 本书以“全面深化改革”为指导,以“五大发展 理念”为统领,以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法学等 学科理论为基础,综合采用归纳与演绎、整体研究和 个案分析相结合、定量模型与定性推导相结合等方法 ,对场外市场建设与中小微企业的证券化发展进行多 角度、多层面的研究和分析。(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