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洛阳/中国古都系列丛书
作者简介
叶万松 研究员,1944年1月生于浙江省温州市。1967年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长期主持古都洛阳的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曾任洛阳古都学会会长、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副会长。主编《洛阳考古四十年》、《洛阳皂角树》等论著,发表考占报告、论文80余篇。现任中国古都学会副会长,《中国古都系列丛书》主编。 李德方,籍贯河南镇平,1949年12月生。1976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之后长期在中原地区从事田野考古工作。主持过黄河小浪底水库淹没区、长江三峡淹没区、东周王城、隋唐东都城、邙山古墓群的大型考古工作。主编《黄河小浪底水库考古报告(二)·妯娌与寨根》一书,发表考古报告、简报、论著100余篇(部)。现任洛阳市文物工作队研究员、中国古都学会副秘书长。 吴迪,籍贯河南镇甲,1969年生。1991年大学毕业后长期在洛阳从事文物考古研究和保护工作,先后参与编著了《洛阳大遗址》、《洛阳市志·文物志续编》、《河南省文物志》、《中国文庙》、《中原文化大典·文物典城址》等,发表各类学术论文30余篇,现任洛阳市文物工作队副研究员、洛阳古都学会秘书长、中国古都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唐史学会武则天研究会理事、中国文庙保护学会理事。
内容简介
第二节 两代帝都的政治风云 隋炀帝迁都洛阳后,大兴儒学,发展教育,官员选拔制度进行了重大的 改革,即实行科举制,通过公开的考试,把学有专长的读书人选入各级官吏 队伍,同时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这些都在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但是,隋炀帝好大喜功,文过饰非,凶暴残忍,穷奢极欲,豪奢浪费,尤其 是对高丽进行的三次战争的失败,促使了国内危机爆发,导致各地纷纷起兵 ,国内大乱。大业十二年(616)夏,炀帝从洛阳逃避到江都,大业十四年 (618),被部将宇文化及杀死。 在隋末的众多起义军中,由李密、翟让领导的瓦岗军逐渐壮大,大业十 三年(617)攻陷兴洛仓,袭击洛阳,烧毁丰都市,又攻占回洛仓,袭击洛口 仓,焚烧天津桥。是年深秋,炀帝命王世充去救洛阳,王世充军与瓦岗军大 战于邙山,屯兵于洛阳。618年五月,洛阳留守官闻炀帝被杀,奉杨侗为帝 ,改元皇泰,王世充为吏部尚书、郑国公。不久,王世充乘机发动宫廷政变 ,独掌大权,并在偃师大败瓦岗军后,东至于海,南至于江的地域均归之, 于是称郑王。隋皇泰二年(619)四月,王世充废恭帝并杀之,自称帝于洛阳 ,国号“郑”,改元开明。但因郑的立国基础薄弱,加之西有李唐、北有窦 夏等政权,故仅建立两年就为李唐所灭。 李唐灭郑的关键人物为唐高祖三子秦王李世民。李世民占领洛阳后依父 令在洛阳开府,组成一个听命于他的约50人的强大的文武随从官员集团,并 在洛阳设立自己的文学馆。武德九年(626)六月李世民继位,是为唐太宗。 太宗即位后举行的第一次科举考试即在洛阳进行,并改洛阳名为洛阳宫。贞 观四年(630)六月,诏发卒修洛阳宫,以备巡幸,次年九月,又命将作大匠 窦琎修洛阳宫。《新唐书·太宗纪》等记载,唐太宗频幸洛阳,先后四次来 洛处理国政和外事,居住近两年。贞观二十三年(649)五月太宗崩,高宗李 治继位。显庆二年(657)二月,高宗至洛阳宫,十二月改为东都,高宗往来 于东西两都之间,以居东都为多。永淳元年(682)四月,关中饥馑,高宗废 西京长安,令百官一律迁往洛阳,此后再未回长安。弘道元年(683)十二月 ,高宗崩于洛阳贞观殿。太子李显即位,是为中宗,不久即因为政失措被武 则天废为庐陵王。李旦继位,是为睿宗,改元文明。李旦虽为皇帝,但居于 别殿,不得参与朝政,一切政事均由武则天操纵。 武则天原为太宗才人,是在洛阳被召选人宫并得到太宗的初幸,赐号“ 武媚”,太宗病逝后在感业寺为尼。在其31岁时又被高宗召入宫中,封为“ 昭仪”。武则天机智果断,擅权谋,二次人宫后,很快取得了高宗的宠信, 655年高宗立其为皇后。武则天当上皇后的第三年(657)就劝高宗一同移居洛 阳,至神龙元年(705)病死上阳宫,先后在洛阳居住将近50年。显庆五年 (660)因高宗患风疾让她全权处理朝政,群臣并称帝后为二圣。武则天实际 执政达50年。690年,她公然以一个女性登上帝位,称为神圣皇帝,并改国 号为周,改东都为神都。在其执政的半个世纪中,或称帝的15年里,对政治 、科举、教育制度多有改革,使太宗以来统一、强盛的局面,得到进一步巩 固;对洛阳宫室也有所兴废,为盛唐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其重用酷吏 滥杀无辜和宠幸面首生活淫逸则为人所诟。神龙元年(705)正月,张柬之等 朝廷重臣挟中宗发动宫廷政变,武则天被迫退位,不久病逝于洛阳上阳宫。 中宗复辟后,都居洛阳不及两年即迁往长安,到玄宗时,开元五年 (717)又不得不把都城重新迁回洛阳。在此后的20年中,玄宗在洛阳度过11 年。其间玄宗重用姚崇、宋瑕等,澄清吏制,建立了较为廉明的政府,大规 模治理大运河,恢复了南北方到洛阳的直达交通,保证了东都的物资供应。 玄宗开元年间,国力达到极盛,史称“开元盛世”。但开元二十五年(737) 以后,玄宗日趋骄侈淫逸,不理朝政,宠信宦官高力士、奸相李林甫,自己 专事纵情享乐,尤其是天宝初年得到杨贵妃以后终日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最终酿成了安禄山、史思明的叛乱 。天宝十五年(756)正月,安禄山攻占洛阳后称大燕皇帝。之后安庆绪杀父 ,史思明杀安庆绪,史朝义又杀史思明,至763&F史朝义被灭,“安史之乱 ”先后经过玄宗、肃宗、代宗三帝历时九年始平定。叛军盘踞洛阳建立大燕 国,恰使洛阳成了战乱的中心,不仅受到了叛军的残暴蹂躏,也受到了官军 及回纥兵的掳掠和屠杀,从此古都洛阳不复有武周和开元盛况。 安史之乱标志着盛唐的结束,开始形成藩镇割据局面,国力衰弱,政治 日益腐败,乾符元年(874)高仙芝、黄巢在山东起兵反唐。高仙芝死后,黄 巢成为领袖,号冲天将军,于广明元年(880)占领东都,接着攻取长安,建 立大齐王朝。中和四年(884)黄巢被灭,各路军阀在剿灭起义军中称雄割据 ,唐朝名存实亡。天佑元年(904)唐末农民军的叛徒朱温(赐名全忠)当时为 东平王,又为宣武、宣义、太平、护国、河中五镇节度使,势力强大,纵火 焚毁西京,挟持唐昭宗迁都洛阳,至谷水,将昭宗的随从200人全部杀死。 是年八月,朱温先将昭宗的旧臣30余人投入黄河,接着弑昭宗于东都椒殿, 立13岁的太子祝为昭宣帝。3年后,昭宣帝也被朱温所废杀。二帝都洛仅四 年多,唐王朝宣告终结。 P19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