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土新韵(奋进中的龙岩革命基点村)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培斜 昔日“县苏”所在地今朝“中国特色村” 山高路远,林密村穷,曾是新罗区小池镇培斜村的基 本特征,这里的小溪炉自然村是革命基点村。1929年8月, 当地建立了龙岩首个苏维埃政府,并在随后一度成为红军 攻打龙岩指挥部所在地。 日前,记者驱车来到培斜,只见排排新房整齐分列, 风车悠悠旋转,水车哒哒汲水,采摘园内游客尽享乡野乐 趣……“当年的革命基点村,近年来打了一场漂亮的‘经 济翻身仗’!”村支书华锦先自豪地说。 曾建立龙岩县苏维埃政府 早在1929年8月,培斜村小溪炉自然村就建立龙岩县首 个苏维埃政府。小山村热闹非凡,为保卫红色政权,村里 的青年们积极参加红军。 好山,好水,好驻地。中共闽西特委、龙岩县委机关 搬来了。特委书记林映雪,龙岩县委书记吴潮芳、副书记 刘户文等革命老前辈都在这里领导过革命活动。 风云突变,1947年9月,培斜村遭到反动武装大规模“ 清剿”,小溪炉自然村几乎成了“无人村”。在最困难的 日子里,村里仍有13户接头户冒着生命危险,千方百计地 为游击队送米、菜、日用品和情报,无私地支持革命直至 解放。 1949年7月底至8月初,吴潮芳、刘户文在小溪炉自然 村举办接管城市工作学习班,参加学习的有各区工作团领 导、独立团干部共20多人,他们在此学习长达一个月。其 问,县委还及时举办接管城市工作政策培训班,为解放龙 岩城作思想政策准备,至今茂密的森林中还留着当年学员 们学习生活的印记。 1949年9月1日,一个难忘的日子。上午,独五团率领 800余人从西兴桥进城,以40多支驳壳枪组成的短枪排作为 先导,随后依次是政工人员、2个荷枪实弹的步枪主力连、 一长列的武工队,他们组成一支军容严整的大军,浩浩荡 荡直入城区长街。这支曾在小溪炉整训、发展壮大的龙岩 人民武装行经长街时,受到群众夹道欢迎,至此,龙岩宣 告解放。 据悉,在长期革命斗争中,革命基点村培斜共涌现出 25位烈士和许多“五老人员”。 “三驾马车”拉出发展新面貌 清晨,阳光正暖。记者在位于培斜九溪庐的金橘园看 到,三五成群的游客正在采摘金橘,美丽乡村原野之味让 人沉醉。 时光荏苒。20世纪90年代,培斜还是省级贫困村,但 红色基因始终在培斜人的血脉里涌动。为了改变落后面貌 ,培斜人大力发展竹茶产业。村里积极建设标准化厂房, 创建培斜竹木产业园、茶文化研发推广中心、龙岩竹产业 展示展销馆,打造小池铁观音品牌和天然竹席品牌。培斜 因竹茶而富,成为名副其实的小池“首富村”。 日子好过了,但勤劳的培斜人不甘落后、勇于创新, 继续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每一个产业都有一个周期的 问题,竹凉席也是一样的。以往,我们走的是批发,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