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起源(升级版世界科普文学经典美绘本)](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191102/00/20191102004340308.jpg)
出版社: 北京
原售价: 18.8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物种起源(升级版世界科普文学经典美绘本)
ISBN: 9787200107647
1809年2月12*,达尔文出生于英国一座古老城市施鲁斯伯里的一个医生家庭。 1818年,达尔文进入一所旧式学校学习,寄宿七年。从小就热爱大自然的他,**喜欢采集矿物和制作动植物标本,观察各种鸟类,到城外郊游。 1831年5月,达尔文从剑桥大学毕业。 1831年12月,英国**组织了“贝格尔号”*舰的环球考察,达尔文经人**,以“博物学者”的身份,自费搭船,开始了漫长而又艰苦的环球考察活动。 每到一地,达尔文总要进行认真的考察研究,采访当地的居民,有时请他们当向导。他不辞辛苦,爬山涉水,采集矿物和动植物标本,挖掘生物化石,发现了许多原来没有记载的新物种。他白天收集资料,晚上又忙着记录观察*记。 达尔文随船横渡太平洋,经过澳大利亚,越过印度洋,绕过好望角,于1836年1O月回到英国。在历时五年(1831—1836)的环球考察中,达尔文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回国后,他一面整理这些资料,一面查阅大量书籍,为他的生物进化理论寻找根据,开始对物种起源问题进行全面的系统研究。 1859年11月,科学巨著《物种起源》一书出版了。这是达尔文一生中*光辉的年代。他关于生物进化的基本思想,是在他乘“贝格尔”号作环球旅行时产生的。经过二十年的深思熟虑和艰苦劳动,通过对大量事实的研究和收集,达尔文终于在僻静的唐恩小镇,将这些思想整理成文。 《物种起源》的出版,在欧洲乃至整个世界都引起轰动。它的出版标志着在十九世纪人们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的地位的看法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观念变化就像哥白尼在十六世纪指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而引起的变化一样。这引起了当时保守的科学家们(而这些人却是占*大多数)对达尔文学说的猛烈*击。 因此,为捍卫进化论学说,他不得不同各种流派和言论进行了十几年的理论斗争。 1868年达尔文发表了《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等巨著,以不可争辩的事实和严谨的科学论断,进一步阐述了他的进化论观点,提出物种的变异和遗传、生物的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的重要论点。 l868年2月,达尔文开始撰写《人类起源及性的选择》等著作——虽然这时候的他体弱而多病。 1882年4月19*,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因病逝世。 由于达尔文一生对生物科学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人们将他葬在伦敦的威斯敏斯特寺院中堂的北廊,和杰出的科学家牛顿葬在同一个地方。
二 可疑的物种 生物的某些类型,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物种的性状 ,但是,它们同其他类型却又如此相似,或者由中间 级进而紧密地同其他类型连接在一起,以致博物学者 们不愿把它们列为不同的物种。也就是说,他们都倾 向于把它们看做同一物种的变种。譬如沃森先生就曾 经告诉过我,有一百八十二种大不列颠植物现在一般 被认为是变种。但是,所有这些过去都曾经被植物学 者列为物种。 可是,所有这些可疑的生物类型,究竟是不同的 物种还是同一物种的变种呢?有人主张,“没有标准 的区别方法,只能凭个人的意见去决定什么应该被视 为物种,什么应该被视为变种。”因此,在决定一个 类型究竟应该列为物种还是列为变种的时候,有健全 判断力和丰富经验的博物学者的意见,似乎是应当遵 循的**指针。 然而,在许多场合,我们必须依据大多数博物学 者的意见来作决定。譬如若干有经验的鸟类学者认为 ,不列颠的红松*只是一个挪威种的特性显著的族, 然而,大多数人却把它列为大不列颠所特有的无疑的 物种。 但是,这种以大多数人的意见为准的方法,存在 一个极大的隐患,那就是,依照这种方法来决定一种 类型是物种或者变种,**可能使我们忽视那些隐而 未显的事实。 实际上,所有这些问题,都是由迄今仍然没有形 成物种与变种的明确定义引起的。所以,在对物种和 变种的定义还没有得到普遍承认之前,就来讨论什么 应该被称为物种,什么应该被称为变种,必定是徒劳 无益的。 三 分布广的、分散大的和普通的物种变异*多 得康多尔曾经阐明,分布很广的植物一般会出现 变种。这是可以意料到的,‘因为这些植物暴露在不 同的物理条件之下,并且还必须和各类不同的生物竞 争。不过,我想进一步阐明的是,在任何一个特定的 区域里,*普通的物种,即个体生长*繁多的物种, *经常产生变种,而这些变种都有足够显著的特征, 足以使植物学者认为它有记载的价值。 因此,*繁盛的物种或者*优势的物种——它们 分布*广,在区域内分散*大,个体数量也*多—— *常产生显著的变种。因为变种如果要使自己变成永 久不灭的,就要和这个区域内的其他居住者竞争;而 已经得到优势的物种*适于产生后代;这些后代的变 异程度很轻微,而且遗传了双亲胜于同一区域内其他 生物的那些优势。 这里所讲的优势,是就那些互相竞争的类型而言 的,也就是说,是就那些同目的或同纲的、具有极其 相似的生活习性的成员而言的。很明显,某一纲目的 某种植物的竞争对象必定是同一纲目的另外一种植物 ,而非当地水里的水绵,或者寄生菌。 如果说,某种水绵或者寄生菌在当地分布*广、 在区域内分散*大、个体数量*多,那么,我们可以 说,它比其他水绵或者寄生菌*具优势。但是,我们 不能说,它比某种植物*具优势。 四 各地大属的物种比小属的物种变异*频繁 如果把某地有记载的植物分作二群,即把属于大 属(含有许多同属物种的)的植物放在一边,把小属的 植物放在另一边,就可以看出,大属里含有较多的很 普通的、极分散的物种或者优势物种。 这是很容易理解的。因为,仅仅在某一区域内栖 息着同属的许多物种,这一事实本身就足以说明,该 地的有机的和无机的条件必定有利于这个属。 但是,奇怪的是,在我的表里,大属这一边的优 势物种只比小属这一边的优势物种稍微多一些。换言 之,两者之间的差距,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样大。 形成这种奇怪现象的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而且 ,解释起来将会相当困难。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我 的表所反映的仅仅是当前的情况。而这一情况既不能 表明一切大属现在的变异都很大,也不能表明一切小 属都不变异,而且都不再增加物种的数量。 事实上,地质学明白地告诫我们:随着时间的推 移,小属常常会增大,而大属则逐步达到增长的顶点 ,进而衰落、灭亡。所以,我们所做的任何结论,都 必须放到*长的时间跨度里去检验,才能确认。 P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