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梅煮酒(三国群雄的帅和怪增补版)
作者简介
周泽雄,1963年生于上海。1984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作家,批评家,学者。著有:《当代眉批》,上海三联书店,1999;《耳朵的立场》,春风文艺出版社,2001;《说文解气》,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齐人物论》(与人合作),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文人三才》,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追问三国——与罗贯中论理》,东方出版中心,2007;《望文号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0;《异议的魅力》,北岳文艺出版社,2012;《性格卡片》,山西教育出版社,2014。
内容简介
严格地说,苏轼“三国周郎赤壁”的说法有误, 因为赤壁之战发生时,魏蜀吴三国压根儿不存在,无 论曹*还是孙权、周瑜、刘备,身份都是汉朝大官, 他们都效忠于汉朝皇帝,至少口头上如此。理解这一 点,就能界定赤壁之战的性质:它不是一场国与国之 间的侵略战争,不是一场诸侯间的兼并战争,若强调 战争的正当性,该正当性不在孙权、周瑜一边,反而 *多地倾向曹*。战争的关键词是统一还是分裂,代 表汉朝皇帝出战的曹*志在统一,意欲割据江东的孙 权志在分裂,遂有此一战。换句话说,倘若孙权毫无 分国裂土、割据自立的行为,曹*师出无名,赤壁之 战就不会发生,正如曹*不会无故向忠于汉朝的益州 牧刘璋进*。 依照当时的统治规则,拥有*队的地方诸侯有义 务祛除皇上顾虑,方法是“遣子入侍”。这类方法曾 盛行于古代世界,古罗马人也曾借助该法求得帝国的 安稳,*后造成罗马帝国极大动荡的匈奴人阿提拉, 早年曾作为人质在罗马求学。曹*“挟天子以令诸侯 ”之后,即要求马腾(马超的父亲)“遣子入侍”,以 确保皇上无忧。然而,当曹*假借皇帝旨意要求孙权 依照惯例“遣子入朝随驾”时,孙权拒*了。这份拒 *可以解读成图谋不轨、“闹独立”的信号。那么, 谁在怂恿孙权呢?是周瑜。 周瑜与孙策的关系,友谊多于上下级因素,两人 年岁相若,周瑜以兄礼敬待孙策,以自家部曲协助孙 策。在孙策死后,周瑜又以无懈可击的礼仪,尊重并 效命于小自己十来岁的孙权。孙权与周瑜得以建立双 重关系:孙权既是周瑜的主公,又以兄礼敬重周瑜。 在权力场上,这类涉及多重伦理的关系极易引发矛盾 ,周瑜却做得相当漂亮,既敢于担当,又全无僭越。 在古人极为看重的友道和臣道两方面,皆堪称楷模。 周瑜具有强烈的效忠精神,但其效忠对象不是皇 家,而是江东孙氏。周瑜和袁绍一样,不认为风雨飘 摇的汉代江山值得挽救;周瑜和袁术一样,将朝廷之 摇摇欲坠视为江山易姓、改朝换代的大好机缘,与袁 术的区别仅在于,周瑜并无自立皇上的野心,他只想 尽心尽力地辅佐孙权。当年,周瑜劝好友鲁肃投奔孙 权,即以“汉室不可复兴”作为大势研判的前提,又 结合所谓“先哲秘论”,断言“承运代刘氏者,必兴 于东南,推步事势,当其历数,结构帝基,以协天符 ,是烈士攀龙附凤驰骛之秋”,**裸地表达了推翻 汉朝,靠孙权“结构帝基”的“打天下”计划。在周 瑜、鲁肃成为孙权的左膀右臂之后,孙权久蓄于心的 帝王梦想,就被点燃了。实际上,周瑜在赤壁战前声 称“*名为汉相,实为汉贼”之时,曹*并无推翻汉 朝的居心,由于别路豪强已被曹*一一剿灭,仓皇逃 亡中的刘备尚无暇遐想自己的政治前途,当时真正觊 觎皇位的,恰是孙权自己,周瑜只是用所谓“恶人先 告状”的法子,丑化曹*,同时实施自己的战争动员 而已。所以,在孙权、周瑜、鲁肃三人结成秘而不宣 的“结构帝基”同盟之后,孙权就将自己放在与曹* 必有一战的位置上。就此而论,赤壁之战的初因来自 孙权的异心,远因来自周瑜的志向和才能。孙权敢萌 异心,端赖周公瑾。没有周瑜辅佐,孙权的帝王梦, 终究是南柯一梦。P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