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开物(译讲)

天工开物(译讲)
作者: (明)宋应星;诸雨辰[译]
出版社: 北京大学
原售价: 59.00
折扣价: 40.20
折扣购买: 天工开物(译讲)
ISBN: 9787301338841

作者简介

宋应星(1587—约1666),明代科学家,致力于对中国农业和传统手工业生产的科学考察和研究,以其亲身见闻和实践为主要依据,撰写成 “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天工开物》。 诸雨辰,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译注有《梦溪笔谈》等。

内容简介

乃粒①第一卷 原文 宋子曰:上古神农氏②若存若亡,然味其徽号③两言,至今存矣。生人不能久生,而五谷生之;五谷不能自生,而生人生之。土脉历时代而异,种性随水土而分。不然,神农去陶唐④粒食⑤已千年矣,耒耜之利,以教天下⑥,岂有隐焉?而纷纷嘉种,必待后稷⑦详明,其故何也?纨裤⑧ 之子,以赭衣⑨视笠蓑⑩;经生之家,以农夫为诟詈?。晨炊晚饷?,知其味而忘其源者众矣。夫先农而系之以神,岂人力之所为哉? 译文 宋子说:上古的神农氏不知是否存在,不过至今人们仍在体味“神农”这尊号中两个字的深义。人类不能自足地长久生存,需要食用五谷才能生存;五谷也不能自行生长,而要靠人类来播种培植。土质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作物品性随着水土不同而有分别。如果不是这样,从神农氏到陶唐氏,人们以五谷为粮食已经有千年时间了,圣人教百姓使用农具,难道会有什么隐瞒吗?而各种优良品种,却要等到后稷时才详细阐明,又是为什么呢?富贵人家的子弟视斗笠蓑衣为罪人之服,读书人家把“农夫”当作骂人的话。很多人早晚烧饭,熟悉饭香却忘了粮食的来源。所以人们把创始农业的先祖与“神”联系在一起,这不是很自然的吗? 难点精讲 ①乃粒:此处即指谷物。 ② 神农氏:上古时期部落首领,一说为炎帝。传说神农氏曾经亲尝百草,以草 药治病,又发明了农具、陶器,教人种植粮食。后与黄帝一起战败了蚩尤。 ③ 徽号:尊号。 ④ 陶唐:上古时期部落首领,或称唐尧、尧,帝喾之子,后禅让于舜。 ⑤ 粒食:以谷物为粮食。 ⑥ 耒耜之利,以教天下:典出《周易·系辞下》:“神农氏作,斫本为耜,揉木 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耒指翻土农具的木柄部分,耜指农具的起土 部分。 ⑦ 后稷:姬姓,名弃,周人的始祖,相传为姜嫄履大人迹而生。善种谷物,教 民耕种与稼穑。 ⑧ 纨(wán)裤:为古代贵族子弟的衣服,亦代指贵族子弟。纨,细绢。 ⑨ 赭衣:古代囚衣。 ⑩ 笠蓑:斗笠和蓑衣,借指劳动人民。 ? 诟詈(gòu lì):辱骂。 ? 饷(xiǎng):用酒食款待。 1.全注全译本,避免了改编、摘编对原意的扭曲,有助增强对经典的认知与把握。 2.大字号、大开本,不伤眼睛,保护视力。 3.双栏设计,逐段对应给出流畅的白话翻译,读者可比照阅读,不用前后翻看。 4.针对理解难点,从技术和文字两个方面进行重点讲解,为生僻字加注音,扫清阅读障碍。 5.提供了全面深入的专家导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认识《天工开物》。 6.收入123幅初刊本版画,原汁原味再现晚明时期的社会生产实景。 7.可以扫描书中二维码,收听专家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