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树志作品系列-人世事几完缺:啊晚明

樊树志作品系列-人世事几完缺:啊晚明
作者: 樊树志|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原售价: 98.00
折扣价: 60.80
折扣购买: 樊树志作品系列-人世事几完缺:啊晚明
ISBN: 9787101167283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人世事,几完缺”——读《梅村家藏稿》札记 崇祯四年(1631),二十三岁的吴伟业,以会试第 一名、殿试第二名的佳绩,获得皇帝御批“正大博雅, 足式诡靡”嘉奖,钦赐假期,归乡婚娶,一时荣耀至极 。康熙十年(1671) 病危时,回顾六十三年生涯,感 慨中透着凄凉:“吾一生遭际万事忧危,无一刻不历艰 难,无一境不尝辛苦,实为天下大苦人。”名闻遐迩的 梅村先生为什么要说自己是“天下大苦人”呢?晚年有 一所颇具江南园林风格的别墅,生活并不艰苦。其实是 内心痛苦,灵魂煎熬之苦,一再写诗感叹:“憔悴而今 困于此,欲往从之愧青史。”他在临终前要再三叮嘱, 给他穿上僧装,墓前立一圆石,题曰“诗人吴梅村之墓 ”,不要写墓志铭。后辈顾湄为他写“行状”至此,感 叹:先生之心事可悲也!这又是为什么呢? 《梅村家藏稿》向后人透露的信息丰富多彩,既要 面对金戈铁马的腥风血雨,又要面对进退出处的艰难抉 择,透过这样的视角洞察明清鼎革之际江南的政治氛围 与文化生态,或许别有一番意味。 一、“福过其分,实切悚栗”—权臣倾轧中的复社 才子 1. 张溥的入室弟子 吴伟业天资聪明,少年即有才名,张溥见到他十四 岁所写的文章,大为惊叹,“文章正印,在此子矣”, 随即收他为入室弟子。顾湄《吴梅村先生行状》说:“ 先生有异质,少多病,辄废学,而才学辄自进,迨为文 ,下笔顷刻数千言。时经生家崇尚俗学,先生独好三史 。西铭张公溥见而叹曰:‘文章正印,其在子矣。’因 留受业,相率为通经博古之学。”陈廷敬提供了一个细 节:“(吴梅村) 先生少聪明,年十四能属文。里中 张西铭先生以文章提倡后学,四方走其门,必投文为贽 ,不当意即谢弗内。有嘉定富人子,窃先生塾中稿数十 篇,投西铭。西铭读之大惊,后知为先生作,固延至家 。同社数百人,皆出先生下。” 此处所说的“同社”云云,指应社与复社。应社成 立于天启四年(1624),创立者是杨廷枢和张溥等文士 ,宗旨是提倡尊经复古。张溥后来回忆道:“应社之始 立也,所以志于尊经复古者,盖其志也。是以五经之选 ,义各有托,子常杨彝、麟士顾梦麟主《诗》,维斗杨 廷枢、来之吴昌时、彦林钱旃主《书》, 简臣周铨、介生周钟主《春秋 》,受先张采、惠 常王启荣主《礼》,溥与云子朱隗则主《易》。”之后 张溥创建复社,影响远超应社,由一个地域性文社,发 展为全国性文社。因此,复社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前者 是指众多文社之一,后者是指众多文社的联合体。朱彝 尊说“复社始于戊辰,成于己巳”,就是这个意思,亦 即复社作为众多文社之一,始于崇祯元年(1628) ; 作为众多文社的联合体,成于崇祯二年。 吴伟业作为张溥的及门弟子,追随老师参加复社活 动,研习经学,奠定坚实的学问基础。复社的早期名单 中,年轻的吴伟业赫然在列。崇祯二年(1629)的尹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