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游击队员/中国红青少年革命文化教育读本

小游击队员/中国红青少年革命文化教育读本
作者: 王愿坚|责编:吴炫凝
出版社: 长江少儿
原售价: 18.00
折扣价: 9.60
折扣购买: 小游击队员/中国红青少年革命文化教育读本
ISBN: 9787572119293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党费 每逢我领到津贴,拿出 钱来缴党费的时候;每逢我 看着党的小组长接过钱,在 我的名字下面填上钱数的时 候,我就不由得心里一热, 想起了1934年的秋天。 1934年是我们边区斗争 最艰苦的开始。我们那儿的 主力红军一部分参加了“抗 日先遣队”北上了,一部分 和中央红军合编,准备长征 ,四月天就走了。我们留下 来坚持敌后斗争的一支小部 队,在主力红军撤走以后, 就遭到敌人疯狂的“围剿”。 为了保存力量,坚持斗争, 我们被逼迫得上了山。 队伍虽然上了山,可还 是当地地下斗争的领导中心 ,我们支队的政治委员魏杰 同志就是这个中心县委的书 记。当时,我们一面瞅空子 打击敌人,一面通过一条条 看不见的交通线,和各地地 下党组织保持着联系,领导 着斗争。这种活动进行了没 多久,敌人看看整不了我们 ,竟使出了一个叫作“移民 并村”的绝招:把山脚下、 偏僻的小村子里的群众统统 强迫迁到靠平原的大村子去 了。敌人这一招来得可真绝 ,切断了我们和群众的联系 ,各地的党组织也被搞乱了 ,要坚持斗争就得重新组织 。 上山之前,我是干侦察 员的。那时候整天在敌人窝 里逛荡,走到哪里,吃、住 都有群众照顾着,瞅准了机 会,一下子给敌人个“连锅 端”,歼灭个把小队的保安 团,真干得痛快。可是自打 上了山,特别是敌人来了这 一手,13子不那么惬意了: 生活艰苦倒不在话下,只是 过去一切生活、斗争都和群 众在一起,现在蓦地离开了 群众,可真受不了,浑身有 劲儿没处使,觉得憋得慌。 正憋得难受呢,魏杰同 志把我叫去了,要我当“交 通”,下山和地方党组织取 得联系。 接受了这个任务,我可 是打心眼里高兴。当然,这 件工作跟过去当侦察员有些 不一样,任务是秘密地把“ 并村”以后的地下党组织联 络起来,沟通各村党支部和 中心县委游击队的联系,以 便进行有组织的斗争。去的 落脚站八角坳,是个离山较 近的大村子,有三四个村的 群众新近被迫移到那里去。 要接头的人名叫黄新,是个 二十五六岁的媳妇,1931 年入党的。1932年“扩红”的 时候,她带头把自由结婚的 丈夫送去参加了红军。以后 ,她丈夫跟着毛主席长征了 ,眼下家里就剩下她跟一个 才五岁的小妞儿。敌人实行 “并村”的时候,把她们那村 子一把火烧光了,她就随着 大伙儿来到了八角坳。听说 她在“并村”以后还积极地组 织党的活动,是个忠实、可 靠的同志,所以这次就去找 她接头,传达县委的指示, 慢慢展开活动。 这些,都是魏政委交代 的情况。其实我只知道八角 坳的大概地势,至于接头的 这位黄新同志,我并不认识 。魏政委怕我认错人,交代 任务时特别嘱咐:“她耳朵 边上有个黑痣!” 就这样,我收拾了一下 ,换了身便衣,就趁天黑下 山了。 八角坳离山有三十多里 路,再加上要拐弯抹角地走 小路,下半夜才赶到。这庄 子以前我来过,那时候在根 据地里像这样大的庄子,每 到夜间,田里的活儿干完了 ,老百姓开会啦,上夜校啦 ,锣鼓喧天,山歌不断,闹 得可热火了。可是,现在呢 ,鸦雀无声,连个火亮儿也 没有,黑沉沉的,活像个乱 葬岗子。只有个把白鬼子有 气没力地喊两声,大概他们 以为根据地的老百姓都被他 们的“并村”制服了吧。可是 我知道这看来阴森森的村庄 里还埋着星星点点的火种, 等这些火种越着越旺,连串 起来,就会烧起漫天大火的 。 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