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心立命(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随笔)

立心立命(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随笔)
作者: 王瑞来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原售价: 42.00
折扣价: 28.60
折扣购买: 立心立命(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随笔)
ISBN: 9787101139891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见迹与见心 前些年,葛剑雄先生曾依据其师之说,写过一篇为冯 道辩诬的文章,似乎相当有影响。对于剑雄先生之说,吾 深心许。*近读到宋人的一段有关论述,在这里摘出。余 虽不敏,亦聊为剑雄先生赞一辞。 宋人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二载: 世讥道依阿诡随,事四朝十一帝,不能死节。而余尝 采道所言与其所行,参相考质,则道未尝依阿诡随。其所 以免于乱世,盖天幸耳。石晋之末,与虏结衅,惧无敢奉 使者。少主批令宰相选人,道即批奏:“臣道自去。”举 朝失色,皆以谓堕于虎口,而道竟生还。又彭门卒以道为 卖己,欲兵之。湘阴公曰:“不干此老子事。”中亦获免 。初,郭威遣道迓湘阴,道语威曰:“不知此事由中否? 道平生不曾妄语,莫遣道为妄语人。”及周世宗欲收河东 ,自谓此行若太山压卵,道曰:“不知陛下作得山否?” 凡此,皆推诚任直,委命而行。即未尝有所顾避依阿也。 又虏主尝问道:“万姓纷纷,何人救得?”而道发一言以 对,不啻活生灵百万。盖俗人徒见道之迹,不知道之心。 道迹浊心清,岂世俗所知耶?余尝与富文忠公论道之为人 ,文忠曰:“此孟子所谓大人也。” 冯道身处五代乱世,事四朝十一帝,被后人指为文人 无节之尤。不过,正如克罗齐所言,“一切历史都是当代 史”。后人批评冯道,是以后人的价值观,站在自身所处 的时代,甚至是出于某种意图,进行的道德评价,并非来 自冯道所处的彼时彼地的观察。因此,这种评价是一种变 形的远视。 五代十国,在一定程度上说,是春秋战国时代的重演 。在这个乱世,正统业已消失。士之事君,亦如春秋战国 时期的士游走于列国。合则留,不合则去,“道不行,乘 桴浮于海”,并无道义承诺,亦乏道德臧否。所以,用大 一统时代的道德准则来绳墨冯道,实在有些与实际脱节, 对冯道不公。 宋人吴处厚没有讲什么大道理,只是举出一些具体的 事实,指出在当时士大夫生存环境极为困难的境地之下, 冯道也有原则,有坚持,并非如后人所指责的那样,一味 “依阿诡随”。 观察冯道的评价史,葛剑雄先生也指出了这样的事实 ,即宋初对冯道的评价还是较为宽容的,基本予以正面的 评价,到了欧阳修的《新五代史》,对冯道的评价才** 逆转,转向**否定。 欧阳修所处,有欧阳修的时代背景。 从太宗朝开始的大规模开科取士,再加上时光流逝, 到第三代真宗朝,士大夫政治开始形成。然而,在真宗朝 ,政治整备与制度建设是首要任务,还未遑精神建设。进 入仁宗朝,以范仲淹、欧阳修为主,大规模的精神建设拉 开帷幕。《宋史》卷四四六《忠义传序》指出. 士大夫忠义之气,至于五季,变化殆尽。宋之初兴, 范质、王溥犹有余憾,况其他哉!艺祖首褒韩通,次表卫 融,足示意向。厥后西北疆埸之臣,勇于死敌,往往无惧 。真、仁之世,田锡、王禹傅、范仲淹、欧阳修、唐介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