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玉明给孩子讲红楼梦 普通版(全6册)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红楼梦》怎么读骆玉明/文我们在这里解读《红楼梦》,这是一部伟大的小说。它不仅名列中国古典小说所谓“四大名著”之首,而且是公认的世界名著。它的外文译本已有几十种。《 红楼梦》问世到现在差不多有 250 年,一代又一代,无数读者被它感 动,为之痴迷,而且呢,为此发生各种各样的争执。比如说一个很有名的话题,就是人们总喜欢问:《红楼梦》里你喜欢谁?或者更具体的,薛宝钗和林黛玉,你喜欢谁?为此争吵起来,打起来都是常有的事儿。 《 红楼梦》说了什么呢?它的中心线索是一个爱情故事,但小说的内 容要丰富得多。我们做一个最简单的概括,大概可以这样说:作者以广阔的视野,描述了他所处的时代和社会。通过贾府这一贵族世家衰败的过程, 写出一群年轻人怎样和自己的命运作种种抗争,希望获得人的自由,获得人的尊严,希望争取到更美好的人生。西方一句谚语说:“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伟大的文学作品都有一种特点,就是它的内涵非常丰富,阐释的空间非常大。对于《红楼梦》的主旨,它的人物与思想,也是有各种不同的理解,很多事情,专家、学者们争执不休,简直没有尽头。这样就有一个问题:这样的一部书,少年人能读吗?读得明白吗?我由此想起自己最初读《红楼梦》的经历。那是小学五年级或者六年级,读的是一种分成四册的本子,拿上手就完全放不下来,连续不停地读了三天两夜。后来和朋友们闲谈时知道,像我这个年纪就迷上《红楼梦》的,并不罕见。那么,我们不可能完全读不懂吧?否则怎么可能如此入迷呢?但是要说能读得有多明白,也根本不可能。说实话,《红楼梦》有些情节隐含的意味,我是最近重读时才懂的,它仍然会不断给我带来震惊。 我们这样说吧:少年人读《红楼梦》是可能的,也是有益的,这可以让他们通过这部伟大的文学经典,比较早地了解复杂的人性,思考人和世界的关系。但是,这种阅读确实又有很大的难度。少年人,恐怕有不少面对《红楼梦》茫然无措,望洋兴叹。我希望自己能够给大家一些帮助。希望通过我的解读,使大家感受到,读《红楼梦》,实在是一个令人感动的、兴致盎然的过程。它让你长见识,也让你开心。我在为少年人解读《红楼梦》时,主要关注它的三个难点,尽力把这些难点说清楚。说《红楼梦》不容易读懂,首先一个问题,是它写的人物非常复杂。你不仅很难简单地分辨哪些是正面人物,哪些是反面人物,你也很难简单地说喜欢谁或者不喜欢谁。譬如王熙凤,她心狠手辣,在《红楼梦》里害死人命最多。可是这个人物形象仍然有迷人之处,完全不喜欢王熙凤的人,我到现在一个也没遇到过。 这是因为,《红楼梦》是用一种很深刻的眼光来看待人性。作者是洞察人心的,知道人性的善,也知道人性的恶,知道人性常常是由复杂因素交织而成的状态。因此,你读《红楼梦》的人物的时候,你会对人生得到一种新的认识,你会想人究竟是怎么回事儿。那么,需要做的事情是什么呢?我会用心解析这些人物性格的各个层面,说清楚其性格特点是怎样形成的,它和人物的生存处境、人物的命运是什么关系,以及这些不同的性格要素如何融合成一个鲜活的整体。也就是说我们需要找到深刻地理解人物的途径,精确地把握人物的方法。这就是我们这套书所要完成的第一个目标。 《红楼梦》比较难读的第二个原因,在于它的故事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状结构,各种线索交错起伏。有时候,你在前面不经意地读到了一句话,可能根本就没在意。但是,这一句话其实包含了丰富的信息,它对整个故事的发展,是一条重要的伏线。也许,你在读到十几回以后,才发现前面的那句话原来大有深意,但是也有可能,你就一直疏忽过去了。因此,你读过《红楼梦》,但很多地方是粗糙的,模糊的。 那么,我们要做什么呢?在这本书里,我在保持原著的基本脉络、故事进程的同时,把复杂交错的线索重新加以清理,必要时适当调整叙事的次序,使得故事线索更加明朗化,使那些体现故事进程和人物性格的主脉以一种凸显的鲜明的状态呈现在读者的面前。读《红楼梦》,第三个难点是什么呢?这部小说跟西方小说完全不一样,跟中国的其他几部名著也不一样,它在很多地方使用了诗的笔法。我们知道诗歌重视含蓄和暗示,它是一个等待作者介入,等待作者参与的文学空间。诗歌要是把什么东西都说明白了,这诗基本上就完蛋了。《红楼梦》是小说,却有诗的特点。它在很多地方轻轻地一笔带到以后,就不再说下去,或者,它的一段故事情节,它所描写的人物活动,真正的含意并不是文字表面上的东西。这就需要读者以自己的情感和生活经验去投入这样一个文学世界,去体会人物心理,理解作者的用心。你如果疏忽过去,就不能真正体会小说的美。那么,我们要做什么?我就试图和大家一起,仔细推究隐藏在文字背后的内容,理解那些诗意的、飞白的方式所要表达的东西。我们一起进入《红楼梦》世界的深处,在云烟飘绕之处与作者展开一番对话。除了上述三个难点,这本书还关注一个问题:曹雪芹的《红楼梦》原稿只留下前八十回,我们现在读到的一百二十回本,后四十回是由后人续写的。那么,后四十回跟前八十回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如果它所设计的结局不符合作者的本意,那么原著预设的人物命运、故事结局应该是什么样的?这一方面,我也会尽量寻找可靠的依据,描绘出大致的轮廓。这样,我们对曹雪芹想写的《红楼梦》,会获得比较完整的认识。我还想说明的是:虽然,这本书为了适应少年读者的需要,文字力求晓畅易懂,但我并没有把对《红楼梦》的解读浅显化;它有足够的深度,任何一位成年读者,都能够在这里找到新鲜的和令人兴奋的东西。好了,朋友们,我就说这些。我相信,你读了这本书,会对《红楼梦》产生很大的兴趣。一个中国人,有没有好好读过《红楼梦》,那是不一样的。 一套孩子喜欢读、能读懂、能读透、能读完的《红楼梦》精细解读原著故事:细讲前八十回原著,解读故事本意,解析隐藏情节。条分缕析揭开伏笔:梳理原著阅读线索,理清故事结构,揭开原著伏笔。客观立体分析人物:辨证分析红楼人物,讲解塑造手法,展现复杂人性。层层深入探寻本意:对比讲解高鹗续本,解析续本优劣,探寻作者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