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桥/北京地方志风物图志丛书](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31113/15/20231113154249631.jpg)
出版社: 北京
原售价: 29.00
折扣价: 20.30
折扣购买: 天桥/北京地方志风物图志丛书
ISBN: 7200060291
早在元代,天桥一带就已成为文人雅士、迁客骚人游玩赏观的地方。这 里是大都城南郊外,地僻人稀,但处处野水汪然碧绿,垂柳丝丝摇曳,宛如 江南水乡。夏秋之时,每有画舫游人或饮酒赋诗,或品茗赏荷,站立船头四 处观望,临风而立,其意气洋洋,足见各尽其乐。元人所写的《天桥词》中 ,描绘了当时的天桥景象。 可以肯定,天桥历元、明、清,直至民国年间,数百年来,经过无数次 修葺加固,已不会是当初的风貌。天桥一带各朝代也是有变化的。明代,南 城因地势洼下而多处积水成塘,水塘的水多了就顺明沟流入护城河。虎坊桥 南部清代叫下洼子的水塘就是这样一个水塘。水塘的水从先农坛北墙外明沟 向东流,在天坛北墙外汇入金鱼池,再由金鱼池向东流,在天坛东北角折向 南,注入南护城河,龙须沟就是这条排水沟。下洼子的西南方尚有大、小川 淀,所以说天桥地区当时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水乡泽国。 那么,天桥的具体位置在哪里呢? 我们知道,正阳门外是条通天大道,为通行方便,在大道与排水沟交叉 处修建了一座石桥。有皇上的时候,每年冬至、正月上辛日及孟夏,皇帝和 大臣们要到天坛祭天、祈谷、祈雨,大队人马从此经过,因是天子祭天必经 之桥,故名之日天桥。 天桥的准确位置,在今天的天坛路西口、天桥南大街北口、前门大街南 口、永安路东口的四条交通要道的汇合处。天桥南大街即天桥大街,因在当 年的石桥之南,所以叫天桥南大街。 据有关方面的资料记载,桥长约8米,宽约5米,石桥有三梁四栏,汉白 玉雕成,东西两侧各5根栏柱,柱顶雕成莲花骨朵儿形,桥孔券洞上中心部 位各雕有螭头(古代传说中没有角的龙)以镇水。桥面用石板铺就,石板纵横 相接处嵌有■形铁锭以连接石板,起加固作用。石桥两边各搭一木板平桥, 中间的石桥只有皇帝可以走,其他人走木桥。中间的石桥平时用木栏封挡着 ,不许闲杂人等靠近。 据崔金生《“天桥”的桥》文中说:“因为石桥位于前门与永定门之间 ,是明、清两朝的皇帝去天坛祭天途经的御道。御道上的这座桥,供皇上使 用,皇帝又称天子,因此人们称作天桥,也俗称龙鼻子,因称前门为龙头, 桥两边的河沟为龙须沟。 据老人讲,当年站在桥北往南看,看不见永定门,在桥南望北,看不见 前门,前门楼子九丈九,是当时最高的建筑,桥可以挡住人们的视线,可见 石桥的高大雄伟。 据记载,远在元朝后期,桥附近就出现了饮食业和经营旧货的市场,明 朝后期逐渐成为热闹的场所。清王朝和民国初年,每逢杀了犯人后,将人头 挂在桥头的杆子上示众。据老人讲,被杀的犯人中,如有阔人,镶有金牙, 晚间就有穷汉爬在杆上,用手伸进人口中,掰去金牙,以取黄金。” P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