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之美(精)
作者简介
让-弗朗索瓦·布翁克里斯蒂亚尼,勃艮第大学讲师、法国**科学研究院(CNRS)生物地球科学研究室冰川环境沉积学与气候变化研究专家。他从事的研究工作使他能够到世界各地考察。他参与过多部纪录片的拍摄,也长期应媒体之邀分享个人经验、撰写报道,主持一档广播节目,热爱摄影和科普。 特里克·德韦弗,法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教授,曾任法国**科学研究院(CNRS)研究员和法国地质学会**,指导编写了许多面向研究人员、学生以及大众的丛书,主要研究兴趣是生物圈与岩石圈之间的关系,已撰写12部著作。此外,他还是法国**地质遗产清单负责人、**地质科学联合会地质遗产工作组组长,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地质公园专家。
内容简介
第五次生物大灭*(6600万年前) 在白垩纪末期,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因而,生 物世界在地质**也出现了断篇。大型的爬行动物遭 遇灭*,其中包括某些恐龙。毋庸置疑,白垩纪-第 三纪生物大灭*是大众*为熟知的事件,它通常和陨 石**地球、可怕的恐龙灭*联系在一起。光这两点 就足以满足人们的想象。这也许并不是偶然,光是解 释恐龙的灭*,目前就已提出120多种假设。其中很 大一部分纯粹是虚构想象出来的。比如,有人认为恐 龙体型变得太大,产卵时把恐龙蛋给碎了。有的则持 **相反的看法,随着恐龙体型变大,恐龙蛋的蛋壳 也随之变厚,以至于小恐龙无法破壳而出。还有人说 ,带花植物强势扩张,有的花中含有生物碱,这对精 神会产生影响。 然而,说到这次大灭*,也称作KT灭*事件,虽 然它是*有名的,但并不是生物灭*量*大的一次。 单从海洋或陆地生物的科的灭*比例来看,这一次是 五次大灭*中灭*比例*低的一次。在海洋中,76% 的物种(15%的科)遭遇灭*,在恐龙生活的陆地上 ,仅有6%的科消失:并没有出现物种总体大规模的减 少,*多只能算是某种程度上的发展停滞。无论如何 ,6600万年前的一场重大事件还是重创了生物的多样 性。 生命的这场浩劫导致了地质**的断篇:中生代 到第三纪的过渡期。菊石、海洋或陆地大型爬行动物 ,还有其他的动物群都灭*了。普遍认同上述动物的 灭*为其他的小型哺乳动物腾出了空间,使它们得以 繁殖、*加多样、体型增大。这中间有许多动物开始 直立起来,再后来(在地质**来说是*近了),一 小部分动物开始使用工具、绘画、著书……这是爬行 动物与菊石的世界,从这个世界过渡到现代的世界, 也就是哺乳动物、鱼类的世界,或者以一种人类中心 论的观点来说,是人类的世界,在地质**看来,这 个过渡既突然又迅速,甚至可以称作灾难性的变化。 印度的漂移(6500万年前) 在1亿多年的时间里,印度大陆渐渐与非洲海岸 分离。随后,它改变方向,突然加速,直到与亚洲相 撞。 三叠纪(2.52-2.01亿年前)时,泛古陆分裂成 两部分。北边的这一块是劳亚古大陆,从圣劳伦斯河 到亚洲;南边的这一块是冈瓦纳大陆(得名于印度北 部的冈瓦纳)。冈瓦纳大陆包括今南美、非洲、印度 、南极洲、澳大利亚。1.8亿年前,南非、南极洲与 印度之间有一处大规模巨大火山爆发。这标志着大陆 的再一次分离,印度和南非中间隔了一个断陷谷。 1.6亿年前,在侏罗纪中期,印度与南非被海峡隔离 。印度继续平静地朝东南方移动。1亿年前,在白垩 纪中期,变为朝北移动。约6500万年前,在穿越特提 斯洋的过程中,印度大陆途径这一火山上方的热点。 从此,移动的速度变得*快。以每年7-20厘米的速度 朝着北方,朝着亚洲移动,这时的速度是平均移动值 的3-10倍!就像一辆失控的车,在约1000万年后和亚 洲大陆相撞。随后,速度骤降至5毫米/年。 在这次巨大的撞击中,喜马拉雅山诞生了。印度 北部几乎化为乌有:近1000公里长度的地域“消失” 。在地球深处,如此巨大的压力产生了一些特殊的矿 物,例如缅甸的翡翠。遭遇碰撞之后,亚洲大陆往东 弹出一些零碎的部分,形成了后来的东南亚、印尼群 岛、北部的*本群岛。这些地形与地理上的变化也深 深地影响了气候与侵蚀过程,形成了印度东部的恒河 三角洲和西部的印度河三角洲。即使到了**,这样 的活动仍在持续进行。 P196-198 一部看得见的地球简史! 200个改写地球命运的时刻,呈现46亿年漫长的地球史! 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法国地质学会、法国国家地质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权威撰写? 法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美国国家地理学会、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提供素材 200余幅史前遗迹、生物、地貌高清还原图 世界the first丰富、the first罕见动植物和矿物标本 在这个地球环境屡遭破坏,PM2.5爆棚的时代,这是一本让我们回味地球之美,期待美好未来的读物。 地球历史的200个重要时间段一目了然,每个时间段都对应着清晰的标题与副标题,书中文字简练,内容有据可查,图片精美,让人身临其境。“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