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老杆子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水西门是进出南京城的重要码头,凡是从水路进 入南京城的人都从这里上岸。 老杆子的父亲张三是水西门码头的安青帮大爷。 老杆子排行老三,上头有大哥大姐,他家老子和街坊 邻居喊他小四、四哥、老四。这是怎么一回事?原来 ,他出生那年,他老爹正好四十岁,所以给儿子起名 叫四十。有点儿怪,是吧?当时就那样,特别是农村 ,生了孩子见什么叫什么。 张四十从小胆大妄为,个性张扬。打架斗狠,爬 树上墙,绝对是头子。 张四十少年时代正是上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 水西门外大王庙是他经常玩耍的好地方,那时庙里还 有香火,据说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吴国大王夫差的。 一次,张四十在蒲团下面捡到用橡皮筋勒住的一卷票 子,有三块的,图案是山,还有二毛的火车、二分的 飞机和一分的汽车,数数正好二十块,地主家也不可 能有那么多。所以他财迷心窍,每次到庙里玩,角角 落落(南京话念成“锅锅拉拉”)都给他翻焦了。有一 次正在翻着,跳出了一只白尾巴的黄鼠狼,冲着他直 作揖,他捡起一块半截砖就砸过去,黄鼠狼一阵烟就 无影无踪了。黄鼠狼在民间被称为黄大仙,老百姓很 敬畏的,他连黄大仙都敢惹,你说他的胆子大不大? 当年秦淮河比现在宽得多,帆影穿梭,百舸争流 ,轴轳相衔,小火轮“突突突”甩起来开,后面是一 大串的木船甩拖,小四十便钻入水中,爬上木船,将 船上成篓子的瓜果推下水面,在河里漂,小伙伴在水 里扑通,搂上河岸,狼吞虎咽,大口地吃,吃不完就 摔。四十与众不同,他蹲在桥上,把吃不完的瓜果卖 给路过的行人。不但如此,他还偷菜,偷人家在河边 网的鱼,湖里的莲藕、莲蓬,逮到什么就拿到街上去 卖,还有从长江口游来的鸭子,也是他赚钱的“法宝 ”。 南京城算吃鸭子的大户,但南京人不养鸭。明太 祖朱元璋喜欢吃鸭子,在南京登基后,水西门就成为 鸭子的集散地。 那时的鸭子不是车子运,都靠赶,因此就有“赶 鸭子上架”这一说。 小鸭子大约两三个月时就从苏北的高邮、宝应、 兴化,皖北的和县、含山还有皖南的芜湖、宣城一带 ,一路赶到南京。当地的养鸭人手里握着长长的竹竿 ,赶着一群群毛茸茸的小鸭下河,沿水路出发,由两 三个船工,各撑“江溜子”跟在鸭群后面,一眼望去 ,黑压压蔽江蔽河,像一块一块黄地毯,又像天上的 流云一般,顺流而下,好不壮观。长途跋涉的鸭子大 军,一路上吃活虫、吃泥鳅、吃鱼虾,又走又游,等 到南京已是几百里下去,都长成了斤把重的成鸭,个 个精瘦,也精杠杠的,哪里还有脂肪?南京的板鸭都 是瘦型鸭,那是经过“长征”考验的。 群鸭到了水西门,由众多的鸭行收购,再卖给城 里上千家的鸭子店,就成了桂花鸭、盐水鸭、板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