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井冈山

图说井冈山
作者: 饶道良
出版社: 陕西人美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5.96
折扣购买: 图说井冈山
ISBN: 9787536835528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毛泽东“上山”思想产 生的前因后果 毛泽东的“上山”思想 由来已久,这要从他对农 民运动的关注说起。 毛泽东最早注意农民 运动是在1923年4月。当 时,毛泽东任执行委员会 书记的中共湘区区委派遣 共产党员刘东轩、谢怀德 回到其家乡衡山岳北开展 农民运动,并于同年9月 建立了湖南第一个农民运 动组织——岳北农工会。 1925年5月,毛泽东在韶 山亲自从事农民运动工作 ,时间长达半年之久。同 年12月,他发表了《中国 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的文 章,研究了无产阶级的同 盟军、革命对象等重要问 题。 1926年,大革命在中 国南方蓬勃兴起,各地的 农民运动更是如火如荼地 开展起来。但是共产党内 部的一些同志为了迁就国 民党,宁愿抛弃农民这个 最主要的同盟军,对农民 运动百般指责。为了求得 真相,1927年1月4日至2 月5日,毛泽东考察了湖 南湘潭、湘乡、衡山、醴 陵、长沙五个县的农民运 动。在衡山搞农村调查时 ,针对当时中央有人反对 农民运动、反对搞武装斗 争的言论,毛泽东提出了 他的见解。1927年2月毛 泽东来到衡阳北区作农民 运动调查,他向在座的同 志说,他打算带一些农民 、工人到江西的安源山去 打游击。 后来,毛泽东在武昌 都府堤41号,一栋青砖灰 瓦的两层楼民居内写成了 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 察报告》一文,提出了解 决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 题——农民问题的理论和 政策,为中国农民运动指 明了方向。 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 委员的瞿秋白对毛泽东的 这个报告大加推崇,为它 写了热情洋溢的序言。他 在序言中说:“中国革命 家都要代表三万万九千万 农民说话做事,到战线去 奋斗,毛泽东不过开始罢 了。中国的革命者个个都 应当读一读毛泽东这本书 。” 这是毛泽东第一次如 此慎重和认真地对待农民 问题,他的想法和做法引 起了中共高层的重视,为 他后来萌生的“上山”思想 奠定了基础。 “马日事变”以后,由 于湖南的反动势力过于强 大,湖南的共产党员不得 不“背井离乡”,到了当时 革命的中心——武汉。他 们会聚在武昌都府堤的毛 泽东住所,向毛泽东要主 意。毛泽东当即建议大家 回到原来各自的岗位上, “在山的上山,靠湖的下 湖,拿起枪杆子保卫革命 ”。这是毛泽东第一次明 确提出“上山”思想。 1927年7月4日,毛泽 东参加了中共中央政治局 常委扩大会议,在会上提 出:农民武装可以上山或 投到与党有联系的军队中 去,强调“上山可造成军 事势力的基础”。 7月20日,毛泽东主持 的中央农民部发出《目前 农民运动总策略》文件, 指出农民武装以合法名义 存在或秘密训练,“两种 形式都不可能时则可以上 山”。 8月7日,曾经对国民 党抱有种种期望的中国共 产党人终于彻底清醒过来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汉口 的一幢屋子里召开了紧急 会议。这次会议成为中共 早期历史的一次转机。 会议由瞿秋白主持, 邓中夏、任弼时、苏兆征 、李维汉、张太雷、陈乔 年、罗亦农、顾顺章、蔡 和森、毛泽东等21人出席 了会议。当时毛泽东的身 份是中央候补委员,虽然 他的职务不是很高,但他 是当时的著名人物。对大 革命失败负有主要责任的 陈独秀没有出席这次会议 ,人们在会上可以看到他 的儿子陈乔年——一位著 名的职业革命家的身影。 除了主要声讨陈独秀 的右倾投降错误外,会议 还通过了许多决议案,确 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 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毛泽东在会上发了言,推 出了马克思主义暴力学说 在中国的新注释:“须知 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会议选出了新的临时 中央政治局,瞿秋白、苏 兆征、李维汉当选为常委 ,毛泽东由中央候补委员 上升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 员。瞿秋白显然对毛泽东 大为欣赏,他想请毛泽东 去上海协助他工作,因为 共产党的中央机关即将迁 往上海。毛泽东谢绝了瞿 秋白的好意,他知道他的 立足点不在上海的洋楼上 ,他想去找他的农民朋友 。 P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