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静修禅打通经脉(健身增寿延年)

入静修禅打通经脉(健身增寿延年)
作者: 杨力
出版社: 气象
原售价: 33.90
折扣价: 23.70
折扣购买: 入静修禅打通经脉(健身增寿延年)
ISBN: 9787502950989

作者简介

  杨力,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中医学家,北京周易研究会会长、著名易经学家。从事中医研究45年,行医长达40年之久,在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生院主讲《黄帝内经》、《易经》30年。美国国际医药大学博士生特聘博士生导师。从20世纪80年代起至今,其作品累及字数已达2500万,其中中医养生书籍已出版近50种,如《阴阳平衡、健康一生》、《杨力养生23讲》、《易经养生法》、《黄帝内经十二经脉时间养生法》等。杨力教授的公益讲座全国巡讲已达千场,影响很大,深受老百姓喜爱,并多次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以及北京卫视、山东卫视、福建卫视、湖南卫视等进行养生宣教。对中医学做出了杰出贡献。

内容简介

“四禅四定”,指初禅、二禅、三禅、四禅与空处定、识处定、无所有 处定、非想非非 想处定,共有八种定,又称“八定”。四禅八定是佛学所说“世间禅”依次 升进的八 个层次。 (1)初禅 修定者达初禅未到地定,恒常修习,功夫纯熟,于不觉有身体存在的空 寂心中, 渐渐还觉有身,轻如云影,发动、痒、凉、热等八触或十六触,心眼内见身 中诸物,这 是入初禅时身体自我感觉的主要反应。入此禅有寻、伺、喜、乐、定五种功 德。寻,即 寻思;伺,为较寻思更为深细的思察,介于意识与潜意识的边缘;喜,指身 发八触而 受快乐,其乐超过欲界众生由种种物质刺激感觉所生的快乐,修定者初尝此 乐,得 未曾有,心中庆慰欢喜,有如大热天入清凉池;定,又译一心,指心念寂定 不动。在 生理方面,入初禅者饮食、睡眠皆可有可无。在心理方面,能自然恬淡无欲 ,不起贪 欲、嗔恨、忧戚等不良情绪。初禅以上,也都具有这些功德。入初禅者心虽 寂定,但 还有对诸触的感受领纳和寻伺思察,心不完全寂静,故名“有觉有观三昧” 。 (2)二禅 初禅功夫升进,经过初、二禅中间的未到地定。进入二禅时,主要有内 净、喜、 乐、定四种功德。内净,指内心已离初禅尚未离的觉观寻伺之垢,心更为明 净;喜, 不同于初禅依身触生喜,二禅是从心的内净自然生喜乐,这种较初禅之喜更 为深刻 的喜乐,是二禅的主要特征,所以二禅又名“喜俱禅”;乐,指于喜中受恬 泼怡悦之乐, 有如从暗室中出,见日月光明,其心豁然明亮,身心自然轻快无比。进入二 禅以上, 心离觉观思察,称为“无觉无观三昧”。 (3)三禅 二禅功夫升进,经二、三禅之间的未到地定。进入三禅时,有舍、念、 慧、乐、定五 种功德。舍,指舍离二禅中心受喜的纷扰;念,指自然能以正念觉照,守护 所得定; 慧,指能以合宜的方法调心,离贪着于禅定之乐等过失;乐,指“绵绵之乐 ,从内心而 发,心乐美妙,不可为喻”(<释禅渡罗蜜次第法门>卷五),据称是世间乐中 之最, 这种乐是三禅的主要特点,故三禅亦名“乐俱禅”。 (4)四禅 三禅功夫升进,经三、四禅之间的未到地定。进入四禅时,有舍、念清 净、不苦不 乐、定四种功德。舍,指舍离三禅中深心之乐的扰动,这种舍是四禅的主要 特征,故 四禅亦名“舍俱禅”;念清净,指心离诸念,而明照无垢:不苦不乐,指超 越苦与乐两 种不寂静境界定,比前三禅的定心更为寂静,即使对境遇缘,待人处事,定 心不乱。 因心极寂静,呼吸出入亦随之而断。佛学说入四禅者,心如明镜止水,在此 寂定心 中,修学五神通等“世间法”及佛教的出世间法,皆易于成就。称四禅为“ 世间真实 禅定”、“不动定”,把它做为修习佛教出世间法的基础,名“根本四禅” 。 (5)空处定 于四禅寂定心中,一心观想广大虚空,便能入空处定。入此定时,心念 明净,远 离苦乐等觉受,唯见虚空无边,不见有自身及世界,由此脱离了“色界”身 体与物质 的束缚,精神有如“笼破鸟飞”。 (6)识处定 于空处定中,灭除虚空无边的观念,内观自心,便能入识处定,入此定 时,不见 一切,唯见现在心识念念不住,过去心识已灭,未来心识将起,心识在时间 上无限, 在空间上广大无限,内心明利、清静。 (7)无所有处定 又译“不用处定”。于识处定中继观心识亦无所有,入无所有处定时, 一心内净, 空无所依,悄然寂绝,诸想不起,身中诸脉及心脏跳动亦皆停息。 (8)非想非非想处定 于无所有处定中,进观“无所有”的观念亦空,便能升入非想非非想处 定,于此 定中,已离“无所有”的念想,故名“非想”,但尚有“非有非无”、“离 有离无”的细微 观念存在,并未离绝一切观念,故名“非非想”。 P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