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成语识天下--走进中国传统文化(时机篇1)

读成语识天下--走进中国传统文化(时机篇1)
作者: 编者:王俊
出版社: 开明
原售价: 29.00
折扣价: 17.11
折扣购买: 读成语识天下--走进中国传统文化(时机篇1)
ISBN: 9787513119559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趁火打劫”这个成语引自《三十六计》,语源 于南北朝刘宋檀道济,成书于明清时期。 春秋时期,吴国与越国争霸,战事非常频繁。历 经长期争战,越国最后被吴国打败,不得不俯首称臣 。越王勾践被扣押在吴国,丧失行动自由。勾践立下 誓愿复国,历经十年,卧薪尝胆,表面上对吴王夫差 百依百顺,最终骗得夫差的信任,得以回到越国。返 回越国之后,勾践仍旧表面上假装臣服吴国,每年进 献财宝,借以麻痹夫差。而在国内采取了许许多多富 国强兵的有效措施,以积蓄复国力量。几年后,越国 实力大幅提升,人丁兴旺,物资富足,人心稳定。 吴王夫差却被勾践的假象迷惑,被以前的胜利冲 昏了头脑,丝毫没把越国放在眼里。他凶残骄纵,拒 绝纳谏,杀害了一代名将忠臣伍子胥,起用奸臣,堵 塞言路自由。生活奢侈淫靡,大兴土木,弄得天怒人 怨。公元前473年,吴国更是颗粒无收,民怨沸腾。 越王勾践趁着吴王夫差北上与中原诸侯黄池会盟的绝 佳时机,大举进犯吴国,吴国由于国库空虚,没有丝 毫还击之力,很快便被越国击破灭亡。勾践最终的胜 利,正是乘敌之危,就势取胜的典型事例。 《三十六计》第五计为“趁火打劫”,书中有载 :“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趁火打劫 ”这个成语便引于此。 趁:利用,乘机。劫:抢劫。“趁火打劫”即指 趁人家失火的时候去抢人家的东西。比喻趁别人处在 危难时刻从中捞一把或趁机害人。 “趁火打劫”的近义词有“浑水摸鱼”“顺手牵 羊”等。 “浑水摸鱼”的意思是乘混乱的时候从中捞取利 益。“顺手牵羊”的意思是顺手把人家的羊牵走,比 喻趁势将敌手捉住或乘机利用别人,现比喻乘机拿走 别人的东西。“趁火打劫”“浑水摸鱼”“顺手牵羊 ”三个词都含有“趁混乱时机捞一把”的意义。但“ 趁火打劫”语义重,含有乘人之危的意思;“浑水摸 鱼”有时指故意制造混乱;“顺手牵羊”专指趁机捞 取其他好处,语义较轻。 “趁火打劫”的反义词有“雪中送炭”等。 “雪中送炭”的意思是在下雪天给人送炭取暖, 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以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 明代吴承恩《西游记》:“正是财动人心,他也 不救火,他也不水,拿着那袈裟,趁火打劫,拽回云 步,经转山洞而去。”清代徐珂《清稗类钞之盗贼类 之趁火打劫》:“有所谓趁火打劫者,临时之盗也。 遇有人家失火,即约一二伴侣,飞奔入内,见物即取 ,或持之,或负之,或扛之。主人加以诃斥,则日: 将为汝寄顿于吾家也。盖仓卒起意,利人之危而乘之 也。”清代颐琐《黄绣球》:“这一天见来的很是不 少,黄通理更代为踌躇,怕的是越来越多,容不下去 ,而且难免有趁火打劫,顺手牵羊的事。” “趁火打劫”这个成语含贬义。多用于趁别人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