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中轴线(中心区变形记)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在2011年的深港城市建 筑双城双年展(简称“深双” )上,出现了一个“6小于 60”的主题展区。“6小于60” 的意思是,全世界范围内6 座建成年龄小于60岁的城 市,它们分别是昌迪加尔 (印度,1953)、拉斯维 加斯(美国,1959)、巴 西利亚(巴西,1960)、哈 博罗内(博茨瓦纳,1964 )、阿尔梅勒(荷兰, 1976)、深圳(中国, 1979)—这6座城市都诞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可以说代表了战后人类文 明对居住环境乃至社会文 化的全新探索理念。 在这6个“新生儿城市”( 对比漫长的城市史,未满 60岁实在算是“婴儿”)当中 ,深圳是最为晚近的一次 实践。仅仅经过40年,我 们已经能够把深圳当成一 个发育成熟的城市躯体来 对待—人类居住所应有的功 能,早已遍布这座城市的 各个角落;随之而来的, 大家对这座城市提出的批 评以及期待,也正源于把 它看成一个尚算成功的实 践标本,而不再把它仅仅 看成是一个“概念”了。 但这一切是在历史动态 中逐步生成的。从经济特 区最早的定位可见,当时 国家的计划是在广东、福 建等沿海地区建立一批利 用境外资金、信息、技术 和先进管理经验的“窗口”— —这类目标带有浓厚的功能 主义色彩。也许回到1980 年代的历史现场,每一个 置身于深圳特区的当事人 ,都只觉得自己正处身于 一个新型的工厂或者某个“ 特殊经济体”当中,到这里 淘金、致富才是最突出的 目的,也是和这片土地唯 一的关系;大概只有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