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之源(江南文化在上海)/上海滩丛书/上海地情普及系列

海派之源(江南文化在上海)/上海滩丛书/上海地情普及系列
作者: 编者:上海通志馆//上海滩杂志编辑部
出版社: 上海大学
原售价: 42.00
折扣价: 27.30
折扣购买: 海派之源(江南文化在上海)/上海滩丛书/上海地情普及系列
ISBN: 9787567136403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六千年前的上海人 翟杨 有人说,一百多年前的上海还只是一个小渔村;还有 人说,上海虽然是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但它没有悠 久的历史文化,因此在开埠之前,上海的地位无足轻重。 果真如此吗?20世纪20年代,近代考古学传入我国。 1935年秋天,由于海水侵蚀,杭州湾北岸金山卫戚家墩( 现金山石化总厂区域)的海滩上露出了一些春秋战国时期 的几何印纹陶片。得知消息后,考古工作者金祖同、卫聚 贤赶到现场,采集了一些古代陶器的残片。同年末,金祖 同发表了上海**本考古学著作——《金山访古记》。 解放后,老一辈考古工作者深入乡镇,边办展览边宣 传普及文物知识,进行文物普查。坚实而细致的工作终于 迎来上海考古的春天,考古工作者陆续发现了崧泽、福泉 山、马桥等一批重要古文化遗址,遗址数量从解放前的1处 增加至27处。我们从中知道了六千年前的马家浜文化时期 上海便有人类居住,接下来是距今五千年的崧泽文化、四 千年前的良渚文化以及三千五百年前的马桥文化等。一个 个重要的考古发现,无可辩驳地证明了上海人类历史连绵 不*、古代文化悠久灿烂。考古学家用手铲拂去历史的尘 封,再现了一部真实的上海文明史。 ——编者 早在六千年前,上海就有了人类。当时的先民们创造 的文化被称为马家浜文化(以浙江嘉兴马家浜村命名)。 目前在上海境内青浦的崧泽、福泉山和金山的查山三处遗 址,发现了马家浜文化时期上海人的生活情况,从中还可 以看到先民们已经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井 1987年和19**年,崧泽遗址发现了两口古老的马家浜 文化水井,直到**仍是*早的、当之无愧的“*** 井”。其*大的特点为直筒形,口小井深,口径约67—75 厘米,深达226厘米,这种结构使井水不容易*到污染,光 滑的井壁也可纯净水质。而年代相当的浙江河姆渡水井为 锅形浅坑,看起来*像一个大水塘,很难确保井水不*外 部环境以及动物的污染。上海先民的这种几近**的凿井 技术,在当时确实已很了不起,即使六千年后的**,上 海农村的水井结构也大致如此。 先民们已吃上了稻谷 1961年考古工作者在崧泽遗址发掘中,采集到马家浜 文化稻茎和稻谷颗粒。经农业专家鉴定,分别属于粳、籼 两个不同的亚种。这是中国年代*悠久的稻谷标本之一, 为农业起源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尽管同时发现其中有 大量的食用后丢弃的麇鹿、梅花鹿、獐、鱼骨头,而且数 量远远超过其后的崧泽文化、良渚文化,说明当时农业水 平还比较低下,稻谷还不能满足人类生活的需要,还要靠 狩猎和捕鱼来充饥,但是六千年前的上海先民毕竟已经开 始吃大米,过起了定居生活,却是不争的事实。 发明双面管钻技术 这是一种用空心管在石器、玉器两面对钻而形成圆孔 的技术。这在四千年前的良渚文化中已经得到普遍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