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偷走了美国梦(从中产到新穷人)

谁偷走了美国梦(从中产到新穷人)
作者: (美)赫德里克·史密斯|译者:文泽尔
出版社: 新星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6.40
折扣购买: 谁偷走了美国梦(从中产到新穷人)
ISBN: 9787513330367

作者简介

文泽尔,私人图书馆馆长,德、英文译者,小说创作者,《南方都市报》《城市画报》《凤凰周刊》《上海壹周》《新视线》等长期专栏作家;已出版《荒原猎人》,译作有《抵押出去的心》《在不懂爱情的年代,遇见爱情》、《28天》等。

内容简介

鲍威尔提供了蓝图,制定了一份长期的行动计划 ,由美国商会领衔,利用企业资金的巨大优势和有组 织的商界力量去对抗那些反对者们。“优势在于组织 ,”他如此主张道,“在于周密的长期规划与实施, 在于无限期地保持行动上的一致性。只有通过共同努 力,才能获得大规模融资,只有通过联合行动和国家 组织,才能获得政治权力。” 在赢得权力之后,商界应该毫不犹豫地摘下手套 来。“在任何政治舞台上都要大力推进向前,不要有 哪怕丝毫犹豫……”鲍威尔强调,“与此同时,在惩 罚那些政治对手时,也不应该心慈手软。” 难题:尼克松的行动议程 鲍威尔1971年发布备忘录的时机,恰恰选在共和 党执政期间,这看来或许令人感到有些费解。理查德 ·尼克松是一位拥有强烈自我风格的保守派。1968年 ,在商界支持下,尼克松赢得了入主白宫的机会。他 是美国工业界众多巨头们的狂热崇拜者,认为自己是 “极为亲商”的。1971年4月,尼克松在与汽车行业 的领袖们举行私人会谈时,便以刘易斯·鲍威尔听过 之后或许会衷心鼓掌喝彩的一番话语,苛刻责备了消 费者权益代言人和一众环保人士。尼克松嘲笑他们是 “一群并不真对消费安全和清洁空气有哪怕一丁点儿 兴趣的人。他们真正感兴趣的是破坏整个制度。他们 是制度的敌人。”尼克松所说的“制度”,指的是自 由企业制度——这也正是鲍威尔想方设法要去捍卫的 制度。 然而,尼克松在政治上是个实用主义者,这本身 也反映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政治面貌。他在与商界 领袖们的私下会谈中所传递的内容,跟他在公共场合 的立场,以及立法上的态度并不一致。在政策制定上 ,尼克松采取了迂回策略:一方面,他制定了支持商 业的一系列措施,并且维持了自由派民主党人企图推 翻的法案;另一方面,他响应了声势浩大的消费者权 益保障和环境保护运动带来的草根阶层压力,发起了 自己的一系列监管措施。如此这般,尽管尼克松在个 人立场上蔑视左派,迎合商界领袖,却在行动议程— —他真正去做的事情上——深深地伤害了他们。 两党共识:上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中期的特 征 在如今凛冽的党派政治局势下,人们常常会忘记 ,上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中期的一个典型特征, 恰恰就是两党共识。共和党人曾经和民主党人一样, 都赞同加强对工商业的监管,以此来保护消费者和工 人们免受美国资本主义的僭越。通常而言,原动力是 来自国会的,因为国会需要响应正在萌芽的消费者权 益保障运动所提出的要求。 尼克松政府被大众潮流所扫荡。甚至比民主党人 林登·约翰逊更进一步,尼克松主导了联邦政府监管 权力的大规模扩张,创建了数个崭新的监管机构和相 关委员会。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环保署(EPA),及 其配套的有关清洁空气、清洁水源、安全饮用水和涉 及农药与其他有毒物质管控的法规。除了环保署外, 尼克松还创建了其他一些机构,例如职业安全与健康 管理局(OSHA),负责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消费品 安全委员会¨;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以及矿业 法规执行和安全管理局。除此之外,尼克松还扩大了 联邦贸易委员会的权力,并发起了一项保护劳工阶层 养老金的重要倡议。1974年,尼克松辞职后,《雇员 退休收入保障法案》最终由杰拉德·福特正式颁布。 P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