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人的日常生活

唐朝人的日常生活
作者: 于赓哲
出版社: 上海文化
原售价: 49.80
折扣价: 29.40
折扣购买: 唐朝人的日常生活
ISBN: 9787553524337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古都洛阳 在唐代,最重要的城市 除了长安就是洛阳。洛阳历 史之悠久,要从西周初期开 始算起。武王伐纣后,曾计 划在伊、洛二水一带夏人故 居地建造新的都邑,但未及 实现,武王病逝。周公时期 ,管、蔡、武庚叛乱被平定 后,周建立雒邑,周公镇守 ,将殷的遗民迁至此地严加 看管,而且雒邑地理位置适 中,四方贡赋道里均等,故 成为当时最重要的城市之一 。 洛阳和长安一样,也是 闻名遐迩的古都,交通四通 八达,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在唐人心目中,洛阳俨然 就是天邑,储光羲《送恂上 人还吴》道:“洛城本天邑 ,洛水即天池。” 从类型上,长安是乱世 的首都,洛阳是治世的首都 ,也是改革之都。孝文帝汉 化改革要迁都洛阳,隋炀帝 削弱关陇集团要营建洛阳并 常驻于此,武则天革天命要 迁都洛阳,洛阳成了中古的 革新之地。这是洛阳特殊的 地理位置决定的。 洛阳地势平坦,无险可 守,因此不适宜建国称霸。 但是,洛阳作为重要的交通 枢纽(尤其与南方的交通) ,又吸引了强有力的王朝在 它的四周建立政权,当这些 王朝意欲改革的时候,就借 用洛阳,拉开与旧势力的地 理距离。 一般来说,旧势力的地 盘都在政权的起源或发迹之 地。在迁都洛阳一事上,很 大一部分人会因为眷恋故土 ,而不愿意随行。即使选择 随迁,这些旧势力的人脉关 系网也会支离破碎,形成不 了大的反抗势力。在这当中 ,从统治者的改革决策下达 ,到行政流程走完,需要漫 长的过程。等到旧势力重新 在新都集结整合,形成新的 保守集团,则改革木已成舟 。地理距离可以帮助当政者 利用时间差完成改革,这是 通信便捷的今人需要换个思 维来理解的事情。 隋唐洛阳号称东都,始 建者是隋炀帝。他建立这样 一座新城,也是为了改革。 隋炀帝看到了关陇集团的局 限性,想扩大统治基础,吸 纳各方人才,势必要对关陇 集团进行削弱。所以他一即 位就连续有几个大动作:一 是实行爵位和勋官改革,从 政治地位上削弱关陇集团; 二是兴建洛阳城,作为事实 上的首都,试图从地理上拉 开自己与关陇集团大本营长 安的距离。所以他刚刚即位 ,还没改元的时候就下诏, 要求兴建新的洛阳城。《隋 书》卷三《炀帝纪上》仁寿 四年(604年)诏:“然洛邑 自古之都,王畿之内,天地 之所合,阴阳之所和。控以 三河,固以四塞,水陆通, 贡赋等。我有隋之始,便欲 创兹怀、洛,日复一日,越 暨于今。念兹在兹,兴言感 哽!”在这里,隋炀帝道出 了洛阳的优点,就是交通四 通八达,自古以来为历代王 朝所青睐。而且,在诏书中 ,他声称在自己父亲那一辈 就已经有迁都的念头了。其 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他 没有谈到,那就是迁都洛阳 ,可以更方便获得南方和河 北的粮食供应,他兴建大运 河的目的就在于此。 魏晋南北朝以来经济重 心向南方逐步转移,但政治 重心必须保持在北方,而关 中等地因为人口繁衍和非农 人口比重增加等因素,已不 堪重负,大运河就成了当时 连接经济重心和政治重心的 纽带。尤其是安史之乱之后 ,唐王朝财富来源是东南地 区,大运河保障唐王朝延续 了一百余年。到了南宋,中 国经济重心彻底南移。元代 虽然政治中心转移到大都, 但是运河的战略意义依旧被 重视,所以才有了京杭大运 河,运河路线可以变,但战 略意义是一样的。 隋炀帝的洛阳城不是在 原来汉魏洛阳城基础上改造 的,而是在汉魏洛阳城以西 ,伊阙之北建立了一座全新 的城市,依旧叫作洛阳。设 计者不是别人,正是隋文帝 时期设计了长安城的著名建 筑大师宇文恺。P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