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格致到科学:中国近代科学和科学体制化

从格致到科学:中国近代科学和科学体制化
作者: 张剑
出版社: 中国工人
原售价: 66.00
折扣价: 39.60
折扣购买: 从格致到科学:中国近代科学和科学体制化
ISBN: 9787500877813

作者简介

张剑 1969年生,四川宣汉人,史学博士,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致力于中国近代科学技术与社会变迁研究,著有《科学社团在近代中国的命运——以中国科学社为中心》《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与同时代的中国》《赛先生在中国:中国科学社研究》《一个共产党人的数学人生:谷超豪传》(合著)等,发表论文近百篇,担任《中国技术史杂志》编委、中国科技史学会理事等。

内容简介

第一章 传统科学的式 微与西方科学的输入 1852年6月,在传统数 学研究领域已卓然成家的 李善兰(1811—1882)从 家乡浙江海宁来到开埠不 到10年的上海。据英国人 傅兰雅(John Fryer, 1839一1928)追忆: 李君……幼有算学才能 ,于一千八百四十五年初 印其新著算学;一日,到 上海墨海书馆礼拜堂,将 其书予麦[都思]先生展阅 ,问泰西有此学否,其时 有住于墨海书馆之西士伟 烈亚力见之甚悦。因请之 译西国深奥算学并天文等 书。又与艾约瑟译《重学 》,与韦廉臣译《植物学 》,以至格致等学无不通 晓。又与伟烈亚力译《奈 端数理》数十页,后在翻 译馆内与傅兰雅译成第一 卷。 作为中国传统数学最 后一位大师,李善兰到上 海与西人接触,由此开启 其翻译西书生涯,这表明 他已深刻地认识到与西方 近代数学相比,中国传统 数学全方面处于落后状态 ,只有通过翻译引进创立 全新的近代数学体系才是 中国数学的发展正道。可 以说,在一定意义上,李 善兰到上海标志着中国传 统科学即将退出历史舞台 ,近代科学大规模输入逐 渐拉开了序幕。 传统科学的绝唱 中国传统科学的发展 在近代以后并没有完全停 滞,还取得了相当程度的 进步,直到19世纪70年代 以后才逐渐归于沉寂。与 此同时,继明末清初后, 西方近代科学作为一种与 中国传统科学完全不同的 异质文化第二次大规模输 入,在中国生根发芽,并 最终成长起来。在输入早 期,近代科学与传统科学 的发展呈交织状态,一批 传统科学家在认识到西方 近代科学的先进性后,毅 然自我否定,走上翻译传 输西方科学的道路,在推 动西方科学输入上厥功至 伟。 近代以来,数学、物 理和植物学等传统科学领 域的发展取得了不俗的成 就,虽然相对西方近代科 学而言,这些成果全面落 后,但在整个传统科学的 发展进程中,这些成果仍 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 受乾嘉考据学派的影 响,传统数学在清代有大 发展,梅文鼎、王锡阐等 在吸收西方数学基础上, 自成一家。鸦片战争前后 ,更是出现了一大批数学 家,其中的佼佼者有李善 兰、项名达、戴煦、徐有 壬等,他们独立地取得了 一些具有近代意义的成就 ,虽然比西方近代数学水 平低、时间也晚,但亦“ 匠心独运”。 李善兰的数学成就代 表了中国传统数学学科的 最高水准,为传统数学唱 出了最后的挽歌,同时他 又是中国近代数学的启蒙 者。李善兰自幼迷恋数学 ,无意于科场,先后与江 浙一带著名学者顾观光( 1799—1862)、张文虎( 1808—1885)、汪曰桢( 1813—1881)、戴煦 (1805—1860)等结交为 学术上的诤友。“嗟乎! 友朋之助,曷可少哉?” 他与罗士琳(1789—1853 )、徐有壬(1800—1860 )等也“邮递问难,常朝 覆而夕又至”。后来李善 兰积极参与西书翻译,投 身洋务事业,先后担任江 苏巡抚徐有壬和两江总督 曾国藩等人的幕僚,长期 任教于京师同文馆。李善 兰在数学方面的研究成果 主要汇集在1867年刊行的 《则古昔斋算学》13种24 卷和《考数根法》《测圆 海镜解》《测圆海镜图表 》《同文馆算学课艺》等 ,在尖锥术、垛积术、素 数论等方面作出了卓越贡 献。 P1-3 在国内已出版的综合性中国近代科学史论著中,这是迄今最好的一部。 ——中国近代科学史奠基人 樊洪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