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身遇见猫
作者简介
安顿,北京人,《北京》杂志执行副主编,中国女性文化研究基地研究员。从事新闻、写作二十余年,著有“**随秘——当代中国人情感口述实录”系列多部,小说、散文,电影剧本多部。现从事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史、北京史研究。
内容简介
认识汤姆那年,宝宝五岁,我四十二。 一辈子总会有各式各样的相识,发生在各式各样 的人之间。哦,不仅是人,应该说“物种”。这是后 来宝宝越来越会用词之后告诉我的。我们喜欢“物种 ”这个词。由此设想,“万物”**不是一个虚拟数 字用来极言其多的词,而是真的,将有一万次或超过 一万次相识以及之后的故事,发生在一万个或超过一 万个“物种”之间。 汤姆便是其中之一。汤姆是只猫。 在汤姆出现之前,我和女儿宝宝在这个小区里游 走玩耍了近一年,除了那些被“家长”当作宝贝精心 打扮、仔细呵护的*物狗之外,没遇见其他“像狗一 样能奔跑的物种”。 “汤姆很珍贵。”在与小区流浪猫结缘并且这个 队伍不断壮大的过程中,我和宝宝经常这样说。汤姆 的珍贵就在于它标志着一种缘分的开启,也意味着一 种责任的诞生。 那是晴朗的**。至今我们回忆汤姆的时候,总 仿佛又看见了那**的明媚阳光,看见身上长着黑、 黄、白三色长毛和两对白色小脚*的汤姆,在阳光下 眯着眼睛朝我们走来,一边稚嫩地叫着,一边摇着毛 茸茸的尾巴。也许是因为小动物与小朋友天生的亲近 感,汤姆走到宝宝的脚边,安静地停下来,迎着孩子 的俯视,仰起脸来甜蜜地“喵”了一声。就从这一刻 开始,我们彼此认识了。 “这只小猫昨天就来了。它的家在树上。”每天 大部分时间在小区里遛弯或晒太阳的王姥姥说。她抬 起胳膊指向小马路边的粗树。在距离地面大约三米的 树干上,有一处由于分杈形成的小小树窝,好像一个 平台,刚好能卧得下汤姆。它可真会找地方!垂下来 的树枝能恰到好处地挡住它的身体,再加上夜色的掩 盖,谁也不会发现它。 就在这时,几声狗叫传来,远远地,大金毛犬巴 顿欢乐地冲出楼门,开始晚间散步。只见汤姆快速跑 到大树下,几下子爬到“树窝”里,惊恐地向下张望 。已经冲过来的巴顿也仰起头,朝着树上的汤姆** 一般地连叫数声。 弱小的生命总会激起人的保护**,即使是对孩 子来说,这也是善意的本能。以前每次遇见巴顿,宝 宝都会让开路,小声对我说:“妈妈,怕……”但这 一次她没有。就像一种真正的挺身而出,宝宝向前跨 了好几步,试图挡在巴顿和树之间。巴顿也好像被震 慑到一般,不再大叫,而是好奇地打量这个身材比它 小、个头儿也跟它差不多高的小人儿。互相直视了几 秒钟,巴顿摇摇尾巴转身离开。此时,宝宝拉着我的 那只手,手心里都是汗,但是她却说:“妈妈,我属 狗。我比巴顿厉害。” 事实上,坐在“树窝”中的汤姆也将这一切尽收 眼底。当宝宝仰起头对它说“不要怕”的时候,它回 报以娇嫩的一声“喵”。 “物种”和“物种”之间需要交流,可以*着不 同的“语言”、凭借各自习惯的方式,宝宝和我坚定 地相信这一点。小虫和小*可以对话,它们讨论的是 谁*先感*到春天的气息;雨滴和梧桐叶可以对话, 它们讨论的是谁能看到*高远的世界;玉兰花和蜜蜂 可以对话,它们讨论的是谁*需要谁、还是它们原本 就是互补的一对……此时此刻,小猫汤姆和小女孩宝 宝也很自然地开始对话了: “我去给你买猫粮。一会儿我叫你,你就下来吃 。”宝宝说。 “喵……”汤姆说。 “你要有个名字。你喜欢叫什么名字呢?”宝宝 问。 “喵……”汤姆说。 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