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君成阅读课:给青少年的最美古文
作者简介
包君成,全国优秀教师、作家、诗人,中国教育智库特聘专家,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核心素养研究员,被同学们亲切地称为“包子老师”。 曾出版《文语方程式》《第三门:恋之启》《以“法事情人”视角破解古典诗词》《重构阅读思维:“法”“事”“情”“人”阅读法深度解析》《纸上的作文直播课》《诗话二十四城》《包君成经典品读课:四大名著》《包君成文学课:照亮中国文学夜空的58颗星》《包君成文学课:给青少年的中国文学简史》等著作;在写作、阅读、古诗文等领域有独到而专业的研究;其“法事情人”阅读法、“六项全能学习法”、“秒变作文法”等多项研究成果曾获得国家级奖项;曾登上《时代人物》杂志封面;在多种报刊发表过相关论文和文学作品;工作之余,爱好广泛,涉猎颇多,曾发行国风音乐专辑等。
内容简介
信言不美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选自《老子》八十一章。《老子》据传为老子所作。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又叫老聃;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春秋末期,楚国人,被视为道家学派的鼻祖。《老子》集中体现了老子的哲学思想,既包含宇宙和万物起源,也有处世哲学和治世方法。它用无形的“道”来概括万事万物的运行变化,阐述了“道”所支配的具体事物既对立又相互转化的普遍规律。《老子》的文学性主要体现在诗化的表达方式,采用大量的韵语、排比、对偶句式,并善用比喻来表现深刻的道理。文章如同一组组哲理诗,既含蕴深厚又便于吟咏。抱朴守一是老子的核心思想之一,本则强调的即是守朴、守质、守一,包含着辩证思想。诚实的话往往是质朴无华的,优美的言辞大多加了修饰成分,而这些修饰已经不属于事物的本质特征了,是在本质之外滋生出来的溢美之词,因而离“质”也就远了。真正修行的人靠行动而不靠“花言巧语”,这个观点和孔子说的“君子敏于行而讷于言”类似,所以圣人君子都以行动取信于人,这是从修为的角度讲要“守朴”。想要学得精必须专,广而博会使精力分散,从而不能“守一”,这点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仍然有实际意义。 宰予昼寝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选自《论语·公冶长第五》。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相传为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订。每篇标题取自首章首句中的两句。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评“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论语》多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片段,在精警的只言片语中传达出孔子的思想,其中有很多关于治学、立人的精辟论述。 孔子的弟子中有四个人是极其有名的,其中一个就是本篇中的宰予。韩非子称他为贤哲,后人还给他立了庙。宰予能言善辩,思想活跃,曾跟随孔子周游列国,经常受孔子派遣使于齐国和楚国,后来做了齐国的卿相。《论语》中记载他的事比较多。这一段是孔子对白天睡大觉的宰予的训诫,并由此发出识人的感慨。据说宰予身体弱,精气神不足,所以白天才睡觉,孔子是因宰予平时有大志却行为懈怠、言行不一而严词训诫他的,大有恨铁不成钢的意味。“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的比喻形象贴切,成了此后几千年来师长前辈责备年轻人不上进、没出息的常用语;而“听其言观其行”也成为后人考察人的一个方法。 司马牛问君子 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选自《论语·颜渊第十二》。 孔子有很多关于君子的论述,不忧不惧是君子的表现之一。一个人言行端正,表里如一,仰不愧天,俯不怍(zuò)地,坦坦荡荡,问心无愧。如果能做到这些,就称得上君子了。孔子这番话是针对司马牛的特殊经历而说的。据传他是宋国大夫桓魋(tuí)的弟弟,桓魋和另外几个兄弟在宋国叛乱,他坚决反对,逃到卫国;几个哥哥失败逃到卫国,他又离开卫国去了齐国;哥哥们去了齐国,他又避开去了吴国,誓不与哥哥们共事。孔子因人施教,言外之意不要受哥哥们行为的困扰,只要自己问心无愧,就是君子。后来司马牛哀叹别人都有兄弟,只有自己没有,子夏劝慰他说四海之内皆兄弟。《红楼梦》中林黛玉自怜没有兄弟姐妹孤苦无依的身世,薛宝钗劝慰她不要作“司马牛之叹”,即用此典;“司马牛之叹”后来成为熟语,形容一个人无兄弟姐妹相依的孤苦境遇。 益者三友 损者三友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选自《论语·季氏第十六》。 本则孔子讲的是交友之道,要交益友,不要交损友。益友和损友各有三个标准,这些标准都是对应着讲的。前两个标准是从品德修养的角度,后一个是从求知为学的角度,全面而具体。正直的朋友诚实可信,不说假话,不当面恭维奉承你,更不会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你能从他那儿听到自己的过失,可以受益;而见识广博、有真才实学的朋友自然比那些夸夸其谈、没有真学问的人更能让人受益,使人进步。 与善人居 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不闻其香,即与化之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本篇选自《孔子家语·六本》,题目为编者所加。 《孔子家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以及当时某些公卿大夫的言谈和行动的书。原书二十七卷,今存十卷。《孔子家语》是先秦的古书,被视为“儒学第一书”,其价值和地位远在《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四书”之上。同为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与《论语》不同的是,《孔子家语》的记述更为详细,有很多孔子的逸闻趣事,叙事性更强,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这段话是孔子说的。孔子假设自己死后,子贡和子夏两人的德行和学问一个会越来越减损,一个会越来越增益。弟子曾参不解,问根据什么这么说。孔子说子贡喜欢和比不上自己的人在一起,而子夏喜欢与比自己贤能的人相处。接着孔子便讲了选文中的一番道理。这里孔子讲的是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问题,是孔子对学生启发教育的内容之一。孔子指出社会环境对人的品行学识有巨大的影响,影响有好有坏,因此一个人要对环境进行观察、分析,看清楚人是“善人” 还是“不善”的,环境是好的还是坏的。看清后要做出谨慎的选择,让自己处于“芝兰之室”,远离“鲍鱼之肆”,把选择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孔子指出环境影响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有一种“熏陶”的特点,也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孔子提出的人的成长与社会环境的关系问题,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今天对我们仍然有警示作用。芝兰之室、鲍鱼之肆已经成为环境好坏的代名词;后人由“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演化而成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成为环境对人产生巨大影响的至理名言。 卫懿公好鹤 冬十二月,狄人伐卫。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将战,国人受甲者皆曰:“使鹤,鹤实有禄位,余焉能战?” 节选自《左传·闵公二年》,题目为编者所加。 《左传》全名为《春秋左氏传》或《春秋左传》,又称《左氏春秋》,相传是左丘明为孔子所编鲁国《春秋》而作的传述,也是一部以鲁国国君在位年次为叙事线索的编年体历史著作。左丘明,生平无确论,大体是春秋末期人,与孔子同时代。《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增加了大量的历史事实和传说,叙述了丰富多彩的历史事件,描写了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它把《春秋》简短的记事发展成为完整的叙事散文,是我国叙事散文成熟的标志,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影响深远。《左传》叙事艺术高超,写人手法多样,人物个性鲜明。语言省简、精准,善于抓住事物特征和最富表现力的对话、行动进行刻画,往往多则三言两语,少则只有几个字,便情态毕现。 卫懿公在历史上是“玩物亡国”的典型。《史记》中说他淫乐奢侈,特别强调他喜欢鹤。他几乎把所有的心思都用在了鹤身上,更荒唐的是把鹤像官员一样划分品级,给以官位和俸禄;专门养鹤的人也会按月发高额工资。每次外出游玩,都用专车载着鹤,有的鹤坐的甚至是大夫的轩车,当时人称“鹤将军”。他还专门安排人征收鹤粮,甚至发生旱涝灾害时养鹤的费用也一点儿都不减少;而完全不顾百姓们的死活,让百姓忍饥挨饿。结果民怨沸腾,外敌入侵时,臣民不愿意出战抵御。选文只用“使鹤,鹤实有禄位,余焉能战”三句简短的话便把国人之怨、士气之低悉数呈现,最后兵败也在意料之中了。 在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文化长河中,古文是极为重要的支系,有着崇高的地位。三国时期魏国的曹丕在著名的《典论·论文》里讲,文章是经国大业,可以让人不朽;世俗层面,有“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的励志之言。这都足以为历代文人才子殚精竭虑地创作提供动力,也正因他们的不懈传承与努力,才有了源源不断、浩瀚壮阔的古文之流。 跟着包子老师一起走近这些美轮美奂的雄篇妙文,其中既有经国大道、高蹈宏论,也有人生絮语、生活细事;既有感怀伤世、泣血哀歌,也有闲情逸致、吟风弄月。这些内容不同、风格各异的文章奠定了汉语文章的传统和审美取向。 走进去,不但可以观澜,一窥传统文化的精髓,更能使心灵得到感发、精神得到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