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诗之名(席慕蓉诗集典藏版)

以诗之名(席慕蓉诗集典藏版)
作者: 席慕蓉
出版社: 作家
原售价: 49.80
折扣价: 31.90
折扣购买: 以诗之名(席慕蓉诗集典藏版)
ISBN: 9787521220186

作者简介

席慕蓉,祖籍内蒙古,生于四川,童年在香港度过,成长于台湾。于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后,赴欧深造。1966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 在国内外举行个展多次,曾获比利时皇家金牌奖、布鲁塞尔市政府金牌奖、欧洲美协两项铜牌奖、金鼎奖最佳作词及中兴文艺奖章新诗奖等。担任台湾新竹师范学院教授多年,现为专业画家。 著作有诗集、散文集、画册及选本等六十余种,读者遍及海内外。近二十年来,潜心探索蒙古文化,以原乡为创作主题。现为内蒙古大学、宁夏大学、南开大学、呼伦贝尔学院、呼和浩特民族学院等校的名誉(或客座)教授,内蒙古博物院特聘研究员,鄂温克族及鄂伦春族的荣誉公民。 诗作被译为多国文字,在蒙古国、美国、日本及意大利均有单行本出版发行。

内容简介

篇一 执笔的欲望 时光长卷 谁说绵延不绝? 谁又说不舍昼夜? 其实 我们的一生只是个 空间有限的展示柜 时光是画在绢上的河流 这一生的青绿山水 无论再怎么精心绘制 再怎么废寝忘食 也只能渐次铺开再渐次收起 凡不再展示的 就紧紧卷入画轴 成为昨日 2010.7.4 执笔的欲望 ——敬致诗人池上贞子 一生 或许只是几页 不断在修改与誊抄着的诗稿 从青丝改到白发 有人 还在灯下 这执笔的欲望 从何生成? 其实不容易回答 我只知道 绝非来自眼前的肉身 有没有可能 是盘踞在内难以窥视的某一个 无邪又热烈的灵魂 冀望 借文字而留存? 是隐藏 也是释放 为那一路行来 频频捡拾入怀的记忆芳香 是痴狂 并且神伤 为那许多曾经擦肩而过 之后 就再也不会重逢的光影图像 是隐约的呼唤 是永远伴随着追悔的背叛 是绝美的诱惑 同时不也是那 绝对无力改变的承诺? 如暗夜里的飞蛾不得不趋向烛火 就此急急奔赴向前 头也不回的 我们的一生啊 请问 还能有些什么不一样的解说? 今夜 窗里窗外 宇宙依然在不停地消蚀崩坏 这执笔的欲望 究竟 从何而来? 为什么 有人 有人在灯下 还迟迟不肯离开? 2009.1.7 附注:池上贞子教授是我的诗选集日译本《 契丹的玫瑰 》( 东京思潮社 )的译者。她邀我为此译本写一篇序,我遂以此诗为序文的开始。 一首诗的进行 ——寄呈齐老师 一首诗的进行 在可测与不可测之间 ( 譬如赴约 有时舟车顺畅而又静定 有时 却是在出发之后 才能发觉 踏上的 怎么会是一条全然陌生的路径 ) 仿佛已经超越了我们自身的 种种认知 超越了悔恨和怅惘 或者寂寞 或者忧伤 眼前是一片模糊的荒芜 远方 有光 却是难以辨识的微弱光芒 “俱往矣!” “俱往矣!” 耳旁 不断有声音低低向我提醒 仿佛要拦阻我的前行 可是 那已经逝去了的一切时刻 不也都曾经分秒不差地 在我们的盼望和等待之中 微笑着 一 一翩然来临 不也都是 曾经何其真实贴近 可触摸可环抱的拥有 即使成为灰烬 也是玫瑰的灰烬 即使深埋在流沙之下 也是曾经傲人的几世繁华 ( 生命曾经灿放如花 如一季又复一季永不结束的盛夏 ) 因而 今夜的我 并非再多有贪求 我只想知道 是什么 还在诱惑着我们 执意往诗中寻去 出现在灯下的这些散乱的文字 究竟 又是由谁在控制 意念初始如野生的藤蔓 彼此纠缠 是忽隐忽现的鹿群 挪移不定 我摸索着慢慢穿过 那些被迷雾封锁住的山林 深处 听见溪涧轻轻奔流跳跃的声音 我的诗也逐渐成形 终于 来到了皓月当空的无垠旷野 才发现 在字里行间等待着我的解读的 原来是一封预留的书信 是来自辽远时光里的 一种 仿佛回音般的了解与同情 ( 直指我心啊 天高月明 旷野上 是谁让我们重新认识 并且终于相信了 那一个 在诗中的自己 ) 据说 潮汐的起伏是由于月光 岩岸的剥蚀 大多是来自海浪 而我此刻脚步的迟疑蹒跚 以及 心中欲望的依旧千回百转 能不能 也有个比较简单的答案 是否 只因为 爱与记忆 曾经无限珍惜 才让我们至今犹得以 得以 执笔? 2009.7.31 。 “一生,或许只是几页, 不断在修改与誊抄着的诗稿, 从青丝改到白发,有人,还在灯下 ” 诗成为预言,更指引那个可望不可即的原乡 台湾著名诗人席慕蓉日臻成熟的思想性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