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战场(晋绥抗战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30829/17/20230829172019218.jpg)
出版社: 中国文史
原售价: 49.80
折扣价: 31.87
折扣购买: 正面战场(晋绥抗战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
ISBN: 9787503463068
山西表里山河,地势雄固,为华北天然堡垒,又 是拱卫陕甘西北之屏障。山西东部从一九三五年起, 即开始构筑国防工事,主要是从正太路的娘子关及以 北的龙泉关、平型关等各主要由东向西的通道地区, 构筑成有纵深配置之防御工事,为日后防御日本侵略 军进攻起到了相当的作用。 太原会战包括有:天镇战役、平型关战役、忻口 战役、娘子关战役、太原保卫战。 一九三七年夏末,在日本关东军参谋长东条英机 指挥下的关东军察哈尔兵团(后称蒙疆兵团)在多伦设 立指挥部,以四个旅团附有伪蒙军九个骑兵师由察哈 尔(今内蒙古东南部)沿平绥路进犯蒙疆。平汉路之日 本侵略军第五师团在师团长板垣征四郎指挥下,由怀 来经蔚县、涞源向保定策应作战。 中国方面第二战区以各一部在蔚县、平型关间及 天镇、阳高进行抵抗,以主力在大同附近集结,准备 在聚乐堡与日本侵略军决战。日军自九月五日向西进 攻至二十四日,仅二十天,便占领了天镇、阳高、大 同、集宁各城市和大片地区。天镇作战失利,追查责 任,第六十一军军长李服膺伏法。 大同失守后,第二战区接着组织平型关战役,其 主力撤至恒山内长城一带防守,第六十一军防守茹越 口,第三十五军撤至雁门关阵地,第十七军、第七十 三师及第十五军退守平型关、团城口既设阵地,第十 八集团军第一一五师进出平型关外,截断日军后方供 应联络线。 日军蒙疆兵团之一部于九月二十一日陷商都、丰 镇,续向集宁进攻,其主力攻陷应县、山阴、左云、 右玉、平鲁、凉城等地,再向内长城线进攻,以策应 第五师团作战。二十八日突破茹越口,中国守军第二 ○三旅旅长梁鉴堂殉国。日军进陷繁峙,威胁平型关 守军后方,第二战区各部遂于三十日夜撤向五台山、 代县之线,平型关战役结束。 应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请求,第十四集团军 总司令卫立煌率蒋介石嫡系部队第十四军、第九军、 第八十五师、独立第五旅等部,由石家庄赶来太原以 北增援。十月十日卫部集中于忻口附近,会合原第二 战区各部,区分为三个兵团。刘茂恩所指挥的第十五 军、第十七军、第九十四师为右翼兵团。以王靖国为 总指挥、郝梦龄为前敌总指挥、陈长捷为前敌副总指 挥所指挥的第九军、第十九军、第三十五军、第六十 一军为中央兵团。李默庵所指挥的第十四军所属第十 师、第八十三师、第八十五师及晋绥军第六十八师、 第七十一师为左翼兵团,归第二战区前敌总指挥卫立 煌统一指挥。于十月十二日在忻口以北龙王堂、界河 铺、大白水、南峪之线占领阵地,进行忻口战役。 日军主力于十月八日后相继攻陷崞县、原平,十 三日开始向忻口阵地攻击。中国军队坚守阵地,进行 反击,激战至十四日,第二十一师师长李仙洲负伤, 独立第五旅旅长郑廷珍及继任李继程接连阵亡,至十 六日,前总指挥兼第九军军长郝梦龄、第五十四师师 长刘家麒壮烈殉国,官兵伤亡极重,战势呈胶着状态 。 十月上旬,日军第一、第二军主力向正定钳击, 形势严峻。第一战区抽出第一军团、第十四军团、第 三军、第三十八军等部,转用于娘子关占领既设阵地 ,归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黄绍竑统一指挥。 日军陷石家庄后,长驱南进。仅以其第二十师团 之一部向娘子关进攻,策应其第五师团之攻势。十一 日后进攻井陉、乏驴岭,中国守军第三十八军第十七 师迎击。十四日突进苇泽关、旧关,被第一军团、第 三军包围,消灭甚多,困守数据点,赖空投补给。惜 中国军队火力不足,未能将其全歼,围攻至二十二日 ,日军仍负隅顽抗。 十月二十一日,日军被迫抽调第二十师团全部及 第一。九师团一部由冀南回援,第二十师团对娘子关 再兴攻击,第一。九师团由横口车站向测鱼镇、南漳 城前进。中国军队第三军及增援之第四十一军调集未 毕,迎击失利。娘子关侧背暴露,退守平定。第二十 师团于二十六日陷娘子关,三十日进平定,第一。九 师团进至昔阳,平定、阳泉相继失守,日军进逼太原 。 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命傅作义守卫太原。忻 口各部队为免于被围,于十一月二日夜开始撤退,转 移太原北郊,终以东山失陷,乃渡汾河西撤。娘子关 方面撤下部队到达太原,日军已对太原形成包围,只 好分路南移或西渡汾河。 十一月六日,日军第五师团和蒙疆兵团向太原阵 地进攻,八日由北城突人,守军向西山突围,太原陷 落。日军九日陷交城,接连陷祁县、平遥后停止。中 国军队退守子洪镇、韩侯镇、兑九峪。太原会战结束 。 参加太原会战的中国军队,于会战结束后,其第 十五军、第十七军等部转进于晋东南高平、阳城等地 ;其第十四军、第十四军团等部转进于翼城、沁水一 带。晋绥军各部转进于晋西山岳地带,与日军继续进 行不间断的战斗,直至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为止。 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