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读典籍 呀!梦溪笔谈](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40226/02/20240226021039419.jpg)
出版社: 文化发展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37.40
折扣购买: 少年读典籍 呀!梦溪笔谈
ISBN: 9787514242034
原著 沈括 沈括字存中,杭州钱塘人,生活在11世纪的中国北宋,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科学家之一,主要作品有《梦溪笔谈》,记录了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制造,以及社会现象,涉及天文、历法、数学、物理、地质、生物、化学、考古学、音乐等诸多领域,是一部中国古代百科全书式的优秀巨著。 编著 文小通 青年作家,资深出版策划人,思想新锐,文笔优美,著有《你好园林 神奇的院子》《少年读史 小史记》《这里是敦煌》《这里是三星堆》等,拥有固定而广泛的读者群。
月下读书 沈括是历史上一个光芒璀璨的人物,他出生在浙江杭州,是宋朝人。他的祖父曾为朝廷重臣,父亲是进士,出身书香门第的他,从小就对书籍有浓厚的兴趣,在十四岁时就读完了家里的藏书。沈括经常熬夜苦读,等到夜晚油灯燃尽,他便打开窗户,借助月亮的微光继续读书。由于他勤学不辍,很小就得上了眼病。 沈括的父亲曾在多地为官,他从小就跟随父亲四处游历。有一次路过福建,他听说当地有一种名叫吻莽的毒草,半片叶子就能致人死亡,人们在野外见到都避而远之。沈括非常好奇,特地寻来此草,仔细研究后,弄清了草的性质,纠正了古书对它的错误记载。游历期间,因为无法去学堂,沈括的母亲便亲自教导他。这种自由教育和童年时的博览群书、丰富经历,让沈括见识不凡。 崭露头角 不幸的是,沈括二十一岁时,父亲去世了。沈括非常悲伤,但他没有放弃读书。有一次,沈括在亲友家被几个胶泥字印吸引住了,经过询问才知道,这几个胶泥字印是毕昇发明的新式印刷工具。沈括在仔细钻研后,总结出了毕昇的活字印刷术,还做出了改进。之前,很多人都不了解活字印刷术,有了他的推广,全天下都知道了这件事。 沈氏活版 在沈括记录活字印刷术时,毕昇已经去世多年,活字印刷术早已鲜为人知。正因为沈括的好奇心,不断钻研遗留下来的胶泥字印,活字印刷术才能幸运地流传下来,为了纪念沈括的功绩,宋人也将活字印刷术称为“沈氏活版”。 有一年,沈括来到一个叫沭(shù)阳的地方做主簿。主簿是一个小官,工作繁杂,薪水却少得可怜。沈括的生活很艰苦,但他毫无怨言。沭阳县里有一条沭河,泥沙淤积,河道经常阻塞,导致河水泛滥,冲毁农田和房屋,百姓苦不堪言。沈括来到沭阳后,每日在乡野间行走考察,了解到实情后,带领百姓疏通河道,修筑大堤、水渠,赢得了百姓的拥护。 参与变法 尽管工作繁忙、生活清苦,但沈括只要能挤出一点时间,就会刻苦学习。三十三岁时,沈括考中了进士。起初,他在扬州负责刑狱,因为才华出众,被推荐到京都,进入昭文馆,做编校书籍的工作。昭文馆收藏着各种珍贵的书籍,这让沈括满心欢喜。他一边工作,一边潜心阅读,知识更加广博。 什么是进士? 进士就是古代参加科举考试,并通过殿试的考生。科举制度是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考试分为三等。第三等的考试被称为院试,参加考试的人叫作童生,考到高等的童生就能获得“秀才”的称号;第二等的考试叫乡试,每三年才举行一次,只有通过乡试,才能成为有资格做官的“举人”;第一等的考试叫殿试,是只有举人才能参加的考试,通过殿试便被称为“进士”。 沈括还参与了一件大事,那就是王安石变法。王安石是一位忧国忧民的大臣,想要富国强兵,造福百姓。沈括听说后,心里很激动,因为他从小跟随父亲四处游历,非常了解底层百姓的苦难和辛酸。于是,他加入了变法的队伍,凭借出色的才能兴修水利,制定历法,做了很多有益的事,得到了皇帝与王安石的器重。 大展身手 沈括四十出头时,被提升为太子中允、提举司天监。古时,人们需要观测天象来制定历法、预测福祸,司天监就是宋代的天文历法机构。沈括刚来时,司天监里有一些不务正业的权贵,他们压根不懂天文,总是弄虚作假,搅得司天监乌烟瘴气。沈括大力改革,辞退了不学无术的官员,广纳贤人,使一些有真才实学,但因身份地位受阻的穷人,得以入朝为官。宋朝数学家卫朴就是这个时候,被沈括招入为官的。卫朴虽是盲人,但精通天文、数学,凡是在他耳边读过一次的数字,他都能记得分毫不差。 宋朝的北部紧挨辽国,辽人不时侵扰边境。因为沈括对军事也有研究,朝廷便将他派去巡察河北。沈括到了边境,就向朝廷提议利用地势贮水固防。原来他巡视到保州时,发现保州地势平坦开阔,对擅长奔袭的辽国骑兵很有利。沈括仔细考察了保州地势,发现可以引水垦田,于是,向朝廷建议以农田阻敌,皇帝知道后,对他大加赞赏。 出使辽国 不久,宋辽发生冲突,辽国想重新划定有利于他们的边境线。沈括前往辽国谈判。他知道,如果谈判失败,不仅会让大宋王朝失去颜面,在局势上陷入被动,而且自己也将性命难保。但他没有畏惧、退缩。临行前,他写下最后一封奏折,由哥哥呈给朝廷。就这样,沈括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前往辽国的凶险旅途。 沈括出发前做了充足准备,他找出大量关于辽国的书信档案,让随行的人背熟。等到了辽国,谈判开始后,辽国宰相咄咄发问,沈括等人不慌不忙,对答如流。谈判非常激烈,一共进行了六轮,据说连旁听的都有上千人。辽国宰相屡遭驳斥,哑口无言,开始威胁沈括。沈括据理力争,寸土不让。最终,辽国妥协了。 西夏之殇 沈括回国后,受到提拔,出任三司使,后因一桩意外遭到贬职。数年后,宋朝与西夏战事频繁,沈括受命奔赴前线。他镇守延州,把朝廷赏赐他的钱拿出来,举行骑射活动,亲自给优胜者敬酒祝贺,吸引来很多勇士。他从中选拔出精锐之士,使延州军声威大震,远超其他州府。沈括指挥延州军多次击退西夏骑兵,还使用计谋,兵不血刃地夺取了多处土地。 什么是三司使? 三司使是北宋掌管全国经济的最高官职。 沈括官复龙图阁直学士。这时,朝廷派来一位钦差大臣,要求深入西夏腹地修筑永乐城,城池仅十四天就修成了。当西夏军围困永乐城后,沈括率兵救援,却被阻隔在河对岸。最终,城破人亡,有一万多将士战死。消息传到朝廷,无人不震惊、悲痛。朝廷认为,沈括明知永乐城位置险要,援军很难救助,却没有坚持反对,才导致惨剧发生。于是,沈括再次被贬职。 梦溪笔谈 贬官途中,沈括心灰意冷,时常梦呓,说自己到了一处世外桃源,那里花开似锦,绿草如茵,山间碧水流泉,乔木掩映……几年后,沈括在润州买了一处山野田园,取名“梦溪”,自号梦溪丈人,从此归隐青山。他深居简出,回想起自己一生浮沉,总是唏嘘不已。于是,他决定将自己一生中所见过的奇人异事,所研究的各类学问,都记录下来。就这样,《梦溪笔谈》问世了。 沈括是历史上一个极为罕见的学识渊博的人,他对地理、物理、化学、天文等二十多个学科都有研究,几乎无所不通,《梦溪笔谈》就是他一生成就的缩影。书中内容涉及自然科学、工艺技术、社会历史,尤其反映了中国古代自然科学的辉煌。 包罗万象的百科大全书 中国科学史上的一次里程碑 一、精选《梦溪笔谈》篇目,以卡通漫画的形式改编 《呀!梦溪笔谈》精选原著篇目,用漫画卡通的形式,改编书中记载的各类自然现象与古怪传说,阅读轻松有趣,十分好玩,能够吸引小读者阅读,感受古代自然科学的成就和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呀!梦溪笔谈》精选66篇文章,涵盖天文、历史、物理、化学、数学、考古学、音乐等领域,为孩子展示北宋时期中国自然科学的辉煌,在阅读的同时还能掌握大量文化知识。比如,沈括为石油命名,是世界上最早这种物质命名为石油的人。又比如,毕昇的活字印刷术,在北宋时已经失传,是由沈括考证发掘,才被人们知晓。 三、跳出课本,紧跟大语文时代 《梦溪笔谈》语言流畅、条理清晰,其篇目《以虫治虫》《活字印刷术》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阅读《呀!梦溪笔谈》能够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为语文学习打下基础,丰富孩子的知识。 四、中国古代的百科全才——沈括 沈括在其人生的各个阶段都致力于专心研究自己的科学研究,在天文、政治、历法、历史、物理、化学、数学、考古学、音乐等多学科领域都有很高的造诣,几乎囊括了当时的人们所能涉及的各个领域,是一个真正的百科全才。他的作品不仅在中国有巨大的影响,在海外也声名远扬。 英国科学家李约瑟评价沈括是“中国整部科学史上最卓越的人物”,《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日本数学家三上义夫称赞沈括“这样的人物,在世界数学史上是前无古人的,唯有中国才能出这样一个人才。” 五、彩绘图画书,让孩子更愿意阅读 《梦溪笔谈》涉及的知识繁多、学科复杂,原著比较深奥,不利于孩子阅读,经过改编的《呀!梦溪笔谈》使用轻松的语言,以彩绘漫画的形式,切合孩子的阅读习惯,让孩子能够读懂《梦溪笔谈》。 六、生僻字注音,方便阅读 书中的生僻字均加注音,帮助小读者无障碍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