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革命(在线时代的媒体公关与传播)

新媒体革命(在线时代的媒体公关与传播)
作者: 仇勇
出版社: 电子工业
原售价: 50.00
折扣价: 39.50
折扣购买: 新媒体革命(在线时代的媒体公关与传播)
ISBN: 9787121279133

作者简介

仇勇,古典媒体老兵,新媒体新人。 毕业于郑州大学新闻系,16年传统媒体工作经历。 历任《商务周刊》高级编辑、《环球企业家》杂志执行副主编、中信出版集团新媒体总执行人、海尔集团企业传播总监。 信奉不虚美、不隐恶、不瞎争论。

内容简介

在线时代,新闻的新定义 “新闻的定义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那是20世纪90年代的一天,我坐在社会主义新闻 理论教育的课堂上,讲台上的老师正在给我们这批新 入学的未来的新闻工作者上第一课。夏天的溽热还没 有褪尽,梧桐树宽大的叶子漏下斑斓的光影。当中国 开始把媒体这个行当称之为新闻事业时,一批新闻院 系如池塘小荷般冒了出来。不过,这个学科专业是如 此年轻,在我就读的这所综合性大学里,新闻系只有 200多名学生,连一支像样的足球队都组建不起来。 在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记者并非耀眼的职业, 整个社会也没有太把媒体当回事。每个城市通常只有 一份日报,当地电视台也只有一个频道,我们这批还 在适应集体式宿舍生活的大一新生,完全没有听说过 普利策、亨利·卢斯、华莱士、默多克。我们要继承 的传统,是从穆青、艾丰的作品中努力发掘新闻报道 的真义和技巧。 老师说,关于什么是新闻各家说法不一,而在中 国,大家普遍接受的定义来自于长期工作在党的新闻 和宣传战线上的陆定一。1943年9月1日,陆定一在《 解放日报》上发表《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一 文:“新闻的本源乃是物质的东西,乃是事实,因此 ,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事实 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在先,新闻在后 。这是唯物论的观点。” 陆定一的定义之所以受大学新闻学教育的欢迎, 不仅因为他本人过去的工作经历,而且因为这一定义 的确清晰而扼要地描述了新闻的特征,由此推导出构 成新闻的五要素(每个新闻专业的学生都背得滚瓜烂 熟):时效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和趣味性。 但不久后我就意识到,如果想成为一名合格并优 秀的记者,,还是要到现代新闻业的发源地——西方 去寻找圣经。有一个学期,我把大学图书馆里所能找 到的大部分新闻学书籍囫囵吞枣地读了一遍——只要 看到作者是外国人,就毫不犹豫地填写借阅卡。 其实,另一位更好的老师是实践。及至开始记者 生涯,那些已有百年历史的西方新闻机构的内部编辑 手册,对我来说更是如获至宝。在很长一段时问里, 《<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都是新闻业初入者 的必读书。 大概除了报告文学这一中国特色的新闻体裁门类 ,其他所有报道方式我们都在向西方进行模仿式创新 ——一如在中国制造业和互联网行业里所发生的故事 那样。有时候,这就是名片。当采访对蒙问,我们代 表的媒体是什么时,一句“中国版《财富》 (Fortune)”或“中国版《时代》(Time)周刊”既体 面,也管用得多。 这不羞耻。找到对标对象,是后发者进步的重要 路径。 如果要办一本中国最好的商业杂志,方法论无它 ,向《财富》学习吧!设计出色的封面:要么是商业 巨贾,要么是计算机制作或手绘的创意图片;打开内 页,有两三页目录,本期重要报道会以特别的大字标 题和配图呈现;第一个板块是资讯类,第二个板块是 专栏和新闻述评;第三个板块是特写,第四个板块是 管理类知识,第五个板块是生活方式。经典的商业杂 志的文章编排逻辑一定是这样的。 电视呢?依据观众的收视习惯而界定的黄金时段 和垃圾时段,由此安排新闻简讯、深度调查和访谈、 综艺节目和肥皂剧,多年来一直变化不大。 这就是古典媒体。 它意味着如古典音乐、古典戏剧那样的经典范式 、套路,也意味着过去时。 在互联网的惊涛骇浪之下,这些古典媒体为何在 今天变成了燃烧的石油钻井平台?在我看来,主要是 以下三个假设前提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导致原来的生 产方式已不能适应—— 第一,受众的阅读行为:从慢读模式到速读模式 。 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