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灯塔去

到灯塔去
作者: [英] 弗吉尼亚?伍尔夫 著 蒋诗萌 译
出版社: 万卷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24.30
折扣购买: 到灯塔去
ISBN: 9787547056950

作者简介

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1882—1941),英国女作家,意识流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伍尔夫的作品摒弃传统的小说结构,运用“意识流”手法,注重心理描写,对现代文学影响深远。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达洛维夫人》《到灯塔去》《海浪》,散文集《一个自己的房间》《普通读者》等。蒋诗萌,1985年生人,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曾出版原创旅行随笔《最美的地方,最好的时光》,译有《达?芬奇原来可以这样看》《卡纳文伯爵夫人》《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等。  

内容简介

当然没问题,如果明天是个好天气的话,”拉姆齐夫人说,“不过你可得和云雀起得一样早。”她补充道。 这番话让她的儿子詹姆斯?拉姆齐异常欣喜,好像他期盼已久的征程终于要开始了,只要再经过这一个夜晚的等待和明天一天的航行,他在这件事上的憧憬就都要实现了。詹姆斯虽然才六岁,但却已经显露出一些专属于某一类人的伟大特质—— 他们的情感倾注于某件事上,把对这件事未来或欢乐或忧伤的预期和当下的生活杂糅在一起。对这类人而言,如果他们的童年情感像一辆车,那么车轮的任何一次转向时刻都会被定格,当时的悲喜都会永久留存。小詹姆斯此时正坐在地板上,剪着陆海军商店商品图册上的插图,当他的母亲用天堂般的温柔语气说这句话时,他正在处理一张冰箱的图片,于是,这张图片都被感染上了快乐的色彩。花园里独轮推车在嘎吱作响,割草机轰隆隆地在工作,白杨树沙沙低语,叶子在风雨来临前变得苍白,白嘴鸦在哇哇乱叫,扫帚摩擦着地面,衣裙走动时发出窸窣声,这一切在他幼小的心灵中都是如此丰富多彩又不同寻常,他为它们都编制了自己的暗码,秘密的语言。他的前额饱满,湛蓝又清澈的眼睛流露着天真和纯洁,不过他却摆出一副严肃的神色,在看到人类的弱点时总会微蹙双眉。此刻,他的母亲看着他拿着剪刀,沿着这幅冰箱插图的边缘利索地剪着,不由得想象他身着法官袍,严肃地坐在审判席上,或是正指导着一项严峻的、处在危机中的重大公共事务。 “不过,”他的父亲走了过来,停在客厅的窗户前面说道,“明天天气不会好的。” 如果这时身边有一把斧头,一根拨火棒,或者任何能往父亲胸膛戳个洞,并把他杀死的武器,小詹姆斯都会毫不犹豫地抓起它。拉姆齐先生只要一出现,就会在孩子们心中激发起这种强烈的极端情绪。他现在正站在那儿,歪斜的身躯瘦得像一片刀刃,他咧着嘴,带着一种挖苦的笑容,令儿子失望、使妻子显得愚蠢会让他很开心,尽管(詹姆斯认为)她在各方面都 比他强上一万倍。此时,他还暗自为自己准确的判断而感到满意。他说的都是对的,他说的总是对的。他从来不说假话,从来不歪曲事实,从来不会为了让一个人听着高兴或顺耳,就避免一些不中听的言辞,尤其是对他自己的孩子们,他的这些亲骨肉在孩提时期就应该知道生活是艰难的,事实是不可改变的,要去往那传说中的世界,在那里,最明亮的希望之火也会熄灭,我们微弱的声音会湮灭在一片黑暗之中(说到这里时,拉姆齐先生会挺直脊背,眯起他蓝色的小眼睛眺望远方的地平线),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是勇气、真实和耐力。 1. 她变成了自己正在看的东西——光 伍尔芙对于两性对立的刻画并没有营造出剑拔弩张的紧张感,女性角色的结局也并非只有浓郁的悲剧性。书中的主人公拉姆齐夫人一生疲于为家庭琐事,为取悦他人而付出,却没有为此消沉或苦恼。她卑微到尘埃,却能为比她 “更强大”的丈夫与身边人给予力量;莉莉更是对真正爱情的拥有永恒的向往,大胆地与社会中对女性婚姻、家庭、职业、教育、理想等方方面面的限制和要求做抗争。这两个女性人物的刻画不但影射出女性身份的压抑,也在传播着一种可能,这是伍尔夫为解放女性发出的最伟大的呐喊。 2. “到灯塔去”ING 海浪前后翻滚,推我拥,相互追逐,绵延不绝,生命的节拍开始有节奏地敲击,人类命运的波涛生生不息,到灯塔去,其实一直都是一个在进行时,也许最后到达灯塔与否已经不再重要,莉莉、詹姆斯,拉姆齐先生,最后我们会发现,不论男女,人类的生命意识是开放的,对于生命意义的追求永远是未完成的,是永远的进行时态。 3. 2892次and 《到灯塔去》这部小说以拉姆齐夫人为中心人物,共涉及 6 个人的6 股意识流活动,英文原著近 7 万字,伍尔夫用了2892次 “and”,这一比例与其他小说相比是相当高的。《到灯塔去》中的意识流常与另外一个人的意识流相连接,故事常从一个人的意识活动快速地、频繁地过渡到叙述或另一个人的意识活动中,故事的进展如同流通不息的河流。这也是这部意识流小说的魅力所在:读者在阅读中必须弄清楚是谁在说话,同时又是谁的内心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