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名师精讲版无障碍阅读)/阳光阅读
作者简介
欧内斯特·米勒·海明威(1899~1961),生于美国芝加哥市郊橡胶园小镇,是一名美国记者和作家,他被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也被认为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其实改编自一个真实的故事。1935年,一个老渔民告诉海明威自己曾经捕猎到一条大马林鱼,但是后来被鲨鱼吃掉。老渔民的这段传奇经历引起了海明威的兴趣,他决定把老渔民的经历写成小说介绍给读者。 1950年圣诞节后不久,海明威在古巴哈瓦那开始动笔写《老人与海》(起初名为《现有的海》),结果在1951年2月23日就完成了初稿,前后仅用了八周时间。1951年4月份海明威把手稿送给友人传阅,博得了一致的赞美。
内容简介
他是个老人,驾着条小渔船独自在墨西哥湾流捕鱼, 眼下已经连着出海八十四天,他连一条鱼也没捕到。头四 十天里还有个孩子跟着他,可四十天没捕到一条鱼,当爹 妈的就告诉那孩子说,这老头已经彻底“背时”,这就是 说,倒霉到了极点,于是孩子听从了他们的吩咐,上了另 外一条船,头一个礼拜就捕到了三条好鱼。孩子看见老人 每天回来时船总是空的,感到很难过,他总是走下岸去, 帮老人拿卷起的钓索,或者鱼钩和鱼叉,还有绕在桅杆上 的帆。帆上用面粉袋片打了些补丁,皱皱巴巴的,好似一 面象征失败的旗子。 老人瘦骨嶙峋,脖颈子上尽是深深的皱褶。脸上的褐 色疙瘩是热带海面上太阳反光晒成的瘤,一直布满下脸盘 。一双手长期拉绳提鱼,勒出了深深的口子。但这些裂口 都不是新的,它们像是荒漠上断裂的隙缝。 他这人处处显老,唯独两只眼睛跟海水一个颜色,透 出开朗、打不垮的神气。 “圣地亚哥伯伯,”孩子对他说,这时候小船已经被 拖上沙滩,他们正爬着岸坡,“我又可以跟您出海了,我 们那条船已经赚了些钱啦。” 老人教过孩子打鱼,孩子也爱他。 “不,”老头说,“你搭上了一条走运的船,还是跟 他们干下去吧。” “可你还记得么,你有一回八十七天没捕到鱼,后来 我们却接连三个星期每天都捕到了大鱼。” “我记得,”老头说,“我知道你并不是因为没信心 才离开我的。” “是爸爸叫我走的。我是孩子,不能不听从他。” “我明白,”老人说,“理应如此。” “他没多大的信心。” “是啊,”老人说,“可是我们有,不是吗?” “对,”孩子说,“我请你到露台饭店去喝杯啤酒, 然后一起把打鱼的家什带回去。” “也行,”老人说,“渔夫不分彼此嘛。” 他们在露台上坐了下来。许多渔民跟老人说说笑笑, 知道他不爱生气。上岁数的几位望着老人,未免替他难过 ,但是谁也没表露出来,都颇有分寸地谈洋流,谈他们的 钓丝沉下多深,谈稳定的好天气,还谈他们耳闻目睹的各 种新鲜事。当天顺利完成捕捞的渔民们已经回去,把他们 打的枪鱼全开了膛,平放在两条厚木板上,每条木板由四 个人分两头抬着,摇摇晃晃地抬到鱼栈,等冷藏车来,运 到哈瓦那市场。捉住鲨鱼的人,已经把鱼送到港汊对面的 鲨鱼加工厂,那儿用滑车把鱼吊起,挖肝、去鳍、剥皮, 再把肉剖了片,准备腌上。 每当刮东风时,一股鱼腥味就从港湾对面的鲨鱼厂吹 来,不过今儿只有淡淡的一点味儿,因为风势转向北面, 而且渐渐平息了。坡上暖洋洋的,让人感到很舒服。 “圣地亚哥伯伯,你在想什么呢?”孩子说。 “哦。”老人说。他正握着酒杯,思量好多年前的事 儿。 “要我去弄点沙丁鱼来给你明天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