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论文拿项目其实很简单
作者简介
\"老踏 复旦大学博士后,社科科研工作达人。他既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又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函评专家、教育部硕博学位论文评审专家、多个国家级学会理事和多所科研机构兼职研究员,还是公众号老踏科研联盟创始人,荔枝微课学术链@老踏直播间主理人,教育培训机构学术链@科研院创办人。从事科研工作十八年,主持完成两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一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以及多项其他各级各类项目。出版专著四部,发表论文九十余篇,其中CSSCI论文四十余篇、北核论文十余篇,获省部级社科优秀成果政府二等奖三次。\"
内容简介
001 小白依靠灵感写作,大牛则可以在灵感缺席的地 方写作 我的硕士学位论文开题就惨遭淘汰,导师把我有关“ 精神文明建设”的选题换成了“主流意识形态问题”。相信 大家一定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我只好硬着头皮从头再来。 这个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选题来自我的“灵感”。我 把图书馆近三年人大复印资料《精神文明导刊》里所有与“ 精神文明建设”相关的论文全部复印下来装订成册,每天早 晨 5 点起床就开始研读,艰难地搭建学位论文框架。然而 ,我呕心沥血写成的一万八千字的开题报告,导师看了不到 一分钟就给推倒了。好在一年后的学位论文答辩中,我的关 于主流意识形态问题的论文被评定为“优秀”并全票通过, 总算给自己的在职硕士学习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这个经历的启示在于,我们小白的程度,大致和我们 寄希望于灵感的程度成正比,而我们决胜的法宝几乎和灵感 无关。事实上,我们可以进行无灵感的高质量写作,却永远 不要幻想灵感能拯救我们岌岌可危的问题意识与写作能力。 002 灵感终究只是科研写作的一个可遇不可求的变量 我们总希望自己会是例外,可以在搜肠刮肚中得到灵 感的拯救。同时,我们也都希望自己能够在灵感的唤醒下开 启激情写作模式。这种情形确实美好,但我们千万不要执拗 于这个幻想,然后把自己的整个学术成长之梦都押在这个幻 想上。就算没有灵感,也一定要坚持写下去,写出来。 与其幻想凭借灵感一鸣惊人、一飞冲天,不如先脚踏 实地把该做的事情做好。其实每项学术产出的获得都是小概 率事件,那么,就不要再让对于灵感的幻想来挤对我们原本 就很艰难的科研日常了。 003 别用“没有灵感”来掩饰你的拖延、懒惰及无所 作为 这些年我见过太多吐槽自己没有写作灵感的科研小伙 伴。他们往往会如此喟叹:噢!我的天哪,只要有一个灵感 的火花,我立刻就可以让自己的科研事业一帆风顺,我会以 无比的激情和热血投入伟大的科研事业之中。我已经准备好 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为啥东风还不来,害得我只能喝西 北风了…… 我想提醒一句:扪心自问,除了期待灵感的到来,你 真的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你真的认为自己和那些“高大上 ”的学术产出之间只隔着一个灵感的火花吗?为什么不是隔 着你的抱怨、你的懒惰,以及你捉襟见肘的才华? 拜托,你这样做,考虑过灵感的感受吗?它真的会很 委屈。千万别再用“没有灵感”来掩饰你的拖延症、你的懒 惰,以及你的不自信了。尤其是不能让“没有灵感”成为你 在学术成长道路上无所作为、不思进取的遮羞布。 去写作吧,哪怕是没有灵感的写作也要坚持,总有一 天,你会发现,原来没有灵感的写作也很美好。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