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文史哲》干编辑

我在《文史哲》干编辑
作者: 邹晓东|责编:李亚伟
出版社: 广西人民
原售价: 45.80
折扣价: 32.52
折扣购买: 我在《文史哲》干编辑
ISBN: 9787219113394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见证预流的学术 陈卫平 这本书记录了一个年轻人在《文史哲》干了 六年编辑的经历,以及对于如何干好编辑的思考 。我从未有过在学术刊物做编辑的经历,要说和 “编辑”沾点边的,就是在中小学和知青下乡期 间“编辑”过黑板报。因此,我实在不是为此书 写序的合适人选。在邹晓东的执意邀请之下,只 能勉为其难。我和晓东并不很熟,在《文史哲》 的一些会议上见过面,也看过他写的两部著作《 意志与真知——学庸之异》《性善与治教》,给 我的印象是颇善哲理分析。读了这本著作,我觉 得他是把哲理分析的头脑运用到了对编辑工作的 思考上。 我在学术道路上得到过《文史哲》编辑的扶 植,也参与过这本书提及的几次人文高端论坛等 活动,与该刊现任主编王学典和前两任主编蔡德 贵、陈炎都是年龄相近的朋友。和前些年不幸病 逝的陈炎一起,2003年秋天我们同在台湾,一到 休息日就结伴旅游。有一次,台湾朋友开车陪我 们玩,半途车子掉进高山的路沟,我俩从侧翻的 车子中爬出来,颇为狼狈,幸好有惊无险。因为 这些,我于《文史哲》怀有特别的亲切感。晓东 的这本书使我的这种感情更深了一层,因为它让 我比较深入地知晓其成为名刊的秘诀。下面说的 是对于这本书的读后感。 晓东写的这些文章有三个特点:实践性、概 括性、前瞻性。 首先,实践性。书名中的“干”字凸显了这 一点,即所言所思都是源自“干”的实践。尽管 作者原初想做个学者,但他“干”了编辑之后, 确实是真“干”,开始从实践中学习如何做个好 编辑,探索如何提升刊物的质量。印象最为深刻 的是关于“如何加强编委会建设”的论述,它认 为现在很多刊物聘请学术“大咖”组成编委会, 这样的“门面编委”固然有一定作用,但从更好 发挥“引领”和“创新”的作用来说,需要建立 由刊物编辑主持的“实用编委工作室”,使学者 和编辑一起策划选题、审稿、约稿。对此,晓东 提出了一些切实的可操作的措施。这样的认识和 对策,没有“干”的实践是不可能提出来的。 其次,概括性。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对 于改革开放以来关于如何干好学术刊物编辑的讨 论做了概括;二,对于《文史哲》在改革开放以 来如何办刊的历程做了概括。前者集中于作者概 括的“七个关系”:“类工作”与创造性工作的 关系、编辑身份与学者身份的关系、配合刊物举 宏观学术大旗与探索具体新知的关系、扎实守成 与开拓工作新局面的关系、服从程序与精英人治 的关系、立足中国传统与面向世界学术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