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在50年代
作者简介
...
内容简介
毛泽东为什么要修改“五一口号” 早在1948年9月的时候,在最早解放的东北,就 曾经准备成立新政协,还要宣布建立新中国。民主党 派的领袖沈钧儒、谭平山、章伯钧、蔡廷锴已经从香 港秘密抵达哈尔滨。他们是在中国共产党发出“五一 口号”后,最积极的响应者。毛泽东当年在修改“五 一口号”时,加上了这么一句话:“各民主党派、各 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 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中 共与先期抵达哈尔滨的民主党派领袖就召开新政协的 协议草案进行了交流与修订,达成初步意见后,又将 之向滞留在香港的李济深、何香凝、周新民、马叙伦 、陈其尤、李章达、沈志远、彭泽民、章乃器、孙起 孟、郭沫若等重量级人物征求意见,1948年11月25日 达成《关于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诸问题的协议》。 该协议规定了新政协的性质、任务及人选:“新政协 参加范围,由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国民党反动 统治、反对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压迫的各民主党派、 各人民团体及无党派民主人士的代表人物组成,南京 反动政府系统下的一切反动党派及反动分子必须排除 ,不得许其参加。” 1948年11月29日,也就是《关于召开新的政治协 商会议诸问题的协议》正式公布仅仅4天后,平津战 役(国民党称之为平津会战)也打响了。而在这一年的 11月6日,淮海战役(国民党称之为徐蚌会战)也开始 了。《关于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诸问题的协议》发 出不久,李济深、何香凝、郭沫若等四十余人分三批 先后到达东北的哈尔滨,只等全部人员聚齐就可以开 会了。新政协还在筹备之中,淮海战役在1949年1月 10日、平津战役在1月31日就先后胜利了。中共中央 随之决定,将新政协会议改到北平,新国家的首都也 定在北平。 据记载,1949年6月16日,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 会常委会第一次会议决定成立六个工作小组,每个小 组都承担不同的任务,分别开展工作,但组员有交叉 。 第一小组的任务是拟定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单 位及各单位的代表名额、名单。该组的组长和副组长 ,分别由筹备会常务委员会秘书长李维汉(中国共产 党代表)和常务委员章伯钧(中国民主同盟代表)担任 。组员有李济深、沈钧儒、黄炎培、马寅初、马叙伦 、彭泽民、曹孟君、谭平山、蔡廷锴、陈其尤、聂荣 臻、李立三、朱富胜、陈叔通、曾昭抡、许德珩、冯 文彬、蔡畅、黄振声(黄鹤祯代)、罗叔章、天宝、陈 其瑗等22人。 第二小组的任务是起草新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条例 (即后来公布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 该组的组长和副组长,分别由筹备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谭平山(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代表)和副秘书长周新民 (中国民主同盟代表)担任。组员有林伯渠、李德全、 施复亮(孙起孟代)、符定一、王绍鏊、郭冠杰、史良 (张曼筠代)、郭春涛(吴茂荪代)、蒋光鼐(秦元邦代) 、雷荣珂、易礼容、郑振铎、俞寰澄(酆云鹤代)、叶 圣陶、沈兹九、李秀真、陈震中(葛志成代)、天宝、 戴子良。 第三小组的任务是起草新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该组的组长和副组长,分别由筹备会常务委员会副 主任周恩来(中国共产党代表)和民主教授代表许德珩 担任。组员有陈劭先、章伯钧、章乃器、李达、许广 平、季方(严信民代)、沈志远、许宝驹、陈此生、黄 鼎臣、彭德怀(罗瑞卿代)、朱学范、张晔、李烛尘、 侯外庐、邓初民、廖承志、邓颖超、谢邦定、周建人 、杨静仁、费振东、罗隆基。 P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