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化名人广东故事
作者简介
张承良,江西于都人,文学博士,现为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教授,兼任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八届委员会**团成员、广东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会长、广东南方软实力研究院执行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发展战略、文化管理学与岭南文化。 王冰,河南濮阳人,女,毕业于中山大学,文学硕士,现为广东行政职业学院中文系文秘教研室主任,专业负责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岭南文化。 汤红,安徽怀远人,女,毕业于暨南大学,文学硕士。现为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文化及文化产业、政府新闻传播等。
内容简介
岭南自古被视为瘴疠之地、蛮荒之所。据《史记》《汉书》记载,岭南地区与内地的文化交流自先秦以后渐成规模。秦始皇南征岭南后,大军留驻,又“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适治狱吏不直者,筑长城及南越地”。后来赵佗又“求女无夫家者三万人,以为士卒衣补。秦皇帝可其万五千人”,岭南与中原交往自此日趋繁密。 岭南地区由于开化较晚,在其发展的早期,较少高水平的思想文化创造。但自东汉末期以降,经由广州港的海外贸易日益繁荣,对外文化交流愈加频繁;加上历朝历代因各种原因而南迁的人越来越多,特别是汉末、西晋末年“八王之乱”“永嘉之乱”以及后来唐宋“安史之乱”“靖康之难”等战祸,造成大量的人口迁移到岭南,移民甚至逐渐成为岭南的主体。在此背景下,以中原文化为主的多元文化与岭南本土文化交融(如韩愈、苏轼、柳宗元等贬官岭南的文人都对岭南文化贡献卓著),岭南文化在日益丰厚的积淀中也渐趋形成自己独特的精神气质,思想文化的创造也由此逐渐“水涨船高”,乃至后来居上。及至明代中叶澳门开埠、清代后期香港开埠,西风东渐,广东越来越成为观念开新之地,思想文化创造的成果“芝麻开花节节高”,以至于成为执牛耳者,**时代之风骚。 诚如学者所指出的,岭南文化在历史演进的机缘中,成就了独特的“岭南性”,要而言之,有两方面是*重要的:其一,南宋末代朝廷因蒙古入侵而流亡岭南,经崖山一战而覆亡的悲壮结局,却使得崖山精神在岭南大地落地生根、照耀后世,极大地激发和凝重了岭南思想文化的力量感。“崖山作为汉人**的**‘纪念’(毋宁说是耻辱),加深了岭南与中原的联系和认同,激发了岭南人强烈的危机意识、社会责任感和主体担当,也促进了岭南人对历史和传统的理性批判和反思,乃至积极甚至激烈的行动。”自此,岭南文化的主体意识日渐确立,岭南思想文化的厚重底色也渐趋沉淀成型,“其共同特点是:‘以天下为己任’‘敢为天下先’”。其二,惠能创立禅宗,将佛教的众生平等观念深深地印刻于岭南文化中,并升华为岭南精神和中华文化的重要部分。禅宗思想以向下的视角,*多地将目光投注于百姓日常生活,将深奥的佛理和修行寓于行住坐卧的生活场景之中,以现实关照和日常践行来取代对彼岸净土的缥缈追求,由此形成了岭南人无贵无贱的平等意识、见性成佛的自尊自立、自我作祖的创新精神、从心而行的浪漫情怀,这种强调“直心”的平民化、通俗化、简捷化取向,培养了岭南人既超脱尘世又脚踏实地的生活态度,也成就了岭南文化“眼光向下”的突出特征。 时至近代,西方现代文明首先从广东登陆,与岭南文化冲突激荡、交融会通,推动着岭南文化的近代转型,岭南由此“摇身一变”成为古老中华走向新文明形态的观念发祥地、行动践行地。岭南地区人才辈出,新思想、新观念叠现。可以说,一部中国近代史,离不开岭南和岭南思想家、革命家的忧患意识、思想洞见和担当作为。岭南独特的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和人文风情,还激发了历代岭南人独特的生命体验和文化艺术创造;而众多来到岭南生活工作的外乡人,也在岭南独特的人文氛围中激活了思想和情感的火花,他们以积极进取的思想、文化及艺术创造,丰富了岭南文化的底蕴,增添了岭南文化的厚度与高度,凝聚成为岭南文化璀璨夺目的精神标识。 习近平***指出,近代以来,广东就是中国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如虎门销烟、三元里抗英、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北伐战争等都同广东有密切关系,文天祥、林则徐、洪秀全、邓世昌、孙中山、廖仲恺、黄兴、何香凝、鲁迅等民族英雄和文化名人都是广东人或在广东活动过,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的“苟利**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孙中山先生的“要立志做大事,不要做大官”等名言至今仍广为传颂……很多历史人物也是广东人或在广东生活过,如唐代的张九龄、宋代的苏轼、明代的袁崇焕、清代的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人,这是广东宝贵的精神财富,要继承发扬好。 为此,我们编写了这本《中国历史文化名人广东故事》,选取岭南历代思想、文化及艺术创造的代表人物,介绍他们的生平事迹和创新创造故事,让读者集中地阅读、了解,以期达到传承文化、赓续精神的目的。 走近广东历史文化名人 感受璀璨夺目的岭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