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渠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2016年11月8日,泰国清迈会展中心。 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第二届世界灌溉论坛暨第六十七 届国际执行理事会全体会议,正在这里召开。 晚上8点,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名誉副主席侯赛因·甘 德度宣布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评选结果:中国泾阳郑国 渠遗址人选。在全场热烈的掌声中,陕西省水利厅副厅长 魏小抗从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主席塞义德·纳瑞兹手中接 过奖牌。自此,郑国渠成为陕西省首个“世界灌溉工程遗 产”,陕西又喜添一枚世界级“金名片”。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与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等 并称为世界遗产,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自2014年开始在全 球范围评选。每年由各个国家的灌溉排水委员会组织申报 ,经由国际专家组评审提出推荐名单,国际执行理事会投 票通过后正式列入遗产名录。此次是第三批,全世界共申 报四十八个遗址,人选了十二个,中国除郑国渠外,浙江 漤港、江西槎滩陂一同人选。 从新闻上看到这一消息的时候,我正在广西北海。几 天前,我刚刚参观了灵渠。灵渠是秦代的一项伟大工程, 位于广西兴安县境内,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灵渠由东 向西流淌,使兴安县东面的湘江源头海洋河和兴安县西面 的漓江源头大溶江相连,是沟通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一 条古老运河,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我 的眼前浮现出两千多年前的历史云烟,遥想那个扫平六国 、完成统一大业的中国首位帝王,如何继续以“挥剑斩浮 云”的决绝气概,派遣五十万大军南征百粤,命掌管军需 供应的监御史禄督率士兵、民夫在兴安境内湘江与漓江之 间开凿灵渠。士卒、粮饷沿着运河源源不断地运输,岭南 随之一扫而平,归人大统……当这种波澜壮阔的雄浑景象 还在我的心中翻腾时,远在北方我的家乡的郑国渠申遗成 功,让我为之激动不已。 大禹治水的故事在中国经久流传,妇孺皆知。在中国 辽阔的土地上,从南方到北方,从东部到西部,地质地貌 差异很大,水资源和水环境各不相同,人类生存和发展经 常受到洪灾或者旱灾的侵扰和制约。一部中国文明发展史 ,一直与国人治水的历史结伴而行。中国人尊崇大禹,不 管在防洪领域,还是在灌溉、航运、供水等领域,任何成 功的水利业绩都被视为大禹事业的再现,大禹精神的回归 。 在这个历史过程中,秦人治水创造了辉煌的业绩,积 累了丰富的经验。公元前256年,秦昭襄王命蜀郡太守李冰 父子,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修建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 。工程历时五年,于公元前251年建成。两千多年来,都江 堰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 、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修建郑国渠是秦王赢政登基 当年做出的最重要的一项决策。公元前246年动工,公元前 237年完成,历时十年。从泾河引水东注洛河,总长一百五 十余公里,灌溉土地四万顷,从此关中为沃野,无凶年。 灵渠始建于公元前218年,完工于公元前214年,历时四年 ,全长近四十公里。都江堰、郑国渠、灵渠并称秦代三大 水利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