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书系·课堂密码(第二版)
作者简介
周彬,教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副教授。著有《叩问课堂》、《课堂方法》、《学校法制:理论与案例》和《教育考试与评价政策》等专著,在课堂教学、学校管理领域有独到的研究。
内容简介
当然,校长也有校长的难处,那就是每学期成绩出来后,局长们总会把每所学校的成绩拿来做个排名,这个时候校长总是感到很紧张。既然局长每学期对学校成绩进行排名,那么,校长每个月对年级教师进行成绩排名也就顺理成章了。可是,是不是每个月进行年级排名就能够让学校在每学期的排名中取得好成绩呢?由于教师的课堂教学只对学生成长的某一个阶段负责,甚至只对一个阶段中的某一个方面(学科)负责,如果没有长远而又全面的教育眼光,学生的发展就难免会因为局限而受阻;但如果教师的教育眼光过于长远和全面,教师又难免会在学校比较短视而又局限的评价机制中受伤。 教师的教学勇气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起来的教学前提。在理论上,真理永远是对的,对真理的追求是值得尊崇的,对真理的捍卫是应该提倡的。可是,一旦把真理置于教育实践之中,对真理的追求就不仅需要足够的智慧,还需要足够的勇气。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个道理肯定是真理,但谁也不会等一百年再来检查人被树得怎么样了。树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要把它分成若干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要有阶段性的目标,这样才能够保证百年树人的过程不至于迷失方向,才能够保证百年树人的过程不至于因为怠惰而误人子弟。因此,把教育分成若干个阶段的目的并不在于阶段性目标的达成,而在于让学生在长远发展中取得优异成绩。如果学生失去了长远发展的机会与能力,哪怕在阶段性目标达成过程中取得了好成绩,也不能够保证阶段性成绩具有可持续性。与其说教师培养学生自主能力需要的是教学策略,还不如说是教学勇气,是突破短期评价标准和眼前考试成绩的勇气。 学生的课堂参与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起来的认知基础。教师们经常抱怨,并不是我不让学生课堂自主,而是学生根本就不愿意自主,可能学生也没有能够自主起来的能力。 …… 课堂教学是不是真的有密码存在?究竟什么是课堂密码?本书致力于对课堂教学的结构进行分析,从“打造‘有效课堂’”、“营造‘有趣课堂’”、“塑造‘有序课堂’”三个方面将课堂拆分开,分别论述课堂“有效”、“有趣”、“有序”三个标准如何实现;再从“课堂中的‘学生’”、“课堂中的‘教师’”两个方面探讨课堂中师生的关系,认为只有师生共赢,才会真正体现教育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