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当·斯密全集(第3卷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精)

亚当·斯密全集(第3卷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精)
作者: (英)亚当·斯密|译者:郭大力//王亚南
出版社: 商务
原售价: 138.00
折扣价: 96.60
折扣购买: 亚当·斯密全集(第3卷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精)
ISBN: 9787100100199

作者简介

亚当·斯密,18世纪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和伦理学家。 1723年出生于苏格兰法夫郡(County Fife)的寇克卡迪(Kirkcaldy)。 1723-1740年间,亚当·斯密在家乡苏格兰求学,在格拉斯哥大学(University of Glasgow)完成拉丁语、希腊语、数学和伦理学等课程;1737年进入格拉斯哥大学学习哲学。 1740-1746年间,赴牛津大学(Colleges at Oxford)求学,但在牛津并未获得良好的教育,唯一收获是大量阅读许多格拉斯哥大学缺乏的书籍。 1750-1764年在格拉斯哥大学任教授。还兼负责学校行政事务。这一时期,亚当·斯密于1759年出版的《道德情操论》获得学术界极高评价。而后于1768年开始着手著述《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1773年时认为《国富论》己基本完成,但亚当·斯密多花三年时间润饰此书,1776年3月此书出版后引起大众广泛的讨论。影响所及除了英国本地。连欧洲大陆和美洲也为之疯狂。因此世人尊称亚当·斯密为“现代经济学之父”和“自由企业的守护神”。 1778-1790年间亚当·斯密与母亲和阿姨在爱丁堡定居,1787年被选为格拉斯哥大学荣誉校长,也被任命为苏格兰的海关和盐税专员。1784年斯密出席格拉斯哥大学校长任命仪式,因亚当·斯密之母于1785年5月去世所以迟未上任。1787年他才担任校长职位至1789年。亚当斯密在去世前将自己的手稿全数销毁,于1790年7月17日与世长辞。享年67岁。

内容简介

财富由货币或金银构成这一通常流行的见解,是 自然而然地 因货币有两重作用而产生的。货币是交易的媒介,又 是价值的尺 度。因为它是交易的媒介,所以,我们用货币,比用 任何其他商品, 都更容易取得我们所需的物品。我们总是觉得,获取 货币是一件 要事。只要有货币,以后随便购买什么,都没有困难 。因为它是价 值的尺度,我们便用各种商品所能换得的货币量,来 估计其他各种 商品的价值。有很多货币的人,被称为富人;只有极 少一点货币的 人,被称为穷人。俭朴的或想发财的人,被说成是爱 货币的人;不 谨慎的、不吝啬的或奢侈的人,被说成是漠视货币的 人。发财等于 是有了货币。总之,按照通俗的说法,财富与货币, 无论从哪一点 看来,都是同义语。 像富人一样,富足的国家往往被认为拥有很多货 币。在任何 国家,贮积金银被认为是致富的捷径。美洲发现后, 有一个时期, 西班牙人每到一个生疏的海岸,第一个要问的问题, 就是近处有无 金银发现。他们就根据这种情报,判定那个地方有没 有殖民的价 值,乃至有没有征服的价值。以前,法兰西国王特遣 僧人普拉诺· 卡尔比诺去见有名的成吉思汗的一位王子。据这位大 使说,鞑靼 人所常常问到的,只是法兰西王国的牛羊多不多。他 们的问题和 西班牙人的问题有同样的目的。他们想要知道那个国 家是否十分 富足,值得他们去征服。鞑靼人和其他一切牧畜民族 ,大都不知道 货币的用处;在他们中间,牲畜便是交易的媒介,便 是价值的尺度。 所以在他们看来,财富是由牲畜构成,正如在西班牙 人看来,财富 是由金银构成一样。在这两种看法中,鞑靼人的看法 也许最接近 于真理。 洛克先生曾指出货币与其他各种动产的区别。他 说,其他各 种动产是那么容易消耗,以致由这等动产构成的财富 不太可靠;今 年富有这等动产的国家,即使毫无输出,只要是奢侈 浪费,明年就 可能很缺少这等动产。反之,货币却是一个可靠的朋 友,它虽然会 由这个人转给那个人,但若能使它不流出国外,就很 不容易浪费消 耗。所以,在他看来,金银乃是一国动产中最坚固最 可靠的部分; 他认为,由于这个缘故,增加此等金属,应当是该国 政治经济的大 目标。 、 另一些人却以为,一国如能脱离全世界而存在, 则国内流通的 货币无论多少,都毫无关系。借这种货币而流通的可 消费物品,只 会换取或多或少的货币;他们认为,这样的国家实际 上是富是贫, 完全取决于此等可消费物品的丰饶或稀少。但对于那 些同外国发 生联系,而且有时不得不对外作战,因而有必要在远 地维持海陆军 的国家,他们的看法却又不同。他们说,除了送出货 币来支付给 养,否则就无法在远地维持海陆军,但要送出货币, 又非先在国内 有许多货币不可。所以,每个这样的国家都必须尽力 在和平时期 累积金银,一旦需要,才会有财力进行对外战争。 由于有这些通常流行的见解,欧洲各国都尽力研 究在本国累 积金银的一切可能的方法,虽然没有多大成效。西班 牙和葡萄牙 是以此等金属供给欧洲的主要矿山占有者,它们曾以 最严厉的刑 罚或苛重的关税禁止金银输出。往时,其他大多数欧 洲国家似乎 也都采用类似的禁止办法作为它们政策的一部分。在 某些古代苏 格兰议会法案里,我们会出乎意料地发现,亦曾以重 刑禁止金银输 出国外。法兰西和英格兰古时候也曾采用同样的政策 。 当那些国家成为商业国时,商人们在许多场合总 感到这种禁 令非常不便。他们以金银为媒介,向外国购买他们所 需要的物品, 输入本国或运往别国,比用任何其他商品为媒介,往 往都更为有 利。因此他们反对这种禁令,认为它妨害贸易。 他们说,首先,为购买外国货物而输出金银,未 必会减少国内 的金银量。反之,还往往会增加那种数量;因为,如 果外货消费额 并不因此而在国内增加,那些货物就可再输出国外, 以高利润在那 里售出,所以,带回来的财宝也许会比原来为购买货 物而输出的金 银多得多。托马斯·孟把这种国外贸易的作用同农业 的播种期和 收获期相比较。他说:“如果我们只看见农夫在播种 时期把很多优 良谷物撒播到地里去的行为,我们一定会把他看作一 个狂人而不 是农夫。但如果我们再考察他在收获期间的劳动,我 们就会发现, 他的行为是既有价值又有很大的收获的。收获才是他 努力 的目的。” P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