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河起舞(绝境中把握生命之门修订本)
作者简介
潘肖珏,中国*早从事公共关系教育和企业咨询策划的教授之一。上海交通大学**健康产业研究院自然医学研究所执行所长,曾任中国公关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公关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人事部公关**经济师测评软件专家组负责人、上海市紧缺人才培训工程公关专业专家。 2005年始集乳腺癌、股骨头坏死、冠心病三大疾病于一身,因病探道,走出沼泽,创建了若干独到的健康管理观念和干预路径,撰写了多本著作。康复十年后的**,创建“粉玫瑰关爱女性健康行动”的公益平台。2015年被任命为“上海市民间中医特色诊疗技术评价中心”专家。
内容简介
1 ﹒ 我与“死亡”狭路相逢 120 救护车将我这样一个骨折病人送到仁济医院 外科病房。术前,王平治医生与我谈话,王医生问我 ,如果开出来是恶性的,你希望保乳吗?我一个劲地 摇头:“不要,不要!没有**,照样活;留下隐患 ,没得活!”然后,她告诉我手术的流程:先局部麻 醉,在右**开个小口,取出肿块去病理室冰冻切片 化验,几分钟后,若病理报告是良性的,即可回病房 ,整个手术时间大约一个多小时;如果是恶性的,那 就要扩大手术范围,进行根治术和腋下淋巴清除术, 大约到下午才能回病房。 术后,我在被推进病房时,醒了。开口的**句 话,居然是问:“现在几点?”尽管我是迷迷糊糊的 。旁边人回答:下午2 点。我明白: 糟了,得癌症了。而后,又昏睡过去了…… 我原本以为,我这个人可能会得这病那病的,但 不会得癌症。 我的心脏不好,血压也高,有一篇文章讲,患心 血管病的人不大容易得癌症;再说在我得病前,我的 父系和母系家属中没有癌症患者,我无家族病史啊; 自从40 岁时得了心脏病后,我一直很保健的。怎么 现在竟然成了例外呢?我哪方面出问题了?上帝眷顾 所有人,为什么单单把噩运赐给我?! 什么叫“屋漏偏逢连夜雨”?原先是股骨颈骨折 ,虽然是平躺,但只是下半身不能动,可现在倒好, 居然成了全身不能动:胸前被厚厚的纱布绑着,患乳 癌侧的右臂在肿痛,静脉炎的左臂也在疼痛,左腿的 骨折还在胀痛;再加上因术后插导尿管引起的尿路感 染,使我不时地尿频、尿急、尿痛。此时,整个身体 被痛包围着…… 此状态还要维持多少天?那“生不如死”的意念 是有掠过的,整天笔直地躺着,望着天花板,我痛苦 得几乎掉不下一滴眼泪。我 开始可怜自己:灾难怎么会如此地一环接一环, 一点儿不让我消停啊?……猛然,我想到了永美,人 居然会一下子顿悟:因为骨折,我认识了永美;因为 有永美患乳腺癌这事的提醒,我才会去关注我自认为 安全的**。没有这些冥冥之中的因缘,可能会遭* 大的“祸”。 这样一想,心,平静多了。癌症患者在被确诊初 期,他们的家属都会本能地向病人启动一项将病情避 重就轻的告知程序。“我的病理报告,出来了吗?” 乳腺 癌术后已经10 天了,我试图问问家人。“早呢 ,还没出来。”或许他们还没有想好怎么跟我说,就 用此话来敷衍我。我心平气和地对妹妹说:“不要瞒 我,要真情相告,今后的路是要靠我自己来走的。” 妹妹迟疑了一下,说:“那好,我告诉你。”我 突然感到心跳加快,手心有点出汗,到底还是紧张的 。 病理诊断: 1. 右**浸润性导管癌Ⅱ-Ⅲ级, 2.5×2×1.5cm。 2. 右腋下淋巴结(1/13)见癌组织转移。 3. 免疫组化标记结果:HER-2 阳性(+++), ER,PR,Ki-67,P53,BCL-2 均阴性(-)。 当时我对这些乳腺癌的医学知识根本不懂,所以 也没有紧张。事后才知道,我患的是*凶险的一种乳 腺癌,而且根本不是早期,肿瘤也不小,还伴转移。 2011 年去世的复旦大学青年教师于娟患的就是这种 “乳癌**”。 **,医生刚查完病房,护工从外面奔进来,气 喘吁吁地发布一项信息:昨天半夜,18 *又跳楼了 ,未遂,现在护士长在教训她的护工,看紧点!18 *,和我隔开两个病房。她40 岁左右,患的是宫颈 癌晚期。 一年前动的手术,现在复发。医生说她已进入生 命***的“读*”阶段。一到深夜,她的叫声撕心 裂肺。*近几天,这种叫声频率越来越高,可音高却 越来越低。对此,同样患乳腺癌的11 *对我说:“ 如果我到那**,我就选择吃一把安眠药,没有痛苦 ,也不害人。9 *你说呢?”我没有回答,望着天花 板,多么希望自己此时是荷兰人,因为我曾在报上看 到,这个**已经通过了《***法案》。 说真的,这个病让55 岁的我起码提早20 多年直 面死亡,我与“死亡”狭路相逢,根本无法避及。以 前,读德国思想家海德格尔那句“人的存在是向死而 生”的话,觉得很远、很哲学。可此时此刻,我体会 那句话的语义却很具象,很当下。人,都希望自己年 轻,希望自己能延缓步入老年的步伐,**我终于明 白了,不是每一个人都会有老年的。 有人说,不怕死的人是因为他无**。我,有欲 望,所以,我怕死。我在所研究的公共关系专业领域 中,自认为学术造诣在全国高校不敢说出类拔萃,也 是小有点名气。本来打算再写几本专业新视点的书, 带几拨研究生,*后光荣地当个“博士生导师” ,达到高校*高的学术身份,此生足矣。可这下生了 这病,完了,没可能了。P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