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看水浒(字缝里的梁山规则与江湖世界)

闲看水浒(字缝里的梁山规则与江湖世界)
作者: 十年砍柴
出版社: 山西人民
原售价: 28.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闲看水浒(字缝里的梁山规则与江湖世界)
ISBN: 9787203068471

作者简介

十年砍柴,本名李勇,文化学者和网络意见**。生于上世纪70年代,在湘中农村长大,少年时,学业之余常上山砍柴,直到l8岁去兰州大学中文系求学。22岁来到北京,先后栖身于国有大企业、***某部委、某中央媒体。年近不惑,终于发觉自己*适合的角色乃是一书生,遂进入语文出版社,开始“读书、写挡、编书、卖书”的四书生涯。其写作游走于古代历史文化和当下时事政治之间,先后在《南方都市报》《华商报》《华商晨报《新京报》《潇湘晨报》《钱江晚报》《经济观察网》等媒体开设时评专栏或文化专栏。已出版有《闲看水浒》《皇帝文臣和太监》《晚明七十年》《闲话红楼》等。

内容简介

你看,宋江在初期,无论在郓城县,还是在江州,一路收罗的都是层 次不高的人,比如矮脚虎王英以及燕顺那样的人。戴宗、花荣在早期他笼 络的人中,就算综合素质相当高了。而当他上了梁山,有要取代晁盖的趋 势后,特别是从三打祝家庄后,一直留心网罗朝廷的武官,比如大刀关胜 、双鞭呼延灼、双*董平、金*手徐宁,等等。在“**”全民评《水浒 》时,这番行为被斥为“做投降的准备”——撇开“**”时期的意识形 态因素,这种评价是很到位的。如果不改变梁山的队伍构成,不但“招安 大计”无人附和,就是那些不同出身,分属不同山头的各位好汉,都难以 摆平。而且后期归附梁山的朝廷*官,在体制内级别越高,那么上梁山就 越*宋江重视,排名也*靠前。那些早期上梁山的,比如**拨和王伦一 起的杜迁、宋万等人,第二拨跟晁盖的刘唐、阮氏兄弟等人,就几乎失去 了话语权。真是“早革命不如晚革命,晚革命不如反革命”。 排完座次后,梁山表面上处于*兴盛的时期,这也是宋江和朝廷讨价 还价*好的时机,这时候如果还不被招安,如果再拖下去,各个山头的人 矛盾显现出来,宋江仅仅凭自己的权谋,凭戴宗、李逵、花荣等人,是难 以控制住局势的。到了那时,宋江能否说了算,都很难预测。因为不但二 龙山的鲁达和少华山的史进以及桃花山的李忠*为亲近,且原梁山的林冲 也有可能偏向二龙山、,除了他和鲁达有真正的兄弟情谊外,他的徒弟曹 正也是从二龙山起家的。因此招安这件事,人多做不得,人少也做不得, 太早做不得,太晚也做不得。 招安后宋江等人奉诏征辽,征田虎、王庆、方腊,不仅仅是朝廷利用 外敌和内逆削弱梁山的力量,也可看成宋江在征战中削弱非嫡系人马。一 百单八将中,**个阵亡的是梁山的“**元老”宋万,属王伦时期的重 要人物,这*非闲笔。征方腊后,三分之二的人马阵亡,跟随宋江回东京 的十二名主将(属三十六天罡)中无一人是二龙山、少华山、桃花山的人马 。这十二人中,阮小七属于早期晁盖的下属,卢俊义、吴用和宋江是同盟 关系,其余的关胜、呼延灼、花荣、柴进、李应、朱仝、戴宗、李逵,都 是宋江真正的嫡系。宋江的嫡系阵亡比例*低,难道是偶然的吗? 其实在征方腊的过程中,各山头的矛盾已逐渐显露。李俊等人在太湖 小结义,等于另立山头,早选好了退路,*后出海南下东南亚,去了泰国 占山为王。杨志、林冲、鲁达在浙江,要么病死要么圆寂,武松执意要在 六和寺出家,一是表明和朝廷、和宋江决裂,二是表明在当地守住与鲁、 杨、林的情分,守住二龙山兄弟同生死的誓言。而燕青在征辽途中的双林 镇,就设计好后路。公孙胜一直就对宋江若即若离,几次要远离梁山的山 头之争,征方腊后回家修行。 真正死心塌地跟宋江回来的就是花荣、李逵、戴宗等人。等宋江、卢 俊义、戴宗、李逵死后,吴用和花荣在宋江、李逵坟前上吊身亡,与其说 他俩是在大树倒后害怕朝廷清算,不如说是后悔。吴用和花荣在宋江的事 业中出力很大,吴用为此还背弃了晁天王,将宋江看作能依托成事的主公 ,*后兄弟们死的死,逃的逃。恐怕吴用根本没有勇气隐居江湖,和还苟 活的梁山人交往,只有一死了之。 可以说,宋江在梁山一百单八将中,他可以重用自己亲信。算计别的 山头的人。——尽管在口头上大家都是兄弟亲如一家。可自招安后,他到 底算计不过朝廷。 一部《水浒传》,直到结束,依然可以看出梁山原先种种的“山头” 。P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