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了解的南宋史
作者简介
霏婉,本名石迎男,女,满族,吉林师范大学历史专业毕业,目前在大型央企从事企划工作,曾担任企业多个文化产品的责任编辑或执行制片。主要作品有《你不了解的隋朝史》等。
内容简介
1.高宗嗣统—南宋建立 大宋自开国以来,长期面临两大外敌,一个是雄踞北方的契丹辽国,一个是盘踞西北的党项西夏,谁也没有想到,最后威胁到宋朝根基,导致北宋灭亡的是一个横空出世的女真金国。 也难怪宋徽宗在听闻噩耗时,握着近臣的手大叹:“何至于此!”而后昏倒在龙床之上。等他再醒来,便急吼吼地把皇位传给太子,逃离汴京。 徽宗选的继承人是跟自己一样懦弱怕事的宋钦宗。若不是宰相李纲坚持死守,钦宗甚至已经爬上逃跑的轿子。 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正月,在李纲的坚持、无数将领的死守下,金军领教了宋国国都的固若金汤,转而提出和谈。懦弱的钦宗接受了对方提出的条件,金军在局面不利的情况下,满载而归。但这一次的转危为安,只是将北宋灭亡的日期往后推延数月。 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军再次南下,依然由大将完颜宗望(女真名斡鲁补)、完颜宗翰(女真名黏没喝)领兵,于闰十一月攻破汴京,俘虏徽、钦宗二帝。次年,金太宗下诏将二人废为庶人。四月,金军一把火烧了宋国的都城,带着大批战利品,徽宗、钦宗、皇室人员以及宰执大臣们等三千人,启程北归,史称靖康之耻。 北宋就此灭亡。 金人带走全部皇室成员的目的很简单——斩草除根,彻底断绝赵氏再起的可能。 但若一切都如金人的愿,便不会有之后的南宋。 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奉旨离京,因而逃过发生在汴京的劫难。 徽宗共有三十一子,其中排行第九的赵构并不出众。其生母韦氏宫女出身,身份卑微,在徽宗的众多嫔妃之中也不得宠。甚至,韦氏能生下赵构都属机缘巧合。 韦氏和深受徽宗宠爱的贵妃乔氏原本都是宫女,两人情同姐妹,彼此约定:将来不论是谁先富贵,都要提携对方。后来,美貌如花的乔氏先得到荣宠,她没忘记当初的约定,几次三番恳请徽宗宠幸韦氏。韦氏唯一还算可以的,大抵就是性格温良,但是在后宫之中,温柔顺从的女子实在太多,徽宗对韦氏没什么兴趣,但是爱妃又多次请求,他才临幸了韦氏。韦氏因此受孕,诞下男儿,这便是赵构。 赵构天性聪明,博闻强记,史书记载他在武学方面也不错,可以拉开一石五斗的大弓,是个能文能武之人。赵构十五岁那年,被封为康王。韦氏并未因儿子封王开府而得到晋升,依旧是后宫之中一个地位不高的婉容,但韦氏的内心非常满足,儿子健康长大,封为王爷,就算是皇室闲散之人,也不会缺荣华富贵,她的地位不论高低,这后半生都算有了依靠。 可惜,历史并未像韦氏期盼那样发展,她很快被晋升为贤妃。 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十一月,金人第一次渡过黄河包围汴京,向宋国提出的要求之一是徽宗得派出一个亲生儿子到金国为质。徽宗的儿子们个个心惊胆战,深知一旦到了金国,必然没有好下场,轻则受辱,重则丢命。这个时候,康王赵构站了出来,自请前往。 徽宗大概是第一次意识到,自己还有这么一个儿子。 十九岁的赵构气定神闲,目光灼灼,他并非懵懂不知前景,而是有着不惧赴死之心。 韦氏丝毫没有封为龙德宫贤妃的喜悦,她恨不能拉住儿子的衣袍,恳请他不要前往金营。对于一个母亲而言,如果要用儿子的性命去换取尊贵,那她宁可不要这份尊贵。 历史,不会因一个母亲的哀求而改变。 徽宗领着文武百宫,亲自给赵构送行。 赵构随后离开宋军范围,步入金营。 繁华与疮痍同在 耻辱与荣光并存 举步维艰,却又倔强到底! 四面强敌,却又胜率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