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教育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然而……那些不幸的孩子呀!如果在盲童娱乐时,你 们是头一回去看他们,可以听到他们拉小提琴和吹笛子的 婉转悦耳的演奏声和他们的欢笑声,还可以看到他们沿着 楼梯敏捷地上上下下,任意地在走廊和宿舍走来走去…… 这时候,你们绝对不会说他们是不幸的孩子了。 “如果你们观察他们的一言一行,特别是那些十六岁 至十八岁的盲人青年,就会看到,他们身强力壮,性情开 朗,对自己的失明泰然处之,对生活充满信心。可从他们 脸上那愤恨和高傲的表情,人们不难看出,在他们甘心忍 受这种命运的安排之前,他们已经受了多么巨大的苦难。 有些人,从他们苍白而温和的脸上,可以看到他们那种逆 来顺受而充满悲哀的神情。有时候他们还会背地里伤心落 泪。啊,我的孩子们。你们想一想,在这人中间,他们有 的是短短几天就丧失了视力的;直的是经过几年的病痛折 磨、忍受多次可怕的手术治疗后失明的;直的生来就是失 明的:这些人一生下来便进入了一个永无光明的黑漆漆的 世界,如同坠入一座黑洞洞、茫然无际的巨大坟墓,人类 的面孔是怎么回事,他们全然不知。【排比:用排比句式 列举了盲人失明的不同原因,渲染了悲伤的气氛,突出了 盲人令人同情的经历。】你们可以想象得到,他们已经忍 受,并将继续忍受极大的痛苦。当他们模模糊糊地意识到 自己跟正常人的巨大差异时,他们会情不自禁地扪心自问 :‘我们并没有过错,为什么会有这种区别呢?’ “我在他们中间生活过多年。每当我想起那个班的所 有孩子都永远闭着眼睛,漆黑的瞳仁没有光彩、没有生命 力时,再看看你们,深深感到你们是无比幸福的。你们不 妨再想一想,整个意大利有两万六千个盲人。两万六千个 人看不见光明,你们懂吗?这是一支多么浩荡的大军哪。这 支大军需要整整四个钟头才能从我们窗前走过去。” 老师沉默了,教室里鸦雀无声。德罗西问,盲人的感 觉是不是真的比我们更灵敏。 老师回答说:“是的,他们的其他感官特别灵敏,因 为他们必须用这些比正常人更好、更发达的感官来补偿自 己有缺陷的视觉。比如说,某天早晨的集体宿舍里,一个 盲人问另一个盲人,‘今天有太阳吗?’这个盲人以最快的 速度穿上衣服,跑到院子里,他只要来回挥几下手,便能 感觉到大气的暖和程度,于是他跑回屋子报告喜讯,‘有 太阳。’还有,盲人从某个人的声音便能判断出他身材的 高矮,而我们正常人是从某人的眼神判断他的意图的。他 们能年复一年地牢记某人的语调和口音。屋子里本来有几 个人,可只有一个人说话,盲人却能断定屋子里不只有一 个人,还有另外几个人。他们只要用手摸摸汤勺,便能知 道它是干净的还是不干净的;女盲童能很容易地把染色毛 线和天然色毛线区别开来;当他们在街上漫步时,便能根 据气味的不同辨别出周围是什么样的店铺,要知道,有些 气味我们正常人根本闻不出来。他们玩陀螺时,一听到它 的旋转声,便能径直走上去,分毫不差地一下子将它拾起 来;他们滚铁环,做九柱戏,跳绳,用石块砌小屋,采摘 紫罗兰花,好像都能看得清清楚楚似的;他们会编席子、 篮子,会制作五光十色的草编制品,编得既快又好,达到 轻车熟路的地步,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他们发达的触觉器官 。触觉就是他们的视觉。他们最大的爱好就是通过触觉器 官去推测、了解、把握物体的形状。当领着他们到工业展 览馆并允许他们随便触摸展品时,他们像过节一样,欢天 喜地地涌向几何图案、各种模型和器具,兴致勃勃地把展 品放在手上翻来覆去地摸索,以便琢磨产品是怎样做成的 ,他们管这种动作叫‘看’。目睹他们的一举一动,令人 深受感动,也明白了许多事情。” 卡罗菲打断老师的话,问:“盲童比别人更能学好算 术,对吗?” 老师回答说:“这是真的,他们照样学算术和读书识 字。不过他们用的书是专门制作的,上面的字是一个个鼓 起来的。他们用指头在上面摸来摸去,便能认出字母,说 出词汇来,然后很流利地念出。当他们念错时,也照样会 脸红,很不好意思,多么可怜的小家伙呀! “他们写字不用钢笔和墨水,而是用一种金属穿孔器 ,按照特殊的字母表,在一块又厚又硬的纸板上刺出许许 多多深浅不一而分门别类的小孔来。这些小孔在纸板的背 后如同浮雕一样凸现出来。他们只要把纸板翻过来,用手 指头摸着突起的部分,便能读出自己写的东西来,甚至也 能读出或识别出别人写好的字。利用这种方法,他们能写 作文,互相通信,写数字,做计算。 “他们虽然双目失明,但注意力非常集中,不像我们 那样容易分散,因此,他们的心算能力特别强。他们酷爱 读书,做事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有惊人的记忆力,对任 何事情都永记不忘,谈到跟历史和语言相关的事情,往往 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连很小的孩子也不例外。如果他们 四五个人同坐一条长凳,第一个跟第三个,第二个跟第四 个间隔着说话,他们虽然看不见说话的对象在哪里,但根 本不会听漏一句话,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他们有相当灵敏并 随时准备倾听的耳朵。 P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