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十五年(大字本)/黄仁宇全集

万历十五年(大字本)/黄仁宇全集
作者: (美)黄仁宇|责编:周红斌
出版社: 九州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7.20
折扣购买: 万历十五年(大字本)/黄仁宇全集
ISBN: 9787510887185

作者简介

黄仁宇(1918—2000),知名度超高的华人历史学家之一。生于湖南长沙,1936年就读于天津南开大学电机工程系。曾于抗日战争时期辍学并加入国民党军队,1950年退伍后赴美求学于密歇根大学新闻系,后转入历史系,并于1964年获博士学位。曾任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副教授及哈佛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1979年离开教学岗位,专心写作,著有《万历十五年》《中国大历史》《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现代中国的历程》《黄河青山》等畅销书。

内容简介

第五章 海瑞——古怪的模范官僚 1587年阳历11月13日,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海瑞在任所与世长辞〖海瑞去世月日,据《海瑞集》页599;《明代名人传》页474。《神宗实录》页359记为11月15日。〗。他是一个富有传奇性的人物,对他的生平行事应该如何评论,人们曾经发生过尖锐的争执。这争执一直延续到多少年以后还会成为问题的焦点。 和很多同僚不同,海瑞不能相信治国的根本大计是在上层悬挂一个抽象的、至美至善的道德标准,而责成下面的人在可能范围内照办,行不通就打折扣。而他的尊重法律,乃是按照规定的最高限度执行。如果政府发给官吏的薪给微薄到不够吃饭,那也应该毫无怨言地接受。这种信念有他自己的行动作为证明:他官至二品,死的时候仅仅留下白银十余两,不够殓葬之资〖《海瑞集》页599;《神宗实录》页3591;《明史》卷226页2604。〗。 然则在法律教条文字不及之处,海瑞则又主张要忠实地体会法律的精神,不能因为条文的缺漏含糊就加以忽略。例如他在南直隶巡抚任内,就曾命令把高利贷典当而当死的田产物归原主,因而形成了一个引起全国注意的争端。 海瑞从政二十多年的生活,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纠纷。他的信条和个性使他既被人尊重,也被人遗弃。这就是说,他虽然被人仰慕,但没有人按照他的榜样办事。他的一生体现了一个有教养的读书人服务于公众而牺牲自我的精神,但这种精神的实际作用却至为微薄。他可以和舞台上的英雄人物一样,在情绪上激动大多数的观众;但是,当人们评论他的政治措施,却不仅会意见分歧,而且分歧的程度极大。在各种争执之中最容易找出的一个共通的结论,就是他的所作所为无法被接受为全体文官们办事的准则。 海瑞充分重视法律的作用并且执法不阿,但是作为一个在圣经贤传培养下成长的文官,他又始终重视伦理道德的指导作用。他在著作中表示,人类的日常行为乃至一举一动,都可以根据直觉归纳于善、恶两个道德范畴之内。他说,他充当地方的行政官而兼司法官,所有诉讼,十之六七,其是非可以立即判定。只有少数的案件,是非尚有待斟酌,这斟酌的标准是: 凡讼之可疑者,与其屈兄,宁屈其弟;与其屈叔伯,宁屈其侄。与其屈贫民,宁屈富民;与其屈愚直,宁屈刁顽。事在争产业,与其屈小民,宁屈乡宦,以救弊也。事在争言貌,与其屈乡宦,宁屈小民,以存体也〖《海瑞集》页117。〗。 ★三十余年长销不衰! 自1982年在国内首次出版以来,不断再版重印,在国内学术界、史学界刮起“黄仁宇旋风”,并形成持续至今的“黄学热”。 ★台湾著名学者陶希圣先生所写《陶希圣读后记——君主集权制之末路》一文,属首次在大陆面世。 ★黄仁宇先生最负盛名的代表之作。 ★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文化界影响最大的20本图书之一。 ★本书英文版被美国多所大学作为教材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