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世界中心
作者简介
温骏轩,网帖笔名“鄙视抢沙发的”,生于20世纪70年代,法律专业出身,长于分析解读国际局势。其2009年7月在天涯论坛“国际观察”板块开设的《地缘看世界》一帖,有理论,有资料,有地图,有分析,广受读者关注,点击量超过2300万,回复超过11万条。 2007年,出版《谁在世界中心》,入选豆瓣网年度十大社科类图书。
内容简介
世界的中心是一座岛 说到地缘,一定要先提到现代“地缘政治学”的奠基人——麦金德。这位英国的地理学家、地缘政治家于 1904 年在英国皇家地理学会宣读了他的《历史的地理枢纽》一文,首次从全球的角度解读了地缘政治学,而在此之前,欧洲人往往习惯于将目光锁定在欧洲大陆。即使他们已经瓜分了全世界,也更多的是将欧洲以外的地区看作利益区,而不是政治舞台上的主角。 麦金德从世界整体的角度出发,认为世界是由几个大岛构成的。其中欧亚大陆和非洲大陆面积是最大的,被称为“世界岛”,美洲大陆是另外一个岛屿,澳大利亚则是较小的一个岛屿。由于欧亚大陆是世界上主要政治、经济力量的集中地域,也是人口众多、面积庞大的连贯性区域,加之欧亚大陆是世界性文化、宗教和价值观念的诞生地,因此,欧亚大陆成为世界发展的地理枢纽地带。 麦金德的理论概括起来就是下面几句话:“控制了东欧就控制了心脏地带;控制了心脏地带就控制了‘世界岛’;控制了‘世界岛’就控制了世界。” 这其中所提到的“心脏地带”就是指西起东欧平原、东至东西伯利亚高地、北临北冰洋、南达伊朗高原的“欧亚大陆中心地带”,或称之为“欧亚大陆心脏地带” 。如果你仍对这一地理范围感到陌生的话,那不妨在脑海中构想一下苏联的地图,将之再加上蒙古、伊朗、阿富汗和中国的西北部就差不多了。这一中心地区的显著特点就是,在将北冰洋视为一块冰封之地的前提下,整个区域都不与海洋相接(因此在脑海中画地图时,需要将上述国家的沿海低地去掉)。除了北部的亚寒带森林地带以外,一般来说是十分适合游牧者活动的。 心脏地带的外围,是人口众多、农业发达的“内新月形边缘地区”。这一区域的地理特点是陆海兼备,既有宽广的腹地,又有漫长的海岸线。同时,游牧民族凭借强大机动优势,能够渗透至此并产生影响。这一区域主要包括面向太平洋的东亚、东南亚季风区,面向大西洋的欧洲,以及被印度洋包裹的南亚次大陆。另外还有一个本身气候条件与欧亚大陆中心地带相合,却又因临海而被划入边缘地区的区域,包括小亚细亚半岛、阿拉伯半岛、新月沃地,以及北非的沿海地区。麦金德认为,上述四大板块大体可以对应:佛教(如果认为中国人也是佛教徒的话)、基督教、印度教,以及伊斯兰教四大宗教区。 以上那些置于游牧力量影响范围之外,只能凭借海路抵达的区域,包括英伦三岛、日本、美洲、澳洲、南部非洲,甚至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等区域在内,则被划为“外新月形地区”。 应当说,麦金德将欧亚大陆和非洲大陆概括成“世界岛”,以此来解释陆权时代的历史和欧亚大陆内部的地缘政治,这是很有道理的。需要着重说明的有以下几点: 1. 历史上“东欧”的地缘政治范围一直处在变化当中。比如苏联时期,“东欧”的范围就包括了许多位置不在东欧的所谓“东欧国家”。这个概念最原始的指向,应该是游牧势力在欧洲所能覆盖的干草原地带。不过随着技术的发展,水资源丰富的欧洲游牧区,基本已经被开发为连片农业区了。俄国人也取代之前的游牧者,成为心脏地带的控制者。也正因为俄国人在沙俄和苏联时期所做的“努力”,今天,我们完全可以把东欧与地理意义上的东欧平原,以及苏联的欧洲部分大体相对应。 2. 非洲由于撒哈拉大沙漠的阻隔,应该分成两部分 : 一是北部非洲,或者说阿拉伯非洲 ; 二是南部非洲,或者说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在整个古典时期,即使对于游牧民族来说,穿越撒哈拉大沙漠进行有效交流,也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实际对“世界岛”文明有直接作用的地区仅为北部非洲,南部非洲则更像是一个地缘孤岛,只是在大航海时代开启之后才真正被文明所影响。所以准确地说,宽广的“世界岛”内的非洲,限定在北部非洲更为准确。 另外,由于北部非洲地处地中海的南部,与地中海北部的欧洲,以及东部的阿拉伯半岛、小亚细亚地区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加之麦金德的欧洲中心观,他认为欧洲的南部边界应该是在撒哈拉沙漠,而不是地中海。这也意味着整个地中海沿岸地区,在“世界岛理论”中被视为欧洲的一部分。不过从地缘政治角度看,在围绕地中海的博弈当中,欧洲人一直面临来自东、南方向的挑战。比如希腊时代的波斯帝国、罗马时代的迦太基。今天这一区域被伊斯兰文明所整合,也正是这一地缘关系的体现。当然,整个地中海周边地区的地缘关系的确非常近,历史上一直在相互影响着。有鉴于此,在从更高视角看问题时,我们可以用“地中海文明圈”这个中性标签,来将欧洲和整个地中海周边地区划在一起。 3. 欧洲中心观的另一个影响,是麦金德将欧洲游牧民族的发源地—东欧平原视为统一心脏地带,乃至整个世界的关键地区。然而在整个古典时期,游牧民族的统一战争往往是自东向西的,也就是从亚洲游牧民族的发源地—蒙古高原所发起的,例如被称作“上帝之鞭”的匈奴人在公元5 世纪时对欧洲的那次入侵,以及在欧洲大陆中心扩张最为成功的蒙古帝国。 麦金德和欧洲人并没有忘记这些被称为“黄祸”的亚洲力量。只是基于欧洲在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他有理由认为东欧平原已经不再是亚洲人入侵欧洲的跳板,而成为欧洲人控制世界的钥匙了。不过如果要用这一理论解释过往的历史,或将目光投向更远的将来,在东方文明占据主导地位的时候,控制“欧亚大陆心脏(中心)”地带的关键也许就变成蒙古高原了。 4. 麦金德在最初的理论中并没有将青藏高原整体包括进去,这主要是由于青藏高原相对独立,在古典时期基本上只对东方的历史进程起过作用,所以作为西方人的麦金德这么做也正常。今天,当我们不再忽视东亚和南亚的地缘政治力时,这个影响两大边缘板块力量对比的高原,就必须作为心脏地带的一部分被考虑进去了。 麦金德的“欧亚大陆枢纽”学说是现代地缘政治的开山之作,他合理地解释了为什么人类历史上最强大的陆地帝国是蒙古王朝和俄国。此外,它不仅解释了欧亚大陆之前的历史,也为当时欧洲的政治家们找到了征服世界的理论依据。可以说,德国就是依照他的学说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从地缘博弈角度看,两次世界大战中,位于欧洲大陆中部的德国都联合了几乎所有的日耳曼人,向占据东欧平原的斯拉夫人发动进攻,企图成为欧亚大陆的主人。在麦金德的理论提出之前,欧洲还有一位伟大的战略家—拿破仑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以位于西欧平原的法国为起点,向东做过类似的努力。 德国之所以没有成功,并不是日耳曼人不够强大,而是孤悬于欧洲大陆以外的盎格鲁- 撒克逊人为了保证欧洲大陆的平衡,并不愿意一个强大的欧洲出现。事实上,当英国丧失了在欧洲大陆的所有领土之后,它的基本国策就是防止欧洲大陆上的任何一国坐大。与欧洲大陆隔海相望的地缘位置虽使英国无望成为欧亚大陆的主人,却让它有机会透过海洋,将视线投向另一片更大的世界,成为一个海权强国。 1、天涯论坛1700万点击热帖,超过7万条回复,历时8年创作,近60幅原创手绘地图,全局勾勒中国崛起路线图,是一本了解国际地缘政治的难得的通俗读物。 2、作者温骏轩是天涯论坛国际观察的代表人物,本书以地理环境为切入点,以地图为工具,从地缘的视角探讨了中国崛起的路线。全书不谈时事热点,却让你秒懂当今国际热点时事 3、豆瓣2017年度社科心里榜单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