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点红楼梦
作者简介
杨树云 满族,北京人,中国著名化装艺术家,曾任中央电视台中视传媒化装造型设计师、中央电视台美工设计、中国影视唐文化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化装专业委员会主任。从事影视舞台化装事业50佘年,为中国影视造型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电视剧《红楼梦》中众多人物的造型设计是杨树云的代表作之一,为中国影视化装界留下了一个难以超越的经典案例。杨树云先生是中国唐史学会、中国吐鲁番一敦煌学学会会员。在中国古代服饰造型、化装造型方面,杨树云先生做了长期深入研究,曾发表专业学术论文多篇。杨树云先生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被誉为中国化装界的“学者型化装师”,又由于其丰富的实践经验,在业界以整体塑造古代造型著称,有“天下第一梳”之美誉。
内容简介
1.同王扶林导演的初次交谈 从清代乾隆年间刊行《红楼梦》,至今已二百多年,人们根据书中的情 节,对主人公都有自己的理解。“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宝黛”。我尤爱这部世界文学名著,内容精彩, 百看不厌。对《红楼梦》人物的准确理解,除了因我熟读此书、对内容深度 把握外,还来源于我对小说前面木版插图,以及民间年画、连环画、戏剧、 电影、工艺美术里《红楼梦》人物倩影的仔细揣摩,它们都不同程度地加深 了我对人物的感性理解。 说来也是缘分,我在撰写《中国古代妇女化妆史料研究》时,喜欢把明 清部分与《红楼梦》、《金瓶梅》里所描写的衣冠、服饰、发型和民俗相印 证。这项研究对电视剧《红楼梦》化装设计的案头工作是相当有益的。 一九八四年七月二十八日,我被聘为剧组化装设计。九月中旬赴黄山太 平湖参与开机第一场戏“黛玉北上”的拍摄工作,从此与《红楼梦》结缘。 同导演王扶林的初次交谈是在一九八四年七月二十三日。这一天,在大 观园筹建处,来自全国十三位贾宝玉的候选人及几位化装师,在导演、制片 、摄像的“三堂会审”下决定命运,最终我同欧阳奋强一起被剧组选用。 当时谈话的内容是电视剧《红楼梦》的化装风格。王导演说:“你设计 的舞剧((丝路花雨》造型很成功,很贴切地体现了唐风唐韵,但再用这种 风格设计《红楼梦》,肯定要失败的。电视剧《红楼梦》要再现古代妇女涂 脂抹粉、描眉画鬓的真实生活,这种生活不是出土文物的再现,更不是化装 师脱离古代生活硬画上去的妆,而是有创新的艺术真实,还要考虑到今天人 们能否接受。要闯出电视剧《红楼梦》特殊风格的妆,要有自己的独特风格 。” “风格”所涉及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可喜的是《红楼梦》中曹雪芹的艺 术构思、创作方式都给我提供了广阔的创作天地及艺术上的自由。只有通读 、熟读、吃透原著,在古代生活的长河中觅根溯源,像曹雪芹那样把美和生 活结合起来,调动一切美的手段,才能塑造一大批触手可及的美的群像。 《红楼梦》是写“美的毁灭”的千古绝唱,那么多有才貌的女子被不合 理的现实所吞噬,使人们产生极大的惋惜,这是社会悲剧的本质。要完成这 个主题,对我来说是个艰巨的任务。事物的发展历来就是“无法学法”、“ 学法有法”、“有法变法”、“变法无法”。到了“变法无法”时,就可以 驰骋于创作的自由王国了。 2.我是怎么当上《红楼梦》化装师的 “八七”版电视剧《红楼梦》原来的化装设计是全国鼎鼎有名的化装大 师王希钟老师,拍完第一集的“一僧一道下凡”后,王老师因忙着筹拍(( 西游记》及北影厂的工作,分不开身,只好再找国内其他有影响的化装师。 但那些人不是没有档期就是有其他原因,未能如愿。已进入七月份,九月就 要开机,化装设计迟迟未能确定,剧组告急,动员全组人员全国招聘。 剧组副导演潘欣欣将此事告诉了八一厂的美工师王伟,王伟把这件事透 露给了我。一听这消息我就动心了,让王伟给我发一封“哥病危”的电报, 请到了假,带上化妆包和资料匆忙登上兰州至北京的一二二次列车。两夜未 睡的我在出站的人流中挤挤撞撞,迈着一步两阶的跨度疾走。上午十时许, 我来到坐落在北京市南菜园的滨湖旅馆。拉开门,我将要闯进一座“艺术之 宫”!这里是大型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剧组的驻地。为继承中华民族这一 伟大的文学遗产,发展繁荣我国电视艺术,他们勇敢地挑起了改编录制的重 责,要使这部中国文学殿堂中的稀世珍宝,通过辛勤的劳动,以逼真的艺术 形象,展现在当代荧屏上。进入旅馆的大门后,我又觉得像挤进了一列更狭 窄拥挤的车厢,那些像蜂房般紧窄的房间里,人头攒动,又闷又热,却洋溢 着欢快的欢声笑语。 一米八六的我对自己追求的目标,从来都充满信心,可那时我的步子踯 躅了:“这次可是毛遂自荐呀,能遇得上‘平原君’吗?” 很幸运!我立刻被日理万机的制片主任接见了。这时的《红楼梦》剧组 ,经紧张筹备,就要在两个月后开机,而该电视剧九百多个人物和有名有姓 的一百五六十个角色,将怎样粉墨登“屏”?作为剧组的制片,焉有不急之 理? 相貌堂堂的制片主任任大惠,不愧老练干达。他打量了我这位西北来客 一眼,略去了客套和寒暄:“我们拍的是电视剧,你是搞舞台的(你行吗? ),另外,这里不缺一般的化装人员,需要的是化装设计师(你能担当吗? )。” 这话,诚,冷,严,峻。 杨树云啊,偏打心窝里叫了声“好”!我就喜欢和这样的头儿打交道, 于是从提包里掏出一沓资料,那是我几年心血的结晶:电影《丝路花雨》全 部人物造型,著名表演艺术家白杨饰宋庆龄的试妆照,郭兰英、马玉涛、郑 绪岚的妆后照……白杨青春韶华、凝重端庄;南泥湾姑娘轻捷地提着花篮翩 翩走来……任大惠主任面对群星的芳华之姿、花雨的缤纷炫丽,竞无一句嘉 许之词。接着,他又不经心地翻了翻我在权威刊物《舞台美术与技术》、《 敦煌学辑刊》上发表的研究专论,轻轻一推,更不赐一声赞叹之音。 “那么,一路辛苦了,休息一下,明天在大观园筹建处化装定演员。” 一九八四年七月二十三日,从全国数万名应试者中初选出来的贾宝玉、 林黛玉、薛宝钗们,云集大观园筹建处。其中征演贾宝玉一角者,就有十三 人。制片主任、导演、摄像神情严肃,慧目微启,俨然“三堂会审”。堂中 灯光如炽,彩帐横陈,那围坐的“陪审员”们,更是增加了“会审”的肃穆 之威。 “今天贾宝玉的十三个装谁也不要管,就叫大杨一个人化!”这指令, 当着我的面,被一丁一卯地通知给所有化装人员。P26-33